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漫步|巴蜀风景之锦里

印象·城市·成都第03期

 文/声行漫步


锦里是伴随着武侯祠的开放而发展起来的民俗一条街,集中展示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蜀汉风情。虽然是近些年来才被八方游客熟知,但事实上,早在秦汉、三国时期,锦里就以商业文化闻名全国。


锦里的街道并不悠长,只350米,宽不足4米,却别有韵味,它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茶楼、戏台、客栈、酒吧、商铺、桥梁、牌坊不一而足,每一样都被赋予了浓浓的巴蜀风情。

午后的锦里,被阳光晾晒得暖意洋洋。街面是清一色川西建筑风格,粉墙黛瓦,马头墙、飞檐角,挑楼下的灯笼迎风招展。热闹非凡的街道人流穿梭如织,古雅的木楼红灯笼却将锦里装扮得别样古朴宁静。前面的摊位被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成一圈,咱们一起上前看看是怎么回事吧!……原来是一个五十开外的老伯在做糖画呢。


锅里的饴糖早已被熬得丝丝发亮,艺人舀起一勺糖浆,铁勺微斜,手腕略略抖动,糖浆便细若游丝般从勺中流淌下来,糖丝在案板上游走,不一会儿,一只体态轻盈的小鸟便跃然而出,粘上竹签,一压,再用竹挑子轻轻一剔,一支生动的糖画便算是完成了,孩子们眼馋巴巴地等在一旁,欢呼雀跃声不绝于耳。

不知怎么的,便想到小时候的自己。记忆里,有笑容慈祥的老人,笑眯眯的让我转糖画,我会用可怜兮兮的眼神看着身边的大人,等得到同意了,才欢天喜地地举起胖乎乎的小手,在转盘的指针上用力一拨,指针转得飞快,终于落定在了小兔画上,味道虽然不见得多好,可光看着便觉得赏心悦目,不忍心吃下去。

如今的糖画还是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是大理石板的案几,旁边的转盘画着蝴蝶、寿桃、小鸟、龙、凤等,所不同的是架锅的煤球炉换成了液化气灶,做糖画的老伯依旧是孩子眼中最厉害的人物。

现代钢筋水泥铸成的都市,早已难觅这些民俗艺术的踪迹,而非到了锦里的深街小巷,才能再找到时光倒流儿时的场景。而这糖画有了几分铁画的意趣,风骨棱棱,线条硬朗,却不失活泼与别致,难怪受到如此多孩子的欢迎,也让久在城市中的自己回味到许多温暖。


此刻的锦里,可以从今天的风物里找寻昨天的故事;也能从往昔蕴藏的故事中,演绎今日的繁华。

继续向前走,是一家蚕丝被的手工坊,三四个身着蓝底白花扎染土布的织娘们在里边忙碌着。青涩的蚕茧堆在石灶上的木甄里,老高老高的,这是在等待上锅蒸制;而后还要晾晒风干,四方的木床架上两个织娘在扯丝铺被;另一边,木窗之下,年轻的西蜀织娘正摆弄着木制织机制作蚕丝挂毯,札扎弄机杼,脉脉不得语。

古时的绣娘是否也是日日对着织机,默默纺织呢?几十年里,芊芊素指长出了粗糙的老茧,娟秀面容而沧桑蜕变;却正是这无言的生命中,一匹匹锦缎从织机流向绸缎庄,再到富贵人家的华衣美服。一台织机,织入了她们的青春岁月,书写着多少女人的心事与哀愁。

蚕丝手工坊的墙上是一排排货柜,摆放着各色蚕丝被和丝绸服装,店铺的老板王先生告诉我说,虽然这边现场制作的场景有表演痕迹,不过重在让顾客体验和了解古法纺织的文化;因为货真价实,生意还是不错的。

继续向前走,便是戏楼,这是一个古朴的二层四合院小楼,楼上高高的戏台,台下里竹椅、木凳早已齐备下了,也有贵宾专座,八仙桌、太师椅,自有一番尊贵韵味。只等鸣锣开唱了。


走进茶座原来早已满堂,拣一个靠后的座位坐下,女服务生端上盖碗茶和一些零嘴小吃,享受独属于成都的这份巴适和温馨。茶味有些淡,但表演却很精彩。蓝缎锦衣的“茶博士”右手提着紫铜长嘴壶,舒展身姿,茶船落桌,叮哨连声满桌开花,那长嘴壶顷刻间便如赤龙吐水落在茶碗里,行云流水般美不胜收,不愧是名扬四海的茶艺表演;饮一杯清茶,看变幻莫测的川剧变脸演绎着别忘的离合悲欢,悠闲自得的品茗看戏,有了浮生若梦的感觉。

在锦里,总有一股原味的市井生活充斥其间,不是不食人间的仙境,而是凡夫俗子的乐土。这里的民俗玩意琳琅满目,花里胡哨,多着是大红大绿的刺绣绸缎,但却并不艳俗,反而与这古朴的街道相得益彰。

前面是张飞牛肉店,同样有扮演成黑脸张飞的店员在店外吆喝,可以上去吃一碗张飞牛肉粉,不过谢绝照相,所以揣好相机,咱们继续向前吧。

今天的运气不错,在大街上碰到了传统婚礼的表演。吹吹打打的唢呐锣鼓声喧天,一顶大红花轿被穿戴大红大紫的轿夫们抬上前来,风吹起花轿的窗帘,可以窥见面贴花黄,头戴凤冠的新娘喜气洋洋,美丽动人。当然,你也可以参与其中,价格是十到数十元不等,如果你对此没有兴趣,那么谢绝他们的邀请,我们走吧!

不觉已是傍晚,暮光初临。喜欢这样夜色凉如水的夜,信步街头。两旁的水榭楼台让人仿若置身画中,抬头看屋檐下的走马灯在风中乱舞,这样的灯笼总是贯穿在锦里街道的始终,也漂浮到我梦中,模模糊糊,似有若无。

一个女孩倚在二楼雕花护栏上举起相机,似乎在记录街景美丽的画面,而我也匆匆举起相机,抓拍下这样动人的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下看你”,我们都会走进彼此的画面中,陌生又熟悉。明月装饰了你的画面,只不知你装饰了谁的梦?

来到锦里,可以尝尝这里的特色小吃,肥肠粉、酸豆花、蛋烘糕、成都担担面、麻婆豆腐等等,品种丰富,价格也不贵,点上一碟小菜吧,我会等你的。对了,如果不习惯吃辣,一定要及早告诉餐馆的服务生哦,不然一定会被火红的小川椒呛得眼泪直流。

吃完饭了吗?那我们继续上路吧。

“梆——梆——梆”听见了吗?这是夜晚的打更声,是这里民俗表演的一部分,更夫们身着传统服饰,不紧不慢地敲起  传统的木梆铜锣,他们念到“一更打响、敬告街坊、水缸担满、火种严防。灶前灶后、打扫溜光……”,悠长的声调在这夜中回荡。

夜里当然还有不容错过的节目,那便是皮影戏,而且这里的艺人并不忌讳游客在他身后观察“幕后真相”,遇上好心的师傅,跟你聊到兴起,甚至会同意你亲手操纵一下这些影偶,而旁边有整面整面的皮影戏偶等待出售。

成都的皮影戏与北方的不同,唱腔更为轻快活泼,影偶刻画的线条更为柔和,包括人物的头、发饰。帽冠都能拆卸下来,自由组合,所以人物形象也更富于变化,通常一场戏下来,可能依照不同的环境,换两三套行头。前清年间还被作为贡品送进宫去供皇帝和后宫佳丽们消遣玩耍。

眼前这是一出猪八戒背媳妇的戏码,八戒与媳妇在台上跳起了热辣的拉丁,实在别有一番趣味,也只有成都人把这皮影戏做到如此创新而花样百出。

看完皮影戏,我们去酒吧里小酌一杯吧。这里是煮酒坊,锦里的三国主题酒吧。仿古的建筑如同昔日的小酒馆,没有西洋酒,取而代之的是烧酒、米酒和黄酒,清一色的土碗、土杯盏,连酒单也是沉甸甸的竹简。给我二两青梅酒,一碟毛豆就好。你会要点什么呢?

怀想曹刘二人在小亭之中对饮,曹操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大吃一惊,手中筷子应声落地,当时的刘备是何等惊慌失措?还好恰好天边一道惊雷闪现,刘备巧妙用雷声掩饰心中惶恐逃过一劫。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刘备也不失智谋气节。今效仿古人,岂不快哉?梦回三国。

酒吧里还有围坐成一圈大摆龙门阵的人,他们多半是这里的原住民,依靠着这里的旅游商业维持生活,虽不富裕,亦不清贫,只是安然享受这份惬意与闲适。我也静坐在酒吧一隅,对着哗啦哗啦的麻将声,再续一杯青梅酒。

锦里就是这样一条街,让怀旧的人找到童年的金色年华;让寻觅美食的人满足口腹之欲,让找寻历史痕迹的人满足对千古风流的无限怀想,日子就在这嬉戏闲散的时光中缓缓流逝。


本期话题:关于成都的哪种美食让你念念不忘?留言分享吧!

最后:本文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声行漫步(ID:radio1617);

关注公众号,每晚九点为你提供相关文章及优质的音频,喜欢别忘记点赞转发呦!

你可能感兴趣的:(城市漫步|巴蜀风景之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