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活动体会 - 草稿

      在2018年11月16日到20日的库尔勒送教下乡活动中,我通过这几天的认真聆听,首先我仅代表沙雅中学员感谢您们的到来,谢谢百忙之中来到这里为我们送教。其次,也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经常开展,因为在此次活动中,我真的收获颇丰。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曾经迷茫摸索,不停发问,究竟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经过这几天的培训,留给我的是心灵的撞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映像比较深刻的李新元老师说“人是需要逼的,逼一逼,也许就离成功不远了”。这句话我也十分赞同。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一起钻研了语文课程标准。送教老师也在强调,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潜力为核心,是语文潜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职责感和使命感、构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和综合运用潜力。

        同时呢,也让我明白,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就应有一桶水。那么这桶水从哪里来,从书中来,历史、哲学的、自然的、科学的……我们都应有所涉猎。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时时处于更新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不是为应付读书而读书,没有认真备课就去给学生授课了。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潜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他们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能够自如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这次培训的专家让我认明白,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他们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质疑、交流。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思考,给他们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用心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课堂才不致于沉闷。才会构建一个优质课堂。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潜力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更就应加强自身学习和修炼,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潜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送教下乡”活动体会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