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式编程思想简介

在平时的iOS开发中,我们大部分还是依靠着最早的MVC的思想开发着,最多也是进行了部分变种,比如MVP,MVVM,这些都是完全的面向对象的思想,在处理一些简单的场景的时候还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某些场合,我们总会觉得难以解耦,难以进行模块化拆分,这是由于目前大部分架构中,在业务逻辑部分依然是过程性的,整个过程中还是需要依赖大量的其他模块。

这次我们来看看函数式编程的思想,以另一种角度来看问题是否能够去解决部分问题。

概念

函数式编程对于我们这种熟悉了面向对象的人来说,是非常别扭和难以理解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几个概念,这里不讨论严格的概念,可以说这是我结合iOS开发的部分特性所做的一些理解。

函数是一等公民

这是函数式编程中最重要的思想基础。万物都是对象,包括函数。这个思想的引入,让我们可以将函数作为参数、返回值这一类原本对象才可以做的事情。在objc中的block,swift中的closure都可以认为是函数式编程的基础。

高阶函数

参数或者返回值中存在函数对象的,都认为是高阶函数。可以说高阶函数是函数式编程中的连接器,他同样也可以实现比如函数修饰器这样的功能。

纯函数

没有副作用的函数,简单的说就是给以相同的输入,必定有相同的输出。这也是函数式编程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因为没有副作用可以让我们的设计变得更加简单。

monad

关于monad这个概念,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基本上都是把纯函数连接起来的一种设计模式,同时这也是纯的。这个概念在业务开发中基本上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在业务的部分场景还是可以做到的。

优势

由于函数式编程中要求大量的纯函数,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进行单元测试。

同时在多线程编程中,由于其独立性和无副作用,我们也不需要思考数据竞争,死锁等这类问题。也能更灵活的进行功能拆分和执行分配。

函数式编程是一套比较全面的编程思想,对于我们面向对象比较熟悉的人来说,有些地方确实会比较奇怪。虽然说我们也可以用面向对象来实现类似的功能,但是函数式编程会更加简单和直接。

框架

函数式编程是专门为了计算这类场景而生的,目前由于脚本语言的兴盛,这类思想也同时融入了很多面向对象语言中。

promise

promise可以说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函数式编程相关框架。promise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异步callback的多次调用而开发的。

step1(function (err) {
    if (err) print(err)
    else step2(function (err) {
        if (err) print(err)
        else step3(function (err) {
            // go on ...
        })
    })
})

那么通过promise,我们可以改写为:

step1()
.then(step2)
.then(step3)
.then(/* go on ... */)
.catch(print)

ReactiveX

同样类似的ReactiveX也具有相同的效果,不过RX把注意点更加放在了对数据的处理上面,这也就正式的把我们从逻辑的思维中脱离开来,从而关注数据的流动上。后面会来讨论这种思维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RX中signal, observer, observable, subject主要负责数据的流动,scheduler负责执行线程相关操作。

Redux

参考ReSwift

redux.png

可以说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以函数式编程为基础的,专注于数据流动的框架。

关于这个框架的详细介绍,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比我更加了解,也比我讲的好,所以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数据流动

一个请求的例子

在我们平时的开发过程中,基本上关注的是业务的流程实现,按照逻辑的顺序进行思考和设计,如果我们按照标准的面向对象来设计一个请求,那么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 (void)request {
  Request *req = [Request new]
  req.delegate = self;
  [req start];
}

- (void)requestComplete:(Request *)req {
  Request *req = [Request new];
  [req startWithComplete:^(Request *req) {
    if (req.error == nil) {
      NSDictionary *json = [JSON parse:req.data];
      ClassA *a = [ClassA from:json];
      // ...
    }
    else {

    }
  }]
}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设计方式,当我们只有一个请求的时候这样做也非常简单,但是一旦拥有多个请求的时候,事情就变得很复杂。那么如果我们使用函数式来改写,就比如AF所做的那样。

- (void)request {
  Request *req = [Request new];
  [req startWithComplete:^(Request *req) {
    if (req.error == nil) {
      NSDictionary *json = [JSON parse:req.data];
      ClassA *a = [ClassA from:json];
      // ...
    }
    else {

    }
  }]
}

这样在出现多个请求的时候,回调也能保证其唯一性。但是这个依然还是有一些问题。

  1. 数据解析和model化等操作依然需要在回调时自己去调用,如果将这些放入Request中,又难以保持低耦合性。
  2. 自动化测试困难,因为请求返回后必然是接着视图的更新或者业务逻辑的执行,自动化测试一旦涉及这些会显得很臃肿。
  3. 当多个请求在需要并发,而回调需要保持同步的时候。
  4. 流量控制只能依赖于网络层的来控制,同时线程控制依然需要手动控制,可能GCD会让这类操作稍微简单一点。

那么如果我们只关注数据来改写呢,可能会是这样的,为了更适合函数式编程,这里采用js来改写:

Request().then(data => {
  let json = JOSN.parse(data)
  let a = ClassA.from(json)
  // ...
}).catch(err => {

})

那么我们来看看如何解决上述的几个问题。

为了保证低耦合性,我们不希望将解析等操作放入网络层中,但也不希望在业务层过多的出现这类代码。

Request().then(JSON.parse).then(ClassA.from).then(a => {

}).catch(err => {

})

而其中分离出来的中间过程,由于是纯函数,是可以完全的单元测试的,这也就增强了单元测试的粒度。如果你说客户端业务代码的单元测试是否有这个必要,那么我觉得很多时候没有这个时间和必要,但是当我们做一些基础库,或者SDK时,涉及的面非常广时,我们不得不去考虑单元测试的必要性,而且覆盖率越高越好。

如果要实现并发这种呢?按照数据的角度去思考其实就非常的简单。

let req1 = Request().then(JSON.parse).then(ClassA.from)
let req2 = Reqeust().then(JSON.parse).then(ClassB.from)
Promise.all([req1, req2]).then(ab => {
  // reload data
}).catch(err => {

})

由于中间过程是纯函数,那么我们要将他们放入子线程也就非常的简单,甚至RX自己就提供了这样的接口。

函数修饰器

这是某些语言的特性,所以拿出来简单说说。

一个函数修饰器的参数中必然至少有一个是函数,返回的也依然是函数。这个比较难以理解,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function needLogin(f) {
  if (login)
    return f
  else 
    return function () { print('error') }
}

那么我们需要为某个函数增加这个检查的时候,只需要增加一层修饰即可:

let NewRequest = needLogin(Request)
NewRequest().then(...)

python:

@needLogin
def Request()
  # ...
  pass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我们不需要在请求里去增加这种业务代码,同时也不需要在业务层里进行复杂的校验,同时这样表示也会更加接近自然语言。

最后

这里简单介绍了函数式编程思想,和我们平时开发所使用的方法都不一致,也没有哪一种方法更好的定论。但是这一种以数据作为主体的方法却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因为可以认为数据是不会存在高耦合这样的问题,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可以说这里的一些内容是无法让你真正改变的,很多还是需要靠自身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将其应用于平时的开发之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函数式编程思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