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曙光

      昨天是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与利津对结后第四期培训,在前三次的基础上,似乎突然有了深深的感悟和满满的收获。回到家来,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可手头还有一堆杂事需要处理,就搁下了。今日六点多,经历了一夜的恐惧与挣扎,好不容易盼来黎明,打开手机,看到了尚凡敏老师的感悟,似柔和的春风,拂去了心头的阴霾,又重现碧蓝晴空。昨日及昨夜的心路历程,必须要诉诸文字,否则转瞬即逝,会徒增遗憾。

      先从周五下午的同课异构写起。何西茜老师的一堂课,让我看到了课堂本该有的样子,朴实无华又耐人寻味。《杞人忧天》我已经上完了,对照自身的课堂,有太多的欠缺。首先是对文本的解读,课后习题也兼顾,但没有深度研究,没有扎实处理,没有适度延伸。单元意识似乎也有了些许,但仅停留在备课时翻看一下单元提示,接下来的流程并没有时时兼顾。还有积累意识,也重视词汇积累,可没有形成习惯。尤其欠缺的,是读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似乎都懂,可并未扎实落地于课堂,因而学生读文的能力较差。没有了对文本的熟悉,所谓深度探究就成了无缘之水。还有后面的故事新编,让想象这一训练重点落地生根,我也没有落实。久而久之,少了孩子们太多的东西。还有课标,不知有多久没有翻看课标了。尽管现在备课习惯于裸备,然后再搜集资料,避免走到别人的圈子里,可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指南针,也就让原本可以深入的东西变得肤浅了。

      接着说说周六何西茜老师谈到的作文分层次教学,真的是可以拿来就用的实实在在的干货。刚刚结束培训,胡志倩老师就激动地对我说,这方法我们可以用。首先为何老师的倾囊相授而感动,其次也要感动于我们的老师,大多是抱着一颗求知的心来的,有着成长的渴求。

      会后与何老师有寥寥数语的交流,她说自己外出学习,希望能听到实实在在的干货。或许出于这种推己及人的心思,每次的培训,她对于自己学校及自己的做法都毫无遮掩。尽管只是接触了两次,可分明有了故友的感觉。与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相遇,是生命中的一份缘,美丽无比。

      昨日上午的报告,也是精彩纷呈。苏晓虎主任的《让问题充盈课堂》,展示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尽管文理殊途,可让孩子的思维飞扬于课堂,让孩子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的理念是相通的。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教育不容敷衍的责任,而我们却常常将之遗忘在角落。还有李琳主任的大学科思维,让我再次强烈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不由为自己在三尺讲台上站了28年的看似光辉实则停滞的从教生涯而羞愧。年华的逝去并没有带给自己多少成长,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对文本的解读,对知识的充盈严重不足。从今日起,我不敢理直气壮的说自己是老教师,充其量勉强算作合格的老师而已!

      四期的培训,完全消除了初次被动接受任务的不良情绪,突然发自内心的有了感恩与感动。感恩县政府和教育局改变教育的决心与行动,感恩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赵勇校长及其优秀团队,真诚面对,倾囊相授。还感动于基础教育集团老师们的学习意识,何老师说她来利津前听完了一堂课,李琳老师反复提到阅读了哪本教育专著并强烈推荐给大家。让学习充盈于生活是他们的常态,而我们呢?我呢?尽管时间没有一日闲过,可案头堆积的书常常只是翻开几页就被迫搁置。忙来忙去,我也不知道忙了些啥?生命似乎虚度了太多!

      回首短短四期的培训,似冬日里的曙光,让我有了改变的欲望。尽管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几次培训就能达成的,可有了成长的感觉,就是美妙无比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日里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