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苜蓿大人,齐帆齐老师写作营学员,NLP(神经语言程序学)高级执行师,国际认证生命教练,擅长心理学、哲学、灵秀、禅修,早期幼儿教育领域。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本书《清零,做自己的人生修缮师》,作者陈永康(新加坡)讲述了如何放下过去深信不疑的自己,连结心灵和自我,重拾轻盈人生。书中作者将杯子比作头脑,分为7个阶段:清空、影响、信念、身份、判断、觉醒、精通。前4个阶段为我们的大脑如何形成我们的自我认知以及身份定位,后3个阶段为改变阶段,如何通过影响大脑意识去连接我们的心灵。
如果要求你把不喜欢自己哪些方面列出来,相信不少人会列出一堆,比如自卑,往往超过喜欢自己方面的清单。即使你看到网上很多练习去天天记录自己的优点的自尊练习,长久来看,并非那么有效果。为什么呢?因为你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你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某种方面,其深层次的心理诉求,比如你不知道到底为什么会自卑,再比如,你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做了某些不好的事情是因为自卑。
“放空之美” - “空” 是最平和的状态,没有不值得或自卑,只有存粹的爱。
总有不少人以 “小天使” 来形容小宝宝,因为宝宝心无杂念,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天真和美好幻想,他们眼中的周围事物便是它们原本的样子。事实上,我们都曾经是一个小宝宝,那份与生俱来的天真以及美好依然存在我们心底,只是,我们遗忘了或者被各种杂念所掩盖住了。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道德经》
杯子是空着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我们出生时大脑也是空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新鲜、有待体验。复杂的头脑是一种负担,但,没有头脑,价值观念也许就不会存在。一方面分析能力、确定意义、情感感知和语言交流是需要付出精神上和情感上的痛苦代价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没有从各种经验和错误中评估学习,就常年如同婴儿般眼中只有自我以及自我的情绪。因此,通过忘却一些在童年时期学到的、经历过的负面认知,尤其是对自己的错误认知,就能够重新回到人生最初的状态,即 “空”。
放空我们思想和信念在最初阶段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头脑保留着我们的所有信息信念,逐渐演变成了心理上的习惯。想要删除这些负面信息实在太难了,因为 “空” 对大脑来说意味着失控,所以它拒绝放空自己。
那么,如何化解一些童年时期经历的不良影响呢?
1. “你无法选择向杯子里放些什么,但你能选择去接受和相信什么”
我们从小到大,无时无刻不被影响着,比如小时候大人们让我们吃蔬菜因为对身体好,让父母为我们做决定去哪所学校,甚至长大后影响我们择偶。这些都是外界在向我们的杯子中注入影响。小时候,我们为了得到父母的爱而去接受我们不喜欢的东西,为了生存,我们听从养育者安排和指示。而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接受的影响,幸运的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充分被尊重,长大后大程度上会形成良好的自尊。不幸运的孩子们在充满争吵怨恨的环境中长大,没有充分被尊重,那我们长大后爱自己便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但是,我们仍然有机会去弥补自己,塑造自己。需要的是充分理解我们童年的经历时如何影响以及造就了今天的我们,只有充分理解,才能够打破这种负面影响。而且,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我们不应该将一切归责于父母,因为,为人父母也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停止童年时期的负面自我认知影响我们今后的生活,更或者,不要让下一代承受和我们同样的痛苦。最终,尽管我们没有权力去选择把什么东西倒进我们的杯子里,我们的大脑也已把各种消极的影响归纳好,并产生了某种思维模式,我们也一直在为自己的错误认知负责以及付出代价,但请相信,我们仍然有能力去选择相信杯子中哪些是真,哪些不是真,接受哪一部分,不接受哪一部分。
那么,如何概念我们错误的思维模式呢?
2. “赋予经历以何种意义很重要”
小时候,父母与社会教与我们各种技能知识,一旦我们明白了背后的意义就变得不再一样。比如,我们吃饭因为需要有一副好身体,我们说话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接受了现实社会传授我们关于美丑胖瘦的好坏定义,我们赋予这些定义各种意义,比如我们要变得更漂亮才能更受欢迎。一旦接受了这种意义赋予,大脑便产生了判断,并保持这种判断,比如,在一个以瘦为美的社会中,年幼的孩子会认为胖了就不受欢迎,因为不受欢迎,自我价值就会很低,时间一长,信念就会变成 “我没有价值”。这时候,如果我们,或者父母在开始时赋予 “胖” 这件事不同的意义,那么便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告诉孩子胖只是一种外形象征,但我们的心灵是善良的,我们的价值不依附外人眼光,那么后面的 “我没有价值” 就会产生根本的变化,“我的价值不依附于我的外形”。
这就是第三阶段,信念。
3. “信念是我们大脑感受到并信以为真的东西” - 大脑擅长创造习惯和自动化行为
作为父母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分享想法,孩子就无法明白父母的意图。作者举了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父母工作一天回到家中,小孩子见到爸爸妈妈很开心,叽叽喳喳事无巨细地讲述着自己一天发生的事情。最终父母失去了耐心,让孩子安静下来,这时候,如果没有阐清意图,孩子便不知道父母的期待,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突然生气了,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情,更有甚者,觉得爸爸妈妈不再爱自己了。这种曲解会在童年时期发展成为一种信念。但是信念就是事实吗?当然不是!但是头脑把它定义为了真实,比如,自卑的人不只是把自己看成做可能有缺陷的人,他们就是相信自己是有缺陷的。大脑不断产生着同样的、消极的感受和想法。
4.最终,头脑中已形成的消极自我信念将会带领我们进入下一个阶段,为我们的人格类型定型,身份
那么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身份吗?当然可以!放弃自己的身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记住,我们永远有选择的能力。
改变是由内向外的。我们只有在了解了前四个阶段后,决定改变,才可以进入改变程序。只有当你决定放弃消极身份,选择改变,会不由自主地开始寻求改变,因为你不想再忍受那个负面的你了。
那么,如何寻找所需资源开始改变呢?
5. “判断” - 整合内心的冲突
我们被潜意识无形中所支配,我们95%的行为反应都是在潜意识层面发生的。我们的潜意识帮我们保存了我们出生至今所有的记忆。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份,就要允许头脑占主导地位,让头脑去判断什么对我们好,什么对我们不好。当你意识到潜意识正在改变的说话方式,不再抱着类似 “我不够好”、“我不够漂亮” 这样的想法,而是变成了 “是你不够好”、“是你不够漂亮”,这就代表了你的意识正在从潜意识中分离出来,不用再以潜意识为自己创造的方式看待自己。这就是一个进步。但是脑海中的批评声音犹在,这需要一定的技巧,通过较长时间的刻意训练去改变,比如,吸引力法则、正向思维、EFT、催眠、NLP。
当我们开始挑战自己的潜意识、改变自己的信条时,我们的主要身份就会产生动摇,潜意识中的其它声音(子人格)便开始变大。内部的冲突就源于我们不同的子人格。就好像站在我们肩膀上的天使魔鬼与各路神魔。我们无法移除消极信念,也无法真正抗衡以及改变潜意识,但是我们可以判断某种信念有益或者有害。
显意识很大程度上依赖过往经验和先入为主去推断对错或者合适与否。但是判断并不能解决核心问题,我们应当做的是不把自己的感觉和这些信念联系起来。关注是什么激发了内部冲突,不去评判这些想法,同时,关注自己判断的倾向并排除其中的一种观点。这样做,便延伸进了下一阶段。
6. “觉醒” - 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时,把它当作觉醒的机会
当我们的身份动摇后,失去后,就是心灵觉醒的关键。在这个阶段,我们意识到我们不是我们的头脑、信念或者感情,这就是更深层次的认知,是觉察。我们的杯子被撞翻了,我们的身份被破坏掉了。感觉很多事情都不真实了。那接下来我们感到痛苦,但是能做些什么呢?
有三个选择:i)我们可以为打翻了的杯子哭泣,因为撒掉的一部分是我们自己;ii)拾起杯子重新开始,重新建立我们的身份;iii)痛苦唤醒自身意识,我们意识到自己和杯子是不同的,开始探索真我并获得最终觉醒。
第二个选择让我们重新回到了第五个阶段。
第三个选择中,痛苦帮助我们改变,治愈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成长。我们意识到了只有把打翻了的杯子当作自己的身份时,自己才会感到如此痛苦,我们意识到了,杯子会变成空杯子的可能性,这个杯子被打翻多少次也就不再重要了。这种认知,便说明头脑失去了对我们的控制力。我们是观察者。所以,心灵觉醒来源于真实的直接经验,帮助我们保持中立并且心态的平和。
7. “精通” - 我们忘记了我们才是掌控着,杯子只是工具
杯子最后一个阶段是关于掌控和学习怎样保持处在空的状态。我们有选择的权力,可以选择随时清空杯子,意识到杯子只是一个工具。是我们在利用大脑,而不是大脑在控制我们。我们不需要去抑制头脑产生的情感和想法,就让他们存在于大脑之中并加以观察,观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头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保持距离。觉醒不仅是一个礼物,更是一个选择。
我的分享结束啦!谢谢大家聆听!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赋能:当我们从一种深刻的认识中了解到我们就是存粹的爱,头脑会很自然地失去对我们及他人评判的兴趣。它不再会像从前一样频繁地对别人的行为做出解释,我们也会感到和自己、和他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