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6惊雷听于无声处,精神见于细微点

惊雷听于无声处,精神见于细微点

                                              ——话《边》之艺术特色《边城》阅读随笔一

                                                                  //行言 

 

《边城》对人性真善美的描绘诗如画,读来为之叹不已。

这些动人的大美人情画面,除了由文中那美好的叙语来显示之外,在事件的典型细节处理上也得了充分地展示。

这里我就其中开头部分的一两个细节来述一下我对《边城》爱”与“美”的理解作者精彩用笔的感悟。

 

这部书的开头章节作者以轻盈优美的文笔给读者推出了一个绝美的桃源世界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一人一物全都是那样明净清丽,可爱不可方物山水草木青欲滴令人心醉,风土人情纯厚朴实令人心生向往

在这个部分,小说以总概综述的方式将故事发生的环境推送给每一读者人的美境人惊艳绝,先就小获了一把人心,再加上对主人公身世的交代从其遗孤子的身上给我们设置了伏笔,做了隐晦的悲剧暗示更是让人在好奇心的作用下产生了想要赶紧阅读的冲动。

开头的部分短小却很是精彩构思上颇具匠心,用语上极具功力可谓作者呕心之章,用心匪浅。这还不算,更人在深思沉的阅读中叫绝的是过事件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特别是于细微处展现出的人物象,给人留下了为深刻的印象大有于无声处雷,于细枝毫末见精神之感。

一)推让船钱

在这个事件中我觉得,作者极为完美的传达出了人性的真善美这种人生形式

过河的人大概是出于对这祖孙二人的同情与怜悯吧,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对祖孙撑船时热情周到地帮助他们过河的报答吧,他们往往会给些钱而且是多给钱。这种不论是出于同情怜悯或是报答的原因给祖孙二人钱的行为,本身就证明着人性中那善与美的成分这里面有着人们的善爱之心、恻隐之心、悲悯之心。记得在第二遍读至这一幕之时,我心中曾不自觉地浮现出了孟子“四端说”的语句,这里人的行为不正是“四端说”的有力印证吗?

孟子的“四端是对儒思想的一个大贡献也是子思想的重要体现学说中的性论大都化成于此。四端即指隐之心仁之恶之心义之端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因而“四端说”又称为“四心说”,其中恻隐之心仁之端”就是“性善论的基石边城的人性是善良的,人人皆有着恻隐之心。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推让船钱这一事件。

这里的过河人,每次都要在过后给老船夫钱,其实,老船夫摆渡的这份工作并不是私人生意,而是公家设立的一项职位,因为已领了官家的工资,老船夫在这里是专为边城人过河而服务的,而且是费的服务,大家都明,但还是会一次次的在渡河后给祖孙二人钱,这种善的表达正是心的表现呢?不正是真诚待人的人情人性吗?

慢读细品,我们看,是老船夫在那群渡河人的身后追着要还钱,但追不上又喊了在上游处的翠翠拦住他们的去路,然后赶上去硬把钱给还回去的。显而易见,给钱的人们是那么的真诚,还钱的老船夫也是同样的真诚,也深深地说明了渡河的人们对这孙俩同情怜悯或是谢的心意之真,并非装装样子而已,同时表明了城人淳厚善良实的美德。

在这个事件中,老船夫无疑是最具魅力也最丰满的一个形象,其中最精彩之处我认为莫过于那个摸出一文钱回答翠翠的细节,老船夫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关于真善美的人性——真诚,不虚假,又有着自己的人生原则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智慧。

老船夫身上无疑同样有着真的一面,这就是真诚,不虚假他是真的不愿接受他人的馈赠,因为他知道,载人渡河,就是他的本职工作,用现在的话说,一个人必须要坚守岗位,忠于职责,而且工作要做到尽善美,以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大家的认同他已从政府那里了一份能家湖口的工资,虽然微薄,但尚能够用,他已知足,知足而常乐,这是其一。

其二呢,他也知道小城中的其他人也大多和他一样,并不富有,他不能再从人家本已相当拮据的手中再去接受苦劳作才来的钱,因此他要坚决推辞不受,这也显见出他的善良与通情达礼所以他才大喊着催促翠在前面将过渡人都拦住,他要追上去还给他们那些钱,这些都是发乎内心的真诚,无一丝做作成分丝虚伪成分。

另外,还有其三这是一处富有深意的细节——老船夫从衣里拿出一小钱语重心长地回答翠翠的那一幕。问:“都还给他们了吗?”爷爷说:“嗯,礼轻人意,我留下了一个小钱。”就简短的一幕,却精彩地刻画了老人善良真诚,智慧而又坚持原则,重骨气的典型形象为什么这样说呢?在这儿,我想多费些话阐发一下我的认识为,我感悟到了一些老人为人处世的生活智慧,也可以说是作者的生活智慧。

我国古代,有一句古话叫者赐,不可辞”说的就是对待礼物方面的礼数。最重礼仪,人礼物、送人东西等是有些说道的。晚辈向长辈送礼物,称之为”,献”字本身就暗合着对长的一种敬重之礼;同之间相互送东西则赠”,这个“赠了一种相互视的感情与礼物的轻劣等无关;而作为长辈,给晚的礼物则尊之为赐”,因为古时是长者为尊,所以,长者所赐给晚辈的东西无论贵贱多寡都是尊贵的作为晚辈如果推辞,那是一种为无的行为,必是要谨接受的。这些,我们也应该都知道

同样,也有一句话,大之意与上之句差不多,“善者赐,不可辞”。凡别人给予的物品,只要是真正的出于善意的本心只要是正的出于关心爱护的赤诚之意,都会过这些所要给予的物品而附带上了一份沉甸的温与善良,承载了无限的关爱与帮助,如果我们是被给予者,拒绝了这些物品,其实也就是拒绝了那些善良人的满满爱心与善意,拒绝了那一份真诚的担当与美德,仿佛是善意的人拿热脸贴上了你个冷屁股,火热对上了冰冷,从而令善失望而失落,因打击而畏缩,也许就会以此为警戒教训,将良善与热心尘封于心内,成为一名冷漠的围观者每在该出手时对之冰冷所以亦不可辞。

老船夫既不想冷了众人的一片美意善心不想失去了自己的处事原则既不愿随便地接受别人的馈赠,也不愿接受别人怜悯同情下的施舍,这个有骨气的老人用自己的慧凭着数十年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出了最为动人的答案——他留下了一文小钱,而将其余的部还给了那些好心的过河人。

这一枚小小的钱币,看很少,但是大有说道的。它承载了过河人那善良的美意,它是那样的厚重它也承载了老船夫那言之不的沉甸甸的谢意,它是那样的深情荡。它少,可知“里送毛,礼人意重”少,可知“乐善有恒,大爱无疆留下这一文小钱儿,而将其余的全还了过去,不但向那些善良的人表明了自己对他们好意的领受和感谢,也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和骨气,既没有用冰冷的拒绝冷落那温情脉脉的善意,又轻轻地将自己的敬谢之意传达给了善良的人们,并且还坚持住了自己的原则,不丧失那铮铮的骨气。所以老船夫的这一智慧之举完美地处理了双方的矛盾,展现了善美人性,坚守了自己的原则骨气,令人叫绝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笔的精妙体现。

二)进城买节货

现在,再把视角从小城外的河渡口移到小城中来,看看城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感受一下那里的人性人情,感受一下作者在细微处的精彩文笔,品评作者的精巧构思,也从而让我们在写作中或指导学生作文练笔中针对某些写作方法能加以借鉴。

我们需要追随着老船夫去一点点地感知。

盛大的端午节就要到了,老船夫要到城里置买些吃的用的回来和翠翠一起过节,这是作者在开头部分设置的第二件事——进城买节货。

这一处作者围绕着老船夫的所见所闻所感再一次深入细致地刻画了边城淳朴人性淳美人情,这里主要有三个细节:第一个,老奶奶给粽子;第二个,卖肉;第三个,酒葫芦。

先说第一个细节。老船夫在酒铺向酒铺老板娘递酒葫芦打烧酒,在刚走出酒铺时,旁边店里的老奶奶就拿着她刚包好的一个大粽子塞到了老船夫的包里面,老船夫再三推让,老奶奶就是不依,非要给,还说着:“拿回去和翠翠一块吃,不要钱,不要钱。”

第二个细节。老船夫来到了卖肉的摊铺前买肉,卖肉的汉子提起刀麻利的割下一绺有四五斤重的精肉,老船夫忙说这肉太好了,他吃不起,他想要的只是一些猪头肉炒胡罗卜就烧酒吃,那汉子迅疾直接将肉塞到了老船夫手里,并连声说“老伯伯不要钱,不要钱”,边说边伸手拦阻,旁边的伙计也直说“不要钱,不要钱”,最后,老船夫趁他们不注意,坚持着自己的想法放了一把钱。

第三个细节。这一细节是这一处文段最为精彩也最为令人称绝的地方,它贯穿了老人进城办节货的全过程。老人是进城先打的酒,之后又采购其他节货,置办齐后,就出了小城,在桥头和熟人打招呼时,非要让那人尝尝打的酒,那人也不客气仰头就喝,这时,走来了当地的名人——急公好义的船总顺顺,他放下东西,抢过酒葫芦对老船夫说:“你要做仁义大哥梁山好汉呀,把酒给我,让我全喝光了吧。”然后就真的把酒葫芦拿走了。老船夫大度地笑了笑,也和熟人告别回了家。当翠翠问起时,老船夫说明情况,聪明的翠翠一下子就猜到船总顺顺的真实想法——一定是看老船夫请客不是地方,怕老船夫豪爽大度地还没到家就把酒都让人喝光了,所以才想个法子扣下酒葫芦不让老船夫再让酒,一会儿就会把酒葫芦送来。果不其然,正说着,对面的渡河口就有人喊着过渡,来送酒葫芦了。

现在,来具体说一下这一处文段的三个具体细节。

首先,它们都是来表现小城居民淳朴善良的风土人情,展示边城居民相互间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同时,因为是以老船夫为中心的,是以也表现了人们对老船夫和翠翠的带着浓浓温暖的关心照顾。

其次,前两个细节可以归为一类,都是通过居民真诚地免费给老船夫物品来表现其关爱之情。老奶奶的细心贴心以及对翠翠的牵挂,卖肉汉子的豪爽耿直以及对老船夫的慷慨照顾,都能清清楚楚地传达出这些朴实善良、勤劳智慧的边城人民对老船夫祖孙二人的关爱和尊重,周济和照顾,他们都想要通过“给”的方式来表达他们那赤诚的爱意和拳拳的诚心。他们在这里相濡以沫,在这里朝夕共处,波光粼粼清澈甜美的白水河养育了这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高耸于渡口的秀颀白塔和着这里的山水风光又用一种自然特有的美陶冶着小城中的每一个人,给这宁静的小城镀上了一层祥和的瑞光,使得小城能够远离世俗的喧嚣,保留着她最为原生态的本质,形成了一个独特又优美秀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湘西世界,也才有了这群淳朴善良真诚友爱的边城人。

再次,和前两个细节不同的是,对于第三个细节,作者使它有了特别的变化:那种关爱不再是以“给”的方式,而是出人意料的以“抢”“扣”的方式来呈现。由于这种反其道行之的异常举动,还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浓浓的悬念,极大的吊起了读者好奇心,一路看下去,直到老船夫到家说给翠翠听,又借助翠翠的解释安慰,再加上最后的送酒葫芦等情节,读者才终于了然于胸,解开了悬念,也由此将边城人那含蓄式关爱的人情人性之美跃然纸上,令人深深感叹作者用笔之精妙传神,构思之精巧绝伦。

这里我们只要细细地加以推敲,还能在写法上有所收获。

三个事例都是为着表现一种关爱照顾的人情人性之美,可是,作者并没有一味地用同一种手法来叙述,而是在第三个细节上放弃“给”的方式,转而取其反面即“抢”或“扣”的方式,让船总顺顺不由分说拿走酒葫芦从而使叙事发生变化,避免了千篇一律,避免了平淡失味,正应了“文似看山不喜平”,而且,由于是相反的行为,还给人产生了一种看似颇为“无礼”的“悬念”,左右了读者的情绪,再者,此一细节贯穿于这处文段始末,所以,才显见出作者构思之精,运笔之奇。那么给我们的启发是,在举实例表现一个中心之时,所举的几个事例不要全都一类,要有所变化,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展开,达到曲折有致的效果。

总之,《边城》是一部经典,有着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开头处的绝妙文笔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去加品析,认真探究研读,一定还会人性之真善美中发现更多的精彩点,找到人物身上更多的闪耀着智慧的美德,发现更多的可供在写作方面借鉴的写法。

让我们一同走进经典,一起品读精彩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9-06惊雷听于无声处,精神见于细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