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怀瑾《论语别裁》(宪问二)

12.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成人:全人,人世间的全才。

译:子路问怎样才是全才。孔子说,第一个是智慧,像鲁国大夫臧武仲,智慧高,知识渊博;其次要像孟公绰的清心寡欲,什么都不要,本身清廉;还要有卞庄子的勇敢,有决心、决断;还要有冉求之艺,文学艺术的境界,样样才能都会。这几个条件加起来,就可以为成人了。这该多难!

但是孔子的要求太高了,于是自己转了个弯,对子路说,时代不同了,不一定要把我这个观念拿来作标准。现在只要能做到看见对自己有利的事,能多考虑下这是不是合理、合情、合法。既然身为责任人,为大家做事,要能够做到临危时,接受任命,为达成任务,宁可牺牲自己。还有平时所说出的话,不管经过多少时间的考验,何等环境的考验,纵然过了好久,都能言行一致,说得到一定做得到。有了这几点,在这个年代里,已经是了不起的人才了,何必要求太高呢!

13.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公叔文子,公孙枝或公孙拔。卫国大夫,名气很大,影响力也很大。公明贾,为国人。

译:孔子问公明贾,公叔文子是卫国的闻人,社会上很有声望,政治上很有影响力,大家都说他很好,但有一点不知可不可信?公叔先生平时不随便说话,说一句就相当有分量;也不说别人是非;也不轻易笑;也不贪。

公明贾就说,别人对你所讲的,把他描写得过分好了。其实他讲话能把握时间、要领,不讲废话,恰到好处,因此人家听了,不讨厌他的话。他高兴了、痛快了就笑,笑得恰到好处,所以人家不讨厌他的笑。关于取,合理的送他礼物,适可而取,不故意标榜清高。

孔子听了他的解释说,是吗?真的吗?(怀疑口气)

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臧武仲是鲁国的大夫,犯了罪自己逃出去,可是不肯放下权力,在防区整兵振武,向鲁君要求,封他的儿孙永远做这个地方的首长。孔子说,他这样做,表面上是提出退让,但这不必骗人了,我是不相信的,他分明是用要挟来取得富贵功名与政权。

1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谲:欺诈,玩弄权术。

晋文公家庭遭遇变故,流亡在外十九年,因为他吃尽流亡的痛苦,深深了解人心的险恶,所以便懂得如何运用权术。

译:孔子说,晋文公的为人不正派,喜欢玩弄权术;而齐桓公就不是这样,做人正派,不耍手段。

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子路说,老师说齐桓公好,但是我想起了一件事。齐桓公和公子纠,是兄弟也是政敌。管仲没有得志时,原来是帮助公子纠的。当时还有另外一个大臣名召忽,当时公子纠死了,召忽拼命作战,为公子纠而死,而管仲并没有殉职。这么说来,管仲这个人的做法,恐怕不仁吧?

孔子说,春秋时代开始的时候,齐桓公虽然是霸主,但是把周朝中央政权的威信重新整顿,九次召集诸侯来联合会议,安定了国家社会,从来没有用武力来威胁人,这些都是管仲的力量。这已经很好了,也就是仁义之道了,何必求之太过呢?

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译:子贡说,从人格来看管仲,可以说他是不仁不义。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本来跟随公子纠的,照理说他应该殉死,他却没有以死尽忠。反而更进一步,投降齐桓公,居然贪富贵做宰相,这就更不对了。

孔子说,政治道德、人生道德,很难评论得公平中肯。管仲投降了齐桓公以后,帮助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把当时那么乱的社会辅正过来,对历史的贡献,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太大了。到现在管仲已经死了,可是我们这些人都受了他的好处,今天社会能够安定,都是他们的功德所赐。如果没有管仲,我们的文化可能都灭绝了,我们都会变成文化落后的野蛮人了。

这种情形,又怎么是普通男女,认为他怎么不为公子纠而死的观念可比呢?普通人一碰到失败就自杀,毫无价值,好像倒在污水沟里,这样一死了之,又有什么意义呢?

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译: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由公叔文子的提拔,从平民而提升保荐到与自己同等的地位。孔子说,公叔文子真够得上称文了。

中国古代谥法称“文”是很难的。根据《谥法解》的记载,称文有以下几种:一、经天纬地。二、道德博闻。三、勤学好问。四、慈惠爱民。五、愍民惠礼。六,赐民爵位等六种。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南怀瑾《论语别裁》(宪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