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祸相依,毁誉相随


古语言:“人怕出名猪怕壮”。

武功高的人,不断有人找你一较高下,为了那个“天下第一”的称号;

文学高的人,还是有源源不断的人向你挑衅,谁不想要“文坛泰斗”的美誉;

饭做的好吃的人,亲朋好友三天两头让你去做饭;

歌唱的好的人,到哪里都有人让你来一嗓子;

舞姿优美的人,渐渐成了饭后娱乐消遣的对象;

书法绘画了得之人,天天都有人登门求一副墨宝;

……

至于那个猪,长得越胖,离死期也就越近,养肥了就是为了杀的。

现如今,一朝爆红,天下皆知,人气、粉丝转化成了财富,很多人削尖了脑袋往那里钻,千方百计的想要成为红人,成为头条,真是各显神通。

至于猪的话,一朝涨价,当然是越壮越好,多一两都是钱。

照这么看来,那句古语应该改成“人要出名猪要壮”,人出名了,财富就来了,猪要壮了,小康生活一点问题也没有。

以前在网上有个专门怼人的红人,好像叫“留几手”,印象不是很深了,不过那句“负分,滚出”倒是记得清楚。

有很多的明星、名人都往那里去找“骂”,恐怕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就火了,只是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夸张,顶多就是茶余饭后的消遣。

为什么要说起这个事呢?这是一种迅速火的发紫的方法,也是很常见的方法,千古以来用的人数不胜数,成名的速度不可谓不快,骂的好,一夜成名都不是问题。

当年诸葛亮名不经传,一直都有“诸葛村夫”的称号,赤壁之战前期,诸葛亮去东吴舌战群儒,将孙权底下的人骂了一个遍,名声响彻东吴,周瑜也忌惮的很。

之后更是将王朗王司徒,在两军对阵之时直接骂死了,搞的天下皆知,曹操军队更是畏惧。

历史上有很多靠骂出名的人,还是三国里面,陈琳写了一篇文章骂曹操,把曹操的头疼骂好了,陈琳一夜之间火了。

很多人想火就是专门找名人骂,谁火骂谁,但是要骂的合情合理合法,不然就成乱咬了,成名也快,死的更快。

说到骂人,我佩服庄子,他骂的可是圣人孔子,而且不带脏字,有理有据,文章还很优美,确实骂的高明,就算孔子自己看了也只能点头微笑。

只是很多人看不懂,都以为他在骂孔子,导致后面儒家理学一派有些抵制老庄的那些东西,抵制是抵制,该用的却依然光明正大的拿来用。

言尽于此,切莫断章取意。

孔子曰:“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后人总结了一句话,“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聚”,我也是怕的很。

骂人这种粗暴的方式,一般人不敢用,骂的好那是高人,骂不好那还不如哈士奇。

缓和一点方式,那就是“趁热度”,什么火趁什么。当年的“虹桥一姐”,蹲在上海虹桥机场,专门跟明星拍照,拍着拍着,她自己火了。

这种方式随处可见,热门话题谁都在聊,不趁此机会好好搭车,紧跟热门,机会稍纵即逝。

《爱5》刚播了几集,里面的诸葛大力实力圈粉,成功的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我自己也在写小说,每天都上传更新。就在《爱5》出来后不久,我就在小说网站上看到了很多关于“诸葛大力”的小说,有很多也签约了。

我都还没明白这“诸葛大力”是谁的时候,我看到了作者群里面的消息,那位作者写了的就是关于“诸葛大力”的小说。

但是那位作者却写不下去了,在作者群里面发了一些牢骚。后来我去看了他的小说,短短几万字,签约了。且不说写的怎么样,凭字数心里面就有些小波动了。

要知道当时我的那本小说写了二十多万字才签的,中途还改了一稿,加起来也有四十万了,一瞬间觉得自己有些白痴了,原来趁热度好处多的很。

只是我这白痴到现在也不会“趁热度”,主要趁不好,更不会写什么头条文章,热点文章,引人共鸣的文章。

冬末春初,一场浩劫席卷中华大地,真是什么妖怪都出来了,估计在家闲着没事,不作妖都知道干些什么。

我看到的谣言比新闻都多,到后来除了新闻和自己带回去的书,其他的乱七八糟的文章都不看了。

很多文章为了阅读量,一点责任都不负的,有理有据,文词清晰,条理清楚,观点明确,再起一个令人欲罢不能的标题就出来了。

岂不知“写者无心,读者有意”,这种热度怕是不趁的好。

韩红的事一直居高不下,也是这场浩劫里面最引人关注的名人,整个事态的发展跌宕起伏,曲折离奇,比很多电视剧的剧情强多了。

就在韩红的公益基金会做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有人站出来爆料了,有凭有据,直接实名举报,希望有关部门调查。

之后的事态发展我就不知道了,我看过那人爆料的东西,着实没看懂,主要不关心,真相什么的我可不感兴趣,就大概过了一下。

我知道毁誉相随,福祸相依,你有多少人在捧你,就有多少人在背后诋毁你,你这么火,不诋毁你别人怎么能注意到我呢,我又怎么能出名。

当一个人被捧到了天上,身下就是千万把无形的刀子,千方百计的想要往你身上戳,非得戳出几个窟窿。

一个名不经传的人出名了,还是好名,网站上有他各种各样的好人好事,相反的,以前干过那些自己都忘记的坏事也会铺天盖地的出来。

明星人设崩塌的还少吗?那些明星努力在人前经营的人设,一旦被人找到了不好的,再找人写一篇文章,瞬间就崩塌了。

我们都有一个特点,大多数只记得住第一,至于第二,一般人不关心,反正不是第一,也没有第一有名气,因为他是第二。

做为第一,做为头条,别人都知道的,我还跟着说那还有什么意思,总得找点乐子,找点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出来。

有人说这人怎么怎么好,就有人千方百计的找这人其实并没有这么好,都是假的;

有人说这个人很坏,就有人有理有据的开始洗白,这人其实没有那么坏;

这种事在网络上天天上演,乐此不疲,还经久不衰,只不过主角从这个换成了那个,整个事件的发展都是一样,要么站不稳,彻底消失,要么站住脚跟,然后消失。

老子曰:“企者不立”,“企”,就是抬起脚后跟,像是跳芭蕾一样,脚尖着地的站着。这种站的人怎么可能站的稳,不用别人推,风一吹就倒了。

想起现在的公司叫“企业”,也不知道谁想出的名词,风一吹就倒的事业,那还有什么作为。

不过这么多年的社会历练来看,想出这个名词的人还真是高明,确实也应该叫企业。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确实很美,就会讨厌那些丑陋的;都知道善是怎么个善,就会讨厌那些不善的。

所以啊,有和无是一体的,从无到有,再到无,没有“有”的概念,哪里来的“无”这个说法;

困难和容易相辅相成,困难中总有容易,容易中也存在困难;

长和短相比较于外形才能看出来,要是没有一个短的放在那里,你又怎么知道另外一根是长的,反之也是;

高和低也是相互衬托的,泰山高吧,但是放进太平洋连影子也没有,再低的东西,一颠倒会巨高无比;

音(发音之初的声响),声(发音之后的余声)。没有发音哪里来的声,既然听到了声,那就一定有人发音了;

前和后是紧密跟随的,下一秒是前,前一秒就是后,这一秒是现在,再过一秒,依然如此。

(备注:简单的翻译一下,推荐看原文,我说的东西是我的,书上的东西是书的,你看进去的东西才是你的)

毁誉相随,福祸相依。

人出名了,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睛里面,稍微有一点放松,一点小错误就会被无限放大,那些经营许久的人设很快就崩塌了。

出名带来了想不到的财富,但是也带来了想不到的诋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很多时候助你成功的那个东西,也正是害了自己的那个东西。

《庄子》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很有经验的樵夫,看一眼树木就知道是不是栋梁之材,能不能做为建房之用。

这一天,这个樵夫带了几个徒弟经过一间土地庙,土地庙后面长了一颗大树,十几个人围在一起才能抱住,也不知道活了多少年。

樵夫的徒弟就跟樵夫说,这树这么大,活了这么久,要是砍了做栋梁一定结实,要不然拿去做棺椁也可以。

樵夫看了一眼,摇头说到:“不行,这树活的时间确实很长,但是形状扭曲,高度也不够,做不了栋梁,而且这种树,做棺材容易被白蚁啃食”

“气味也难闻,乘凉也不合适,家具也做不了,根本就是一颗没有用的树,无用之材。只能做为神树,受到百姓的膜拜”

到了晚上,这樵夫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也就是那个土地庙身后的树神。

这树神对樵夫说到:“你白天说我是无用的树,无用之才,我看你才是那个无用之人”

“我长的形状扭曲,就是怕你们这些人把我砍了拿去建房;我招惹白蚁喜欢也怕你们拿我做棺木;气味难闻还不是怕你们到我底下乘凉”

“所以我选择在土地庙边上长,不仅活的逍遥自在,还天天受到别人的膜拜,别人也不敢打我的注意怕惹恼了土地,我才能活了几百年。我这叫没用吗?我看你这樵夫才没用”

这樵夫赶紧赔礼道歉,知道白天说的话惹恼了土地庙身后的神树了。

这树神为什么找上樵夫,还骂了他一顿?别人都看不出这树的本质,这树的想法,只有这樵夫看出来了,难得有知己,这树神自然要找樵夫好好聊聊。

老子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你可能感兴趣的:(福祸相依,毁誉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