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0】目标管理之SMART原则

今天是日更的第二十天,和你一起每天积累一个思维模型。


图片发自App

2019年已经过去十二分之一,不知道你的小目标订好了吗?

1.为何要掌握SMART原则?

回过去的一年,你是否觉得已经很努力却没有实现期望达到的目标?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制定过目标,可是为什么达成的总是少之又少的呢?

因为,你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目标管理。

通过SMART原则制定目标,可以帮你迅速理清思路,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更有效率的把握时间和资源,从而实现你的小目标。

2.什么是SMART呢?

所谓SMART,即五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5.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图片发自App

升级版的SMART还有两个另外因素E和R。E代表评估(Evaluated),R代表反馈(Relected)。

3.如何运用SMART原则?

举个例子吧。

比如我从小的梦想就是能出版一本书。可是一直没有为之努力过,因为这个目标太空泛,没有动力去啃下这么难的一个目标。

如果运用SMART原则,应该如何描述呢?

(1)S-具体明确 (Specific)

出书是一个过于笼统的目标,可以考虑运用5W方法(What,Why,When,Who,Where,Which)详细客观的描述目标。

What-我希望完成的目标是什么?(写一本书)

Why-为什么这个目标对我很重要?(锻炼写作能力,打造专长,将研究的思维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人的同时提升自己)

When-预计达成时间?(预计准备两年)

Who-哪些人会涉及?(我,出版社,写书的受众)

Where-具体在哪实现?(或其他内容网站)

Which-现在拥有哪些资源或瓶颈?(资源:互联网,图书馆,志同道合的社群,通过知识付费找到已经有出书经验的过来人,瓶颈:不了解受众的喜好,写作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时间)

大多数人没法成功实现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目标模棱两可,无法给自己或相关人员一个明确的含义。下面一个例子是模糊的目标,改写后变得清晰的描述。

【模糊】未来我要尽可能的出版一本书。

【清晰】一年内我要培养写作技能,专注于思维模型领域,写一本研究思维方式的书。

(2)M-可衡量(Measurable)

如果最后的结果不可衡量,那目标是不明确的,也就没法变成具体行动,自然也就无法完成。

其次,如果目标不能被量化,那么它就无法被拆分到更小的步骤。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他致胜的法宝就是分解目标,40多公里的赛程被逐步分解为几个小目标,分阶段练习。

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我们其实天生就喜欢得到及时反馈。如果你的目标无法被量化,无法被分解,那么很容易就会没有动力坚持而半途而废。比如写书这个例子,下面的例子是从不可量化改写到可量化。

【不可量化】写书

【可量化】第一年完成主要写作思路和素材积累,完成不少于15万字的书稿,具体可以分解为每个月完成12500字。

(3)A-可达到(Attainable)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成的,或者说是可以持续的。这意味着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实事求是的制定一个可以踮起脚尖就能实现的目标,而不是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的目标。反面案例就比如,没有通过深入学习投资理念,就匆忙订下了一年必须赚到100万的投资目标,除非运气好到中了彩票,否则基本是无法实现的。

例如写书这个目标是一个具体并且可衡量的目标,但能否出版就是一个需要合适的机会等外在条件的支持。

(4)R-相关性(Relevant)

这一步是为了确保你的目标对你有意义。我们需要时刻审视自己设定的目标要和自己的身份和理想相关。

一个相关的目标能回答以下提出的问题:

这个目标看起来有价值吗?

这是合适的时机吗?

我对于这个目标来说是合适人选吗?

现在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允许这个目标的实现吗?

(5)T-期限(Time-bound)

任何目标的制定都需要有一个确切的日期,否则就不叫一个目标,而是愿望了。

比如写书这个例子。我的总目标是一年之内完成15万字,那么6个月内就需要完成至少7万5千字,每个月需完成12500字,每周是3125字,每天是446字。原本看上去无法完成的任务分解到每天后只需要不到500字。让你自己能够每天不需太费力的完成任务,养成习惯,对于长期坚持的目标是很有帮助的。

4.SMART原则的优势和局限

SMART原则在目标管理领域是经典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明确跟踪进程,更轻松的实现目标。

然而,SMART原则虽然很好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认可,但任何一样模型和方法都会有局限,它也不例外。

我很喜欢的物理学家、专栏作者万维刚在他的《得到》专栏里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通用创建SMART原则后,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时间长了,通用CEO杰克韦尔奇发现,有些部门虽然用了SMART原则,效果不怎么样,利润反而还下降了。

一套再完美的制度或流程,在实践中还是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万维刚将问题的核心归结为三个字:体制化。

比如,有些员工会故意将一些容易完成甚至已经完成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年度绩效目标。员工关心的不是自己对公司的贡献,而是怎么让自己的绩效考核更好看。

万维刚认为,不管多么漂亮的手段,一旦体制化,就会事与愿违。

时间长了,员工慢慢发现,自己工作的价值也许不是完成什么公司的终极目标,而是为了满足这些考核而已。

所以,不能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这个反面案例其实就是僵化和教条的使用了SMART原则。

延伸阅读


SMART Goals:How to make your goals achievable

上一篇:9.突破想象的立体思维

您好,我是云舒梦Shirley,喜欢追寻书中的智慧,也喜爱思索宇宙的广袤。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请不要吝啬花一秒钟的时间关注我,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10/100】目标管理之SMART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