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解放后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
1921年,叶圣陶和茅盾等人组织文学研究会,写过许多短篇小说,解放后编入《叶圣陶选集》中。他的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优秀作品。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为此,曾亲自编写了一部《开明小学国语课本》。为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还写了许多童话,著名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都已成为永恒的经典。他的童话都是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语言朴实、生动,故事寓意深刻,极富教育意义。有些作品曾选入小学语文课本,深受小读者的欢迎。
目录 · · · · · ·
“跟大师学语文”丛书出版说明
作文论
拿起笔来之前
写作什么
作自己要作的题目
怎样写作
开头和结尾
谈叙事
以画为喻
木炭习作和短小文字
语体文要写得纯粹
写话
要写得便于听
“上口”和“入耳”
“通”与“不通”
“好”与“不好”
谈文章的修改
和教师谈写作
论写作教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教师下水”
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
书摘:
自己有这么一个意思情感,觉得非把它铸成个定型不可,否则便会爽然若失,心里不舒服。这样提笔作文,当然要“诚实”地按照内面的意思情感来写才行。假若虚矫地搀入些旁的东西,写成的便不是原来那意思情感的定型,岂非仍然会爽然若失么? 再讲到另一些文章,我们写来预备日后自己复按,或是给别人看的。如或容许“不诚实”的成份在里边,便是欺己欺人,那内心的愧疚将永远是洗刷不去的。……虚构悬揣,往往劳而少功。我们愿望文字写得“好”,而离开了自己的思想、性情、环境等,却向毫无根据和把握的方面乱写,怎能够达到我们的愿望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4页
思想起于应用终于应用,思想是运用从前的经验来帮助现在的生活,更预备将来的生活。 思想的起点是实际上的困难,因为要解决这种困难,所以需要思想,思想的结果,疑难解决了,实际上活动照常进行,有了这一番思想作用,经验更丰富些,以后应付疑难境地的本领就更增长一点了。 作文的源头: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页
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像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在写作上,“诚实”是“有什么说什么”,或者是“内面怎样想怎样感,笔下便怎样写”。这个解释虽浅显,对于写作者却有一种深切的要求,就是文字须与写作者的思想、性情、环境等一致。杜甫的感慨悲凉的诗是“好”的,陶渊明的闲适自足的诗是“好”的,正因为他们所作各与他们的思想、性情、环境等一致,具有充分的“诚实”。记得十五六岁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死了,动手作挽文。这是难得遇到的题目。不知怎样写滑了手,竟写下了“恨不与君同死”这样意思的句子来。父亲看过,抬一抬眼镜问道:“你真这样想么?”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5页
何况“想要写作”真是个最易萌生的欲望,差不多同想吃想喝的欲望一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这样的思想当然会使生活的充实性无限地扩大开来。它的进行顺序是这样:“(一)疑难的境地;(二)指定疑难之点究竟在什么地方;(三)假定种种解决疑难的方法;(四)把每种假定所涵的结果一一想出来,看哪一个假定能够解决这个困难;(五)证实这种解决使用信用,或证明这种解决的谬误,使人不信用。” (查看原文)
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因为这并非如一个瓶罐,有一定的容量,而是可以无限地扩大,从不嫌其过大过充实的。若说要待充实到极度之后才得作文,则这个时期将用于不会来到。而写作的欲望却是时时会萌生的,难道悉数遏抑下去么?其实不然。我们既然有了这生活,就当求它充实(这是论理上的话,这里单举断案,不复论证。)在求充实的时候,也正就是生活着的时候,并不分一个先,一个后,一个是预备,一个是实施。从这一点可以推知只要是向着充实的路的,同时也就不妨作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 所以我们只须自问,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在向着求充实的路上?如其是的,那就可以绝无顾虑,待写作的欲望兴起时,便大胆地、自信地写作。因为欲望的兴起这么自然,原料的来源这么真切,更不用有什么顾虑了。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或者染着不正当的习惯,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 ……有了真切的经验、思想,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成功则喜悦,失败则痛惜,不特限于一己,对于他人也会兴起深厚的同情。而这喜悦之情的享受与痛惜之后的奋发,都足以使生活愈益充实。 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既经组织,假如这材料确是空浮的,便立刻会觉察出来,因而自愿把写作的欲望打消了。假如并非空浮,只是不很结实,那就可以靠着组织的功能,补充它的缺陷。拿什么来补充呢?这惟有回到源头去,仍旧从生活里寻找,仍旧从思想、情感上着手。 或以为大作家写作,可无须组织,纯任机缘,便成妙文。其实不然。大作家技术纯熟,能在意念中组织,甚且能不自觉地组织,所谓“腹稿”,所谓“宿构”,便是;而决非不组织。作文的必须组织,正同作事的必须筹划一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叙述是议论的基本,议论是从叙述进一步的工夫。……有些时候,叙述了一些事物就满足了,固不必再发什么议论。但发议论必须有充分的叙述能力做基本,叙述与议论原来有这样的关系。 若问抒情何以必须借径于叙述、议论而不径直发抒呢?……我们决没有虚悬无着的情感;事物凑合,境心相应,同时就觉有深浓的情感凝集拢来。所以抒情只须把事物凑合,境心相应的情况说出来。这虽然一样是叙述、议论的事,但已渗入了作者的情感,抒情化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页
像,在美术学生看来,真是不值得齿数的一个条件。他们会说,你要像,去看照相好嘞,不用来看画,画画的终极的目标就不在乎像。话是不错。然而照相也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照相;另一种是艺术照相。普通照相就只是个像;艺术照相却还有旁的什么,可以也离不开了像。把画画得跟普通照相一样,那就近乎“匠”了,自然不好;但是跟艺术照相一样,除了旁的什么以外,还要一个条件叫做像,并没有辱没绘画艺术。并且,丢开了像,还画什么画呢?画画的终极目标古人不在像,而画画的基础的条件不能不是这个像。 ……木炭习作不只使你落笔画得像,更能够叫你渐渐明白,画一件东西,哪一些烦琐的线条可以省掉,哪一些主要的线条一丝一毫随便不得。不但叫你明白,又叫你的手腕渐渐熟练起来,可以省掉的简直不画,随便不得的决不随便。这对于你极有益处,将来你能画出不同于照相可以也像的画来,基础就在乎此。 ……一个文学青年也得下一番跟木炭习作同类的工夫。 文学的木炭习作就是短小文字,有种种名称……但是,不多啰嗦,少有枝叶,有什么说什么,说完了就搁笔,差不多是这些门类的共通点。 ……画画不像,写作写不出所要写的,那就根本不成,别再提艺术啊文学啊那些好听的字眼。在基础上下来工夫,逐渐发展开去,却就成了艺术跟文学。舍此以外,没有什么捷径。谁自问是个忠实的美术学生或者文学青年的话,先在基础上下一番刻苦的工夫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0页
请先论训练思想。杜威一派的见解以为“思想的起点是实际上的困难,因为要解决这种困难,所以要思想;思想的结果,疑难解决了,实际上的活动照常进行;有了这一番思想作用,经验更丰富一些,以后应付疑难境地的本领就更增长一些。思想起于应用,终于应用;思想是运用从前的经验来帮助现在的生活,更预备将来的生活”。这样的思想当然会使生活的充实性无限地扩大开来。它的进行顺序是这样:“(一)疑难的境地;(二)指定疑难之点究竟在什么地方;(三)假定种种解决疑难的方法;(四)把每种假定所涵的结果一一想出来,看哪一个假定能够解决这个困难;(五)证实这种解决使人信用,或证明这种解决的谬误,使人不信用。”在这个顺序里,这第三步的“假设”是最重要的,没有它就得不到什么新东西。而第四、第五步则是给它加上评判和验证,使它真能成为生活里的新东西。所以训练思想的涵义,“是要使人有真切的经验来作假设的来源;使人有批评、判断种种假设的能力;使人能造出方法来证明假设的是非真假”。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作文论
有了真切的经验、思想,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成功则喜悦,失败则痛惜,不特限于一己,对于他人也会兴起深厚的同情。而这喜悦之情的享受与痛惜之后的奋发,都足以使生活愈益充实。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 现在回转去论到作文。假如我们的情感是在那里培养着的,则凡有所写,都属真情实感;不是要表现于人前,便是吐其所不得不吐。写出诚实的话不是做到了么? 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走在这条路上,再加写作的法度、技术等等,就能完成作文这件事了。 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作文论
刘勰说:“方其搦輸,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作文论
我们内蓄情思,往往于一刹那间感其全体;而文字必须一字一句连续而下,彷佛一条线索,直到终篇オ会显示出全体。又,蓄于中的情思往往有累复、凌乱等等情形;而形诸文字,必须不多不少、有条有理才行。因此,当写作之初,不得不把材料具体化,使成为可以独立而且可以照样拿出来的一件完美的东西。而组织的工夫就是要达到这种企图。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作文论
在成都听一位中学老师谈,他学校的领导向语文老师提出“教师下水”的要求,很有意思。“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教师下水”
写作的出发点:
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 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像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彷佛感受一种 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
写作两阶段:
所以在这本小书里,想兼论“怎样获得完美的原料”与“怎样把原料写作成文字”这两个步骤。
文学和作文:
若论它们的原料,都是思想、情感。若论技术,普通文要把原料表达出来,而文学也要把原料表达出来。曾经有许多人给文学下过很细密 很周详的界说,但是这些条件未尝不是普通文所期望的。若就成功的程度来分说,“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便是文学”,
重复的话题能写么:
现在定要写出自己的东西,似乎他人既已说过的,就得避去不说,而要去找人家没有说过的来说。这样,在一般人岂不是可说的话很少了 么?
写作动力:
所以我们只须自问,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在向着求充实的路上?如其是的,那就可以绝无顾虑,待写作的欲望兴起时,便大胆地、自信地写 作。
要不要打草稿:
大作家技术纯熟,能在意念中组织,甚且能不自觉地组织,所谓“腹稿”,所谓“宿构”,便是;而决非不须组织。作文的必须组织,正同 作事的必须筹划一样。
情绪组织:
抒情的工作实在是把境界、事物、思想、推断等等,凡是用得到的、足以表出这一种情感的,一一抽出来,融和混合,依情感的波澜的起 伏,组成一件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