贵州印象之扶贫之旅

        5月22日至26日,在赵院长、陈主任的带领下,在院工会陶主席的亲自组织下,我们萧山法院一行58人从火车杭州东站启程,开启了为期5天的开心之旅、扶贫之旅。

图片发自App

        为什么说这次工会活动算是一次扶贫之旅?因为贵州黔东南州是我们杭州市的对口扶贫单位,所以我们的工会活动也被印上了浓重的扶贫色彩。

        原本是周一至周五的轻松之旅也被调整到了周三至周日的紧张之旅,而且还要求五天的行程中必须是凯里、从江各住两天。

图片发自App

        对于平日工作就紧紧张张的我们来说,这点要求既可以理解也可以克服,能够放下繁忙的工作从容地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已经足够了。

        有人说,所谓的旅行就是离开我们熟悉的土地,去欣赏别人早已看厌的风景。

        如今,人到中年的我们,早已丧失了说走就走的勇气。

        也有人说,在人生没有充分积累的情况下去旅行,即使行万里路也只是当了一回邮差而已。

        我不赞同这样的看法。旅行,对每个人来说,不同的文化素养和阅历会带来不同的人生体验。旅行,只需要带着好心情回来就好了,至于感触每个人都有,能写下来留个回忆当然是更好啦。

01

      经过近8个小时高铁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旅行的第一站----贵州凯里。

图片发自App

        一路上,身体虽略带疲惫,但由于好几年未坐高铁出门了,对外面的世界未免过于新奇。

图片发自App

        对我感受最大的还是贵州境内一个接一个的隧道,往往是一个隧道刚刚穿出,马上就进入了另外一个隧道,而且有的隧道还特别的长,时常会有耳鸣的感觉。

图片发自App

        感慨高铁快速便捷的同时,也感慨国家修高铁的不易和现代技术的伟大。

图片发自App

        在贵州境内,随处可见的是一座座高低不一的山。很多山顶平坦之处便是一个小村落,村里的房子都极具苗家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上面盖的是现代建筑已不用的小瓦片,而且房子的颜色也是统一的。

图片发自App

        村道也是由窄窄的泥巴路组成,想开车到山顶上的家门口是不现实的,条件好的能骑个摩托车干农活已经很好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村子边上,随处可见一层层的梯田。梯田长而窄,以种水稻为主。这个时候正好是插秧的季节,不少老农正在田里干农活。在这种地方,机械化耕作没有任何用武之地。百姓延续的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02

        我们第一天的游览项目,便是5A级的镇远古城和3A级的青龙洞景区,离我们所住的宾馆大约两个多小时的车程。

        一路上,处处是景,感觉山更青,天更蓝,景更美……

图片发自App

        镇远古镇,隶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长江水系上游和贵州东南部,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之处,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从设县至今,已有2283年的历史,其中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

        镇远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仅古镇里的古寺庙建筑就有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是实实在在值得你到此一游的好地方。

        镇远的古建筑应该说是保存完好,延续了苗族人特有的风格,屋檐角上几乎都有龙或凤的图案。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古城有两座桥,祝胜桥和新大桥。我们经过的那座桥叫祝胜桥,它连接了古镇舞阳河两岸。祝胜桥上有一铜人,拿着算盘和烟袋,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有一小孩子上去摸了那铜人一把,铜人动了,拿着烟袋轻轻敲了一下这调皮的小孩子,然后裂开白牙冲小孩子微笑,小孩子被吓得倏地跑了,把旁边的人看乐了。桥上亭子里有一民间艺人在唱着外人完全听不懂的当地民族歌曲。听说这里的夜景特美,可惜由于行程安排原因,我们只能在匆匆游览后带着遗憾离开。

图片发自App

        钻入古城的小巷,也是很有韵味。安安静静,人不多,也不吵,老街小巷,曲径通幽。这些古巷交叉衔接、互通互达,组成了古镇生生不息的血脉。漫步于古巷之中,仿佛我们也穿越到了苗族人的慢生活之中。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青龙洞景区位于镇远的一座悬崖峭壁上,与甘肃的麦积山、山西的悬空寺并称中国的“三大空中古建筑”,有贵州“古建博物馆”的美称。传说太极传人张三丰曾在这里修道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在这里,我也见识了最简陋的县委、县政府。既让我们感受了当地政府的务实简朴,更让我们感受了扶贫工作的任重道远。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03

        贵州行的第二站,便是有着5A级景区的西江千户苗寨。

        苗寨,是苗族人生活居住的地方。至今苗寨人仍保存着苗族人独特的原始生态生活方式,这也是苗寨对我们对世界的具大吸引力所在吧。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据导游介绍,现在的苗寨已经过景区管理部门的大规模改造,既保留了原有的苗寨风貌,又为商业旅游开辟了资源,方便游人及车辆进出。

        中间为一条长长的商业街,一条宽阔清澈的小溪穿寨而过,两边山坡上密密码码的全是苗族人的吊脚屋。

        在这里,我也希望当地旅游业不要被过度开发,政府要做的是开发与保护并进,希望苗族人的原生态风貌不要被破坏掉。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西江千户苗寨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实景表演,另一个是长桌宴和苗族人吃饭喝酒时表演的高山流水。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在这里,我不得不介绍一下苗族人的长桌宴。长桌宴席是当地人欢度喜庆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小孩子满月酒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苗族这一独特的喜庆文化,延伸到前来观光的游客。从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的形式,转变为游客相对而坐,彼此之间互相欢聚畅饮。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04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婆,我们终于赶到了从江县。从江的旅游景点主要是岜沙苗寨和侗寨鼓楼。

图片发自App

        走进岜沙苗寨,漫步在百年古树下的青石板路,我们又一次被苗民的朴实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景色所吸引。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苗寨的苗族建筑自然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都是三层的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苗语称“阶息”,主要是用于纳凉、刺绣或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堆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图片发自App

        这是一位85岁的老人,正拿着刀在编竹篓子。我们问他读过几年书,他回答没有读过书。我们再问,没读过书怎么听得懂、会讲普通话。

图片发自App

        他说,电视啊,都是习近平带领下党的政策好,让苗民都能享受到。多么朴素的话语,说的我们都汗颜,也给我们上了深动的一课。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岜沙苗寨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树木对苗族人来说是神,人出生时都要种一颗树,寓意是希望人能像树木一样的茁壮成长。同样,人死后也要在坟上种一棵树,寓意是入土为安、回归自然。难怪寨子周围到处都是百年以上的古树。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鼓楼是侗族村寨最显著的标志,是侗族文化体系的代表,侗族文明的象征。鼓楼形似宝塔,全部都是木结构,象征着寨子吉祥平安。走进去看非常的大,而且周围有几颗古榕树相伴,可惜出于保护原因未能上楼参观。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05

        五天的行程来去匆匆,有两天基本都是在路上,剩下的三天中每天也是有好几个小时在赶路,所以我们累并快活着。

图片发自App

        贵州之行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山区人民的艰辛、朴素和善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对边远艰苦地区百姓的关爱。在那么多的山上修高铁和高速公路,不正是党和百姓鱼水情的生动体现。

图片发自App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在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交通不便的地方深入挖掘旅游经济,发展绿色产业,使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实现双赢,不失为一条发展脱贫的新路子。

图片发自App

        顺带说下,这次贵州行参观的几个景点我们杭州人的身份证是不用门票的。不禁为自己身为杭州人而自豪,也为贵州老乡的慷慨、朴实、好客而感动。

图片发自App

        回来的路上,才华横溢的同事童华辉法官有感而发写了一篇美文,为这次贵州行圆满划上了句号。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贵州印象之扶贫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