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报了好多辅导班,很好。但是错过这个班,其他班都没任何用

一个朋友是链家的中介,有一次聊天,说起了他的一个经历。

他同时接待了两个90后的小伙子,最后他们都买了房。

A小伙儿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都是国企领导。每次来看房都是父母带着,每次都一言不发,全是父母张罗。

最后签合同,是自己来的,但全程和父母通电话。老爸说签吧,然后就签了。他眼神无光,全无那个年龄的朝气。


B小伙儿则相反,都是自己张罗,偶尔家人也跟着来,但是都是自己决策。他则明显显示出90后的敢作敢当,当家做主。


我问他为什么呢?

这是他的客户,所以接待过程中还是能感觉到一些不同。

A家里全是父母做主,工作也是父母安排的,房费也是父母出的。他在家好像不用做任何决策。

对于B,他不是很了解,没有看出具体的家庭情况,但是感觉很有活力和决策力。


这两个人几乎同时来看房,给了他很大的对比感,他由衷感叹家庭教育的重要。

刀法 与 心法


作为一个人,我们都有两种能力。我把它们比喻成“刀法”和“心法”。


所谓刀法就是能力层面。

比如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圆周率能背到多少位;

钢琴能弹到几级;

围棋几段;

绘画几级;

等等……


心法则不是这些,是我们常说的性格层面。

是勤劳,还是懒惰;

是乐观,还是悲观;

是自信,还是自卑;

是遇强则强,还是遇难而退;

是乐于助人,还是自私自利;

等等……


你想一想,我们是不是由这两者组成的。

这两者都重要,如果能做到两者皆强,那么一定是个人物。

所以,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在这两个方面都强。


但是,我们看到过太多的悲剧。

一个高中生,因为失恋了就自杀了;

因为一次成绩没考好,自杀了;

因为被公司开除了,自杀了。


这是为什么呢?

父母都在培养孩子的刀法而忽略了心法。


我们给孩子报了各种班,逼着孩子学各种技能。

花了很多时间,费了很多钱,累的气喘吁吁而又心甘情愿,然而在家里却无视孩子的呼唤。你想一想,孩子叫了多少声爸爸,你才从《王者荣耀》中抬起头来。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起跑线早就在那里了,不是钢琴,画笔,而是你!

你输了,孩子大概率上已输了。

你没输,孩子大概率上就不会输。


几乎所有的育儿专家都说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学校教育培养的是能力,而家庭教育培养的是性格。

再强的刀法,如果心法不行,在高手面前也是一击即溃。

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和绵延一生的,家庭教育的高下决定了一生的高下。

不是没有例外,而是说从大概率上是这个理儿。



家庭教育到底有无一条捷径?



心理学上有很多研究。

孩子的性格是从关系中养成的。什么样的关系造就什么样的性格。

0-6岁这段时间孩子面临的关系是他一生的性格模型,以后的一辈子都是重复这个模型。

那么,0-6岁孩子和谁处关系呢?

当然是父母。

所以,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奠定了孩子一生的性格。

上面提到的各种心法都能从这段关系中找到源头。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过了6岁,依然来得及。

心理学还有一个说话就是性格在关系中修复。

如果之前打的底儿不好,那么在后期依然可以修复,只是会费点劲。


那么,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打造一中什么关系,有什么基本原则吗?

其实就三个词。


01 爱



对孩子来说第一要务是生存下去,他那么小,能否生存就靠父母给口饭,而父母是否给口饭就靠父母是否喜欢(远古的实际情况,刻入我们的基因中)。

所以小孩子必须讨的父母喜欢,这就是权威期待的力量。

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孩子就会尽量变成什么样的。因为只有这样父母才会喜欢。

如果你给予孩子很正向的期待,比如你常说聪明,懂礼貌,那么孩子就认为聪明,懂礼貌是你喜欢的,他就会向这方面发展。

如果你总说孩子笨,傻,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笨。


权威期待能生效的在底层原因是为了生存。

权威期待总是给了孩子这样或者那样的期待,孩子总是要向你喜欢的方向靠拢。

如果你直接从这个底层去接纳孩子,孩子就会毫无束缚。

如果你给了孩子不含诱惑的爱,他就不会担心生存,而是按自己的本性发展。


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

一个是爱;

一个是不含诱惑。


不含诱惑就是你的爱没有什么诉求。

不是说孩子聪明了才爱,不聪明就不爱了;

不是说孩子听你的话才爱,不听你的话你就不爱了,发脾气了;

你没有什么特定的期待,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期待,那么,你的爱整体来看是个模糊的期待--希望他按自己的本性生活。


另外说一下“爱”

好像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不尽然,而且大部分父母都不爱自己的孩子。

因为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

你想想,

当你很困的时候,你的孩子非不让你睡觉,你生气吗;

当你希望孩子在别人面前表显得聪明礼貌,而孩子没有这样做,你生气吗;

当你急着完成一件工作,而孩子非要你陪时,你生气吗;

当孩子不知为什么大哭大闹,而你怎么都哄不下来时,你生气吗;


大部分人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分时刻的。

这并不怪你,因为你的爱是继承下来的。

是从你的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


爱就像一种放在缸中的水,如果你的父母给了你充分的爱,那么缸中的水就比较多,你才有能量去灌溉你的孩子。

如果你父母没有给你多少爱,你缸中的水很少,可能连自己都不够灌溉的,怎么可能再去滋润孩子呢。

此时,作为你的孩子就真的倒霉了。

这是个比喻,但是个非常接近真相的比喻。


不含诱惑的深情,这是个极高的标准和境界,

但是一旦客服几个关键节点就能实现。

这几个关键节点就是你突然对孩子发脾气,而这个发脾气并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只是因为孩子影响了你的利益的时候。

客服这个时刻,你基本上就实现了充分的爱。

在《爸爸去哪了》林志颖就做的很好。



02 信任



有了充分的爱已经很好了,但是还不够。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A小伙儿,不能不说父母不爱他。但是他们缺少了对孩子的信任。


什么都给孩子安排好了,孩子不用操心。

好不好?

如果你的安排都是孩子打心眼儿里喜欢的,那么还不是大问题。

如果不是孩子喜欢的,他曾经做过反抗,但都被父母压制了,他以后就放弃了,放弃了决策。


不信任孩子,这个比不爱还致命。

你不爱孩子的时候,孩子还有一个本性的自恋,他会自己爱自己,他会为了自己的未来去思考,去行动。

但是如果你爱而不信任,那么孩子就会陷入极度依赖中。在日后的社会生存中就会出问题。


不信任无非是担心孩子出错,

担心出错无非是心疼出错后的损失。

其实出错后的损失是成长的代价。如果不是极为严重的损失就不要看得那么重。

务必不能打掉孩子自己决策的能力。

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你拉的回来就行。


03 坦诚、真诚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孩子考了个高分,回家后发现老师叛错了,有5分不该得。

孩子问妈妈,“你说我要不要告诉老师啊?”

妈妈说,“你是怎么想的?”

“我想告诉老师,但是我又不想少这5分”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过了一会,孩子说,“我还是告诉老师吧”。

然后又问妈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会告诉老师吗?”

妈妈说,“不会,我小时候也经常遇到,我都不告诉老师”。

孩子想了一会说,不行,我觉得我还是需要告诉老师。


我们都认可孩子是独立的,是平等的。

一方面我们在行为上完全不是如此。我们习惯了高高在上,习惯了给孩子制定规则并评判他。


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平等的对待他,却不知道如何下手。

其实也很简单,坦诚,真诚就可以了。


不要为了维护家长的形象而掩盖自己,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而苛求孩子。尊重他的喜好,坦诚的表达自己就可以了。


我家小朋友,由于2岁时得了肺炎住院,而医院要求不能和孩子见面,所以孩子自己独自承担着医院的各种治疗和监管。因此陷入了很大的分离焦虑和恐惧,非常依恋父母,连带着就不想与外人交流。


每次坐电梯时叔叔阿姨打招呼,他都不回应。我就生气,这也太没礼貌了。

总是告诉他要打招呼,别人给了东西要说声谢谢。

但是看了上面的故事后,我突然意识到我错了。


后来我就告诉他,你想打招呼就打,不想打就不打。

叔叔阿姨是希望你回应他们的,但是你想回应就回应,不想回应就不回应,决定权在你这。

反而以后他积极的打招呼了。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不要单纯的发脾气,也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发脾气。

比如你正在紧急的完成一件工作,孩子非要和你玩,你可以给孩子说,我现在很着急,不能耽误。如果我因为着急而给你发脾气,你要知道不是你错了,是爸爸太着急了。此时是爸爸生气的小精灵被唤醒了。


以后你再生气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害怕,而是会去思考你为什么生气,甚至会说,“你看,爸爸生气小精灵又唤醒了”。



我们都说孩子是上天交给我们修正自我的礼物。

不是上天把他/她交给我抚养,而是让他们来帮我纠正自我。


如果你总是带着面具,孩子面前一套背后一套,孩子慢慢的会看透这一切。

他们首先很混乱,然后就认为你喜欢这样,他们也是如此了。

如果我们坦诚,表里如一,我们就会意识到首先要修正自己,然后才敢坦诚去面对他。

如果你不敢坦诚,总觉得可以伪装,那么你也没什么动力和决心去修正自我。


如果你不信任他们,压制他们,那么青春期当他可以脱离你控制的时候,会加倍的反弹给你。


家庭的教育千头万绪,其实有条主线。

这条主线可以用三个词表达:

爱+信任+坦诚




用不含诱惑的爱,去滋润孩子,

信任孩子自由的决策,

并坦诚的、真诚的去和孩子相处。


孩子在和你的关系中是开放的,轻松的,包容的;同时他又是自己决策的,又为自己的决策自己负责的;


都说现在寒门难出贵子,

如果你从他大学考了多少分,有多少才艺来评判,可能这句话是对的。

但是,如果从以后的人生,从他性格的强大去考量,就很难说了。

寒门难出贵子只能是从经济层面上说。


从性格层面上,什么是寒门,什么是豪门?

纵然家徒四壁,但孩子获得了充分的爱,信任和平等,他们家就是豪门。

纵使豪车名墅,如果对孩子压制,冷漠,他们家就是寒门。


如果你是经济上的豪门,同时又注重孩子的性格塑造,那么你就是双豪门。恭喜你的孩子,生在你们家真是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孩子报了好多辅导班,很好。但是错过这个班,其他班都没任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