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官窑烧御器,粉彩宝瓶呈全景。御窑匠人的勤劳与智慧尽现此瓶

2006年,景德镇市御窑厂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在御窑厂门口有副对联:“御器声华蜚万国,窑炉风火越千年。”这是一副藏头对联,点明了这里的历史地位。在龙珠阁的展厅里还有一副对联:“景德官窑烧御器,龙珠翠阁列珍陶。”我将它们改一改,作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并为大家介绍一件展出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陶瓷馆的独立展品“粉彩御窑厂图螭耳瓶”。

介绍展品前,先回顾一下御窑厂的历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陶瓷器最早均产生于民间,官窑最早起源于唐朝,五代时期出现官办瓷器;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委派朝廷官员监督、民工烧制瓷器。从宋代开始,有了专门烧制宫廷使用瓷器的窑厂,不计成本,只考虑是否合规合范,在产品要求上是极高的。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珠山设浮梁瓷局,负责为皇家监造御用瓷。

1369年,朱元璋将浮梁瓷局改建为御器厂,实行“官办民烧”,专门烧制进贡的瓷器,并派宦官充任督陶官。清代延用明代御窑厂的方式,由工部、内务府派员,或由江西巡抚主管。

因此,御窑厂就成了一个专有名词,是明、清两代专造宫廷用瓷的皇家窑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在几百年为宫廷烧制瓷器的过程中,御窑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建有衙署、作坊、窑房以及附属的祠、庙、亭、阁等。这里集中了最优秀的人才,最精湛的技艺,最精细的原料,最充足的资金,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瓷器,成为真正的无价之宝。

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陶瓷馆,陈列着一件粉彩御窑石图螭耳瓶,口径22厘米,足径22.5厘米,高63厘米。颈部对称设螭耳。通体绘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实景图,采用粉彩装饰。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嘉庆粉彩瓷常见纹饰有花卉、八宝、云龙、罗汉、婴戏、石榴等。器型有瓶、笔筒、洗、盘、碗、茶壶、戟耳瓶等。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内壁和底部施豆瓣绿釉,压凤尾纹粉彩器则仍多见各种色地,如黄、红、绿等。这一时期描金工艺的采用也较为普遍。道光朝彩瓷,除了白地粉彩器外,所见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结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盘等日用器皿,图案以荷花、癞瓜和婴戏图、清装仕女以及各种花蝶虫草为突出。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其中从打图到拍图,是一个用墨线起稿,进行创作构思,如绘瓷决定装饰内容与形象构图的阶段。正式绘制时的定稿叫“升图”,把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叫“做图”。接着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图”,这样就可进行绘瓷。粉彩的描绘,着色技法是比较复杂细致的,一般如画,彩,填,洗,扒,吹,点等技法。其所用工具有画笔,填笔,洗笔,彩笔,笃笔,赤金笔,金水笔,玛瑙笔,扒笔等许多特制笔。

这件宝瓶采用全景式,分为上、中、近景,层次分明。以珠山“御诗亭”为最高点,东西辕门上各挂一面黄色大旗,旗上以黑彩书写“御窑厂”三字;二两侧白墙黑瓦,有回廊、拱门二正中大堂内,监工们手握旱烟袋。或立或坐地指指点点。厂内的各作工匠们则在大堂之外过往,专心劳作,各司其职。画面描绘了从原料到成型、烧成、彩绘、装运等的生产场景。所绘人物计有61个,所用彩料有红、黄、绿、紫、蓝、黑、金等,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景德镇清代御窑厂的概貌,是一件珍贵的实物资料。

你可能感兴趣的:(景德官窑烧御器,粉彩宝瓶呈全景。御窑匠人的勤劳与智慧尽现此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