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老之路,谁能是你最长情的陪伴?

不知所因何由,入睡前微信群里朋友们就“养老”的这个话题,掀起了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探讨。我当时没加入,早上睡醒,养老这个题目闯入思绪,略想想,便有了一些看法。遂记录如下。

昨天的话题俨然是两个观点的辩论。正方的持场是:亲情所依,靠儿养老!反方的持场是:靠儿养老不可行,自主养老才理性!持正方观点的是传统情感更浓厚的老曾;持反方观点的则以冷静悲观的小亓和奉献精神强烈的老大为代表。

既然是辩论,我就先套用一下《奇葩说》的套路,先拆题——请思考,我们辩论的真的是“怎么样养老吗”?其实不是,我们真正辩论的是“终老之路,谁能是你最长情的陪伴?”

靠儿养老的传统和观念,具有中国传统社会的家族式治理结构而衍生的文化及道德属性,是一种传承已久的道德、是非、价值观层面的精神体系。亲子间的互相关系,不仅仅是种生存上的依存关系,更是一种情感依赖。在社会保障完善的前提下,脱离子女的养老,与害怕失去保障相比,更害怕的是失去那种亲子情感上的寄托而产生的孤失感。

而反方观点的背后,是自觉不自觉地认识到了“靠儿养老”观念存在的传统社会结构已全线崩塌,与其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不如说是不得已的无奈。他们或以不拖累儿女为出发点,或以更自信自主生活的独立意识,他们认为自主养老更实际。

无疑,选择亲情养老的,要面临在现实压力下,亲情的耐受力要接受残酷挑战的风险;而选择自主养老的,则很可能表现为现在自信满满,将来要受离散煎熬!

只要是选择,就会面临风险。那么,问题来了,我们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我想,我们可能此时需要一些生命科学的知识。

我们知道,基因是生命传衍的基本单位。从生物学意义上说,生物基因的传衍是生命存在的唯一根本目的。所以,当一个新生命诞生时,产生新生命的老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生物合法性。自然界很多的低级别生物都是在产下后代后就即刻死去就是这个原因。而高级些的动物,比如人类,则是在失去繁衍能力后,有一个渐衰期,这个时期也是基因为了保护新生命成长而预设的。

基因繁衍的单向不可逆性,决定了,老生命对新生命有着天然的“爱”这个情感,而新生命对老生命的“爱”是没有生物学基础的。但新生命对老生命无疑是有“爱”的,而这则缘于后天的环境营造,动物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对新生命“爱”的教育和影响就越深刻。

至此,我们的结论即将浮出水面。

生物包括人类世界,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刻在基因里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是环境影响的。基因里的亘古不变,而环境影响的则很大程度上依存于环境的变化。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更坦然一些了,坦然接受付出,坦然接受忤逆。因为,事实是,不接受,你也没办法。

回到辩题上,综合以上分析结论,你选择的持方,其实更可能是你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叠加影响的选择,而你本没有选择。我们要做的,就是不管做了什么选择,都能理解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终老之路,谁能是你最长情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