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失望的人,只有无可奈何之人,他会想想我过日子为什么过。看东西要看东西本身的意义,想东西要想彻底。”
【一】按照李叫兽的方法,寻找知识之间联系——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有呢?
在对谈中,许老对于唯分数论的现状很着急,他认为分数看似客观,其实都是主观的,导致很多人为了分数而学,而不是为了知识。还有判断形势有时会有被表面现象“晃了”的情况,导致对形势判断失误,这就是没有看透本身的意义。
第二, 这个知识可以用来做哪些事?还有呢?
看透了本质就可以实现站在全局看局部、透过现象看本质,还可以超前地站在未来看现在。
第三, 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思考及解决一个问题的起点,正是对事物根本属性的思考与理解。因此,事物的根本属性就是我们要去思考的第一个“本质”。
当你能够做到以下三件事中的任何一件时,你就了解了:
1、给出清晰的定义(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2、做出准确的简单类比(比如谈判就是找交集)
3、打出精妙的比方(我们能将一个抽象事物的根本属性与生活、工作中常见事物的根本属性画上等号。)
【二】我首先问自己:我遇到的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所解释呢?至少找出5个现象。
1、碰见复杂、棘手的状况看清本质,抽丝剥茧。
2、艺术创作中更加需要本质逻辑。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作为艺术工作者更加需要明确表达的内容核心。以我看过的一幅画为例,
最开始可以看到一头生动具象的牛,它壮硕的样子和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公牛形似。再之后,公牛的肌肉被强化,显得更加原始有力。接着,毕加索把描绘的重点从公牛的形象转移到了它的骨骼与肌肉组织。毕加索对这幅画解读:“我画的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不能用肉眼看出的本质。”
3、所有庸俗,都源于“自恋”,所有深刻,都来自“自反”。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自恋”。自己创作出什么文本的时候,或者表演系同学演了什么作品沾沾自喜的时候,都会调侃说,“你可真自恋”。实际上我看人总是要从沾沾自喜走向理智推算,对自己的作品没信心的人羞于将自己的成果广而告之、也羞于接受别人的评价,没勇气展示的人不适合学艺术,但是始终自以为是的人也随着年头增长“惹人嫌”,艺术的感性认识最终总会被理性逻辑归驯的。
4、拿写作来举例,有作家提出“宽进严出”原则。这个原则也许适用于大多数创造性活动:在起点,要生猛无畏地放手去做,在终点处,要成为最挑剔的把关者。
5、看清本质随之而来的是不怕挑战,因为已经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困难过招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总能做得更好,因为你总能发现自己的不好,想要把痛苦转化为创造力,就必须诚实地面对你自己,直面自己的软弱与虚伪。
【三】然后问自己:这个知识可以用来做哪些事?至少找出5件事。
1、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2、解决人际交往中的核心—即个人诉求与个人表现之间的联系。
3、培养自己的思考力。思考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和信息是无穷的,而思考力是开发无穷知识和信息的最有效能力之一。
4、很多观点之争实际上是利益之争。
5、很多顶层私人恩怨,落到底层的个体头上就是思想路线意识形态问题。根据自己的站位与事情的本质来定计划。
【四】最后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至少找出5个知识。
1、“底层逻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抽象。越抽象的就越在底层。 第二,简洁。“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道至简”说的正是事物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往往都是极其简洁的。 第三,动力来源。底层逻辑是各种现象出现的动力来源。 第四,通用性。底层逻辑针对的不是某个特定问题,而是某一类问题或现象,有时甚至能被运用在万事万物之上。
2、所谓进行本质思考,就是要思考以下三件事:事物的根本属性: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它的根本原因;问题的根源: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不变的规律。如果看不透事物的根本属性,就解决不了“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如果看不透问题的根源,就无法解决问题、解释问题和预测问题;如果看不透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无法找到同类问题的普遍根源。
3、求同法:通过几个问题的共同之处,从而找到原因。
4、求异法: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同中求异,所以又称之为求异法。
5、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能够将事物从无序转变到有序,从混沌转变到清晰,其中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金字塔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