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沉默的大多数》(11)之“行活感”与文化相对主义;极端主义;洋鬼子与辜鸿铭三篇

我有一种杂文的读书笔记难做的涩涩感觉,知识浅薄缘故。但我还是要读,我有强迫症,既读了而又半途而废心中便会生个疙瘩。今天读三篇:“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极端体验;洋鬼子与辜鸿铭。读完后没有想到要把王小波的观点延伸到哪些地方去只想掩书后细细品味理科班出身的王小波既不卑也不亢,既不上进也不落后,既不玩世不恭也不道貌岸然,既不追求阳春白雪也不追求下里巴人的那种语言风格。

什么是行货?文章从《水浒传》章节故事宋江犯法被刺配江州归戴宗管入手,行货是劣等货物,宋江是一件降价处理品,而戴宗自己以货主自居。读了这则故事,只有十二岁的作者从此有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行货感——一种很悲惨的感觉。假若有人生为行货,见识一定和生为货主大有不同。人生活在一种文化的影响之中,他就有批判这种文化的权利。作者对自己所在的文化有所批评,这是因为作者生活在此地,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之下。人该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不是别人手里的行货。

“极端体验”文章里说到了在《酉阳杂俎》里的一个“李赤”典故,由此引申写到作者王小波经历过所见所闻的文化大革命的“极端体验”,那个时候整个中国乱哄哄的,有些人生活在极端体验里。这篇文章写于三十年后,作者深深体会到:太平年月比乱世要好。这两种时代的区别,比新鲜空气和臭屎的区别还要大。愿我们的国家永远是太平年月。

第三篇“洋鬼子与辜鸿铭”。这篇文章有趣,整篇穿插了《一个洋鬼子在中国的快乐经历》故事。并由此洋鬼子对华夏文化的态度联想到和已故的辜鸿铭老先生的论点很相似,有力度地评击调侃华夏文化里的糟粕。作者首先说了:我看过一些荒唐的书,因为这些书,我丧失了天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沉默的大多数》(11)之“行活感”与文化相对主义;极端主义;洋鬼子与辜鸿铭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