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绘画疗法 构建合谐师生关系

摘要:绘画疗法是一种玄妙的语言,它是心理诊疗中一个有效的工具,其灵活性和多面性适合不同年龄的人群,它以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并将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的过程。绘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在绘画过程中,绘画者的防御心理较低,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愿望等投射在作品中,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1]。它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心理意向,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它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一种,能通过绘画作品来表达人们的情绪、感受及经验,绘画的过程本身就是心理表达的过程,是内心心理空间的情绪和人格得到呈现的过程,因此,创作即是治疗,表达即是疗愈[2]。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学习并能熟练运用绘画疗法,不仅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还能有效的组织教学工作,完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    绘画    疗法  构建    和谐  师生关系

绘画疗法主要是以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并将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的过程。绘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在绘画过程中,绘画者的防御心理较低,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愿望等投射在作品中,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当一副绘画作品完成时,绘画者可以在咨询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认识和反思自己引起焦虑、冲突等的情绪根源,进一步了解的重塑自己的价值观、自我形象、自尊及隐藏的能力等。今天,绘画疗法已经被世界心理治疗界公认并得到了长足的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所从事的不是工业流水线,而是培养一颗颗茁壮成长的幼苗”。我们教师所面临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尊重这些生命个体,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到学生的需求,而绘画疗法则是处理师生关系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当一副绘画作品完成时,绘画者可以在咨询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认识和反思自己引起焦虑、冲突等的情绪根源,进一步了解的重塑自己的价值观、自我形象、自尊及隐藏的能力等。今天,绘画疗法已经被世界心理治疗界公认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我13年的教学生涯中,无论是作为班主任的角色还是作为科任教师的角色,总会碰到一些孤独、易激惹、不愿与人交流或好动、具有攻击性、污言秽语等情况的孩子,这些孩子让老师们难以走近或与之谈话后又犯类似的毛病。故一直以来,我都在苦苦找寻针对这类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2015年年末,我在一次心理学团体学活动中,深切体会到了绘画疗法的神奇,终于找到了打开孩子们心门的方法。于是,我坚持学习这门艺术并将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

在日常教学之余,我会组织一些看画识人的小活动,让同学们在我的指导语下进行绘画,并从中选出我感到交流棘手且专门与老师们对立的孩子们的作品,当然,为了不引起这类孩子的敏感与怀疑,我也会按交画的顺序进行逐个解读。每当解读绘画的时候,也是孩子们特别兴奋的时候,一个个孩子带着渴求和崇拜静静的听着,当解读点到他们心坎上的时候,他们会突然有种被理解、被接纳的反应,此时,他们也会愿意与我分享内心的秘密。这样的活动做了几次以后,我明显的感觉到以前难以沟通的孩子变得喜欢与我说话了,笑容也日渐增多了,偶尔还会主动与我分享生活中的喜悦与难过,以前上课爱讲小话且极易与老师们对立的孩子,也变得在课堂上安静了很多,一些不良的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课堂纪律大大的好转。看到孩子们的这些变化,我有种由衷的喜悦与成就感,工作幸福指数一路飙升。下面我就谈谈在工作的具体事例吧:

案例1

文文是四年级7班一名很是让班主任头疼的小男孩,在我的记忆中,他性格外向甚至有些乖张。课堂上的他喜欢讲小话,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下课后,经常与同学打架,易激惹,爱说脏话,人际关系不良,经常被班主任请家长。在一次画自画像的活动中,我特别关注文文的绘画过程(见左图),

只见他随意撕下一张作业纸,在纸张的上方稍偏左的地方画了一个人物(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在寻求幻想中获得满足,冲动、天真与感性),人物头大(不踏实,浮夸),头发竖直(愤怒、易激惹),两眼大,眼距窄,眼珠斜向上(不屑,做事不善谋略,直接),三角鼻(攻击性),尖牙利齿(侵略与攻击性,秽语或语言粗暴),无耳(不愿倾听);人物无脖(退行、脾气大),两手张开,拳头紧握(愤怒且叛逆、压抑,攻击性强);仔细描绘躯体中心衣服的拉链(自我中心,不成熟,存在躯体化防御机制);细细的腿,厚底鞋(不踏实,不稳定)。整个人物是圆头、圆躯体(性格柔和,依赖和依恋)。当文文画完这一切时,我看到他沉思片刻,突然拿起笔很暴力的将人物画乱了,我猜想那时的他一定是经过了剧烈的思想斗争:这个尖牙利齿、拳头紧握、怒发冲冠的人物是我自己吗?于是,在原图的下方又出现了一个人物:整个画面比原图大,位置依然偏左,笔触重(焦虑),比较明显的是夸张的手臂(也显示出了攻击性,拒绝其他个体和回避他人),身体及手臂下方重复出现线条描绘(焦虑,冲动和不确定性),人物的头是文文最后才画上的(人际关系上的困扰),小方头,用两点做眼睛,斜着的大嘴巴,无耳无发,在画这个人物时,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文文的浮躁和不认真。

在对文文的自画像进行解读时,我谨慎的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当然焦点并没有集中在他画的负面信息中,而是从另一个角度给他分析:你看你第一次与第二次画的人物,相较于纸的大小来说,人物还是偏小了些,是因为在生活中有什么让你感到不安全吗?人物布局在纸张的中偏左位置,看得出来,你是个有些自我的人,有时还会容易冲动,第一个人物虽然被你涂乱了,但还是能看出人物头很大,老师可以推测你在生活中是一个有智慧、有想法的人,人物处于纸的上方,还可以看出你平时想的很多,很会动脑筋哦,另外,两个人物的躯体都是圆圆的,可以看出你其实是个性格柔和,蛮依恋和依赖的人,但是老师还看到第一幅图中的你尖牙利齿、拳头紧握、怒发冲冠,似乎和老师刚才的解释又充满了矛盾,这有是什么情况呢?当然,老师知道,你分明就不喜欢第一个自画像,并且在你的内心深处你也不想做个光用武力和粗暴语言解决问题的人,是这样吗 ?文文点点头,我说那你能和老师说说心里话吗?

在解读绘画的过程中,我始终讲究技巧,并一直谨记:分析不是得罪人,而是要接近关系[3],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文文和我讲了他的家庭,他的家境很好,父母开公司经营生意,住别墅,开豪车,但父母忙于事业,经常去外地谈生意,对他关注很少,他平时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周末偶尔才能与父母团聚,他属于典型的城市留守儿童。

自那次谈话后,文文在我的课上改变了许多,会主动回答问题,讲小话等小习惯也日趋减少。后来,我依然对文文进行关注,也给他做过房—树—人测试,现在的文文与以前判若两人。以前的他在老师眼中是班上的刺头型人物,他的改变让班上的课堂纪律一下子变好了,我每次去上课都能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真的很开心幸福!

案例2

子睿是三年级一名身形瘦长的高个男孩,课堂上的他思维活跃,话多,做事过度追求速度而影响了质量,有些浮皮潦草。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子睿突然变了,时而发呆,静静地坐着懒得动,时而易激惹,情绪波动大。一次课余时间,我和他进行了简单的谈话之后,让他画了一幅房—树—人测试图(见下图)。

他画得很快,先画房屋,再画自己,然后画树和其他两个人,最后画小草,白云和太阳。房屋是城堡型的,以纸张的底边作为地基线 ,房屋面积几乎占了纸张的二分之一,且房屋左边的墙壁超出了纸张边缘,这一系列的信息显示出家在他的心中很重要,但却也对家存在不愉快的联想和不安全感[4]。其实能画房屋的地平线,在儿童8岁左右就可以实现了,但将家的一部分被纸张截断这点,在我所看的许多儿童画中,是少之又少。子睿画中的房屋还有一点非常奇怪:在两面墙壁的相交处有一扇关闭的门和一扇三角形的空窗(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它显示出了要逃离家的风格。我曾经看过开侧门的情况,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见,而子睿的智力和观察力确实是没有问题的。他还在一间屋子的顶端画上一个钟表,显示出时间的紧迫性。他画好房屋后,画了一个很高很长的人:人物比城堡还高出一大截,站在一截树桩上,腿脚有一层城堡那么高,在后来的问询中,他说这个人是他自己。人物有种从高空往下看自己家的感觉,这显示出了他对家庭的一种拒绝感。人物中头大而圆,无耳,无脖,显示出他是个有想法,自信但不愿倾听、退行的人。方形躯体(固执、倔强),很长的腿和脚,显示出要努力获得安全感和男子气,追求自主性。当他画手时,先画了一双短小的手臂,后来似乎觉得这双手臂与高大的身体难以匹配,故又将手臂加长加大,在这里无论是小的手臂还是长手臂,都显示出一种虚弱无力,需要支持的状态。还有一处比较明显的地方是在这个高大的人物跨下,有一个正在玩耍的小男孩,小男孩和他站在同一个树桩上,子睿自述下面的男孩和右下角的小女孩是他的同学,我第一个感觉更多的是从他的人际关系进行解释。他最后在天空添加了两朵云(渴望得到关注),在纸的左上角添加了一个太阳(渴望得到温暖)。总体来看,整幅画的笔触重,线条长,显示出了他忧虑的一面。

画完后,我让他为这幅画命名,他思考了一会,告诉我它叫《我和家》。在给他解读绘画的过程中,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问:“你能和老师说说你和家的故事吗”?在他的叙述中我才知道:近来,他的爸爸妈妈正在闹离婚,且剧烈争夺对他的抚养权,他还说他其实谁也不想跟,只想快快长大,独立起来。这些事在子睿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言说的创伤,我无法改变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唯有静静地聆听与陪伴。后来,为了转移子睿的注意力,我特意安排他当卫生委员,并照料班上的小花小草。就这样,他的情绪日渐平稳,笑容慢慢的多了起来,我每天看到他忙碌的小身影,为他的充实感到欣慰。

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我庆幸自己学习了绘画疗法这门艺术,也庆幸自己一直以来坚持不懈的应用这门艺术,这门艺术让我对当今的师生关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我们现在常常哀叹学生难管、学生叛逆,学生没有好的道德品质等等,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如果教师能用正确的方法来与学生相处,让学生处处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和爱,他们就会学到怎样用美好的感情去对待别人,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的水平。相反,若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的行为得不到理解和温暖,他在教师那里感受到的是冷漠、是歧视,就会养成暴怒叛逆的态度,从而把这种态度扩展到其他的人际关系之中。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来说也非常重要,它能给教师的心理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它能影响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能使教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理状态,能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发挥出更优越的教学积极性,产生更高的教学效果。

将绘画疗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让老师们保持对学生们的耐心和爱心,并掌握好与孩子们建立安全和信任的技巧[5],既能成长自己又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满满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韦志中、余晓洁《画心》绘画心理治疗师的心理透视课。,台海出版社。

[2]【美】Lisa B.Moschini 著,陈侃译《绘画心理治疗》---对困难来访者的艺术治疗。

[3]袁振国《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新世纪教育丛书。

[4]【美】Lisa B.Moschini 著,陈侃译《绘画心理治疗》---对困难来访者的艺术治疗。

[5]【美】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实践篇,江苏人民出版社。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用绘画疗法 构建合谐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