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9呼建荣,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第33期,坚持分享210天。

阅读书籍《社会心理学》,读书感悟:第13章冲突与和解。

冲突(知觉到的行动和目标的不协调)的成分都是类似的,从国与国之间的军备竞争,到中东地区的冲突,从公司管理者与一般职工关于工资水平的争议,到长期不和的夫妇。

真正的和平不是对公开冲突的压制,也不是一种处于紧张和脆弱状态下的表面的平静,它是通过创造性地处理冲突得到的结果。

一、引发冲突的原因。

1.社会困境

①囚徒困境。

惩罚他人或者不予合作,看上去似乎是个明智之举。但是在实验室里他却会产生了反作用,惩罚通常会引发报复。也就是说那些实施惩罚的人往往会升级冲突,造成结果的恶化。

②公地悲剧。

公地:包括空气、水、鱼、饼干或者其他任何被共享,但是有限的资源。

对资源的利用超过限度,公地悲剧就会发生。

与所有人都有密切关系的事情,(比如环境保护)竟成了无人关心之事。

如果按照局外人的看法,我们应该再重新装满罐之前保证罐子不是空的,以确保我们和我们的家人每天都能吃两三块饼干。

囚徒困境和公地悲剧有一些类似的特征。

③基本归因错误。

在两种情景下参与者都会把自己的行为动机解释为外界的压力(我不得不提防被对方利用)而且不客观的评价对方的行为(他很贪婪,他是不可靠的)。

④动机的演化,行为动机是在变化的。

⑤结果总和并不一定为零。

现实生活中的多数冲突,就像囚徒困境和公路悲剧一样。冲突双方得到的利益和损失之和并不一定为零即非零和博弈。

并非所有的人都对集体有害。

我们能够得到我们的晚餐,并不是因为那些屠夫、酿酒师或是糕点师大发善心,而是因为他们关心自身的利益。

⑥解决社会困境。

适当的管理。

小即是美,另一种解决社会空间的方法:缩小群体的规模。

“反正我也不会起多大作用”,正是这一想法常常导致不合作。

团队的成功也能够给成员带来更大的满足感。

居住稳定性也会增强公共认同感和亲社会行为。

在较小的群体中,成员对公共资源的消费也会较有节制,并通常能够维持在平均应得的水平。

在大群体中,比如说城市,自觉的节约则很少能够成功。

沟通,人们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解决某些社会困境。对于两难问题的讨论会议增进小组成员的群体意识,并使成员们更加关注小组的整体利益。

开放、明确而坦诚的交流也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沟通减少了不信任感,使人们有可能达成使他们共同利益得到增加的一致观点。

改变激励机制,当实验者通过改变激励机制来奖励合作行为和惩罚自私行为时,人们的合作行为就会增加。

唱导利他规范,增加人们对他人的责任感有助于利他行为的产生。沟通增加利他动机,促进人们更多地为公共利益着想。

态度对行为的影响有时并不明显。知道怎么做是好的与实际的行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多数人仍能较好地遵守社会责任,互惠、公平的规范,始终承担着个人的义务。通过一个有超凡魅力的、无私的领导的影响来鼓励其他人进行合作。以合作规范来定义情境。

沟通也能促进利他规范的产生。

能够减少社会困境危害的方法包括:确立法规以限制利己行为,将群体分为较小的单位,让人们能够充分的沟通,改变激励机制使合作能得到更多的回报,倡导利他的行为规范。

2.竞争

当不同的群体为稀缺的职位、住所和资源进行竞争时,敌意便产生了。当利益相抵触时,冲突也产生了。

3.知觉到的不公平。

如果你的贡献比我大获得的收益却没我多,你就会感到不满和怒火,而我可能觉得冒犯了你并感到内疚,不过你可能比我对不公平更加敏感。

黄金定律:总是由拥有黄金的人来制定规则。

将公正看着平均或按需分配: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当利益在同一群体内部进行分配时,来自集体主义文化背景的人们比来自个人主义文化背景的美国人会更多地按照平等性或是个人的需要进行分配。

4.误解。

冲突是被知觉到的行为和目标的不相容,实际上,很多冲突中真正对立的目标只是核心处的一小部分,更大的问题来自于对对方动机和目标的误解。

自我服务偏差会使个人或群体乐于承认自己做的好事。而对自己做的坏事却推卸责任,同时并不会考虑对方的类似行为方式。

自我合理化的倾向使人们否认自己的错误行为。

由于基本归因错误,冲突中的双方都认为对方的敌意行为反映了他们邪恶的品质。

然后一方将会按照自己的成lR过滤并理解得到的信息。

在一个群体中,立己、合理化和成见都会得到极化。

群体思维的一个表现,就是将自己所属群体描述为高尚而强大的,将对立的群体描述为卑劣而弱小的,被多数人认为残酷暴行的恐怖主义行为在一些人眼中却是“圣战”。

事实上,仅仅成为一个群体的成员,就会使人产生内群体偏差,

负面的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被改变。

①镜像知觉

在冲突中,双方对对方的误解常常具有令人吃惊的一致性,他们都会美化自己和丑化对方。

负面的镜像知觉在很多地方都成了通往和平的障碍。

要想解决冲突,我们必须抛弃这些夸张的感觉,而去了解别人的想法。

具有破坏性作用的镜像知觉在较小的群体或个人之间有所体现。

认为尽管对方的最高领导者是邪恶的,但是他们控制和操纵者的民众则是支持我们的。

②简单化思维。

当形势紧张时,正如在国际危机中发生的那样,理智的思考变得非常困难,对于敌人的看法变得更加简化和刻板,更可能出现直觉式的判断。

③知觉转换,

如果说误解与冲突总是一同出现,那么随着冲突程度的起伏变化,误解也会不断出现和消失。

当两个人、两个群体或是两个国家交往时,他们都就可能因为需要或某个目标产生冲突。当人们将个人的利益看的比集体利益更重要时,很多社会困境就出现,囚徒困境和公地悲剧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个人与集体利益闸难以抉择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正如在实验室中那样,我们的解决办法包括;通过制定法律规则限制利己行为;通过划分较小的社会群体使人们有更多的责任感;通过增进交流减少不信任感;通过改变激励机制使合作行为能得到更多回报以及倡导利他的行为规范。

当人们为了某种稀缺资源而竞争时,人际关系也常常陷入偏见和敌意,在谢里夫著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非赢即输式的竞争使陌生人迅速成为敌人,即使对那些正常而优秀的男孩,都会引发彻底的争斗。

当人们认为他们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冲突常常会爆发。根据公平理论,人们以付出和获得的均衡来定义公公。当人们认为他们的付出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时,他们就会感到不公正,并产生冲突。

在冲突中,双方正在目标或行为上的树立只是冲突的一小部分,不过由于对对方动机或目标的误解,使冲突往往显得更加严重。此外,群体冲突中双方常常会产生镜像知觉,即双方都相信“我们爱好和平,而他们则具有侵略性”,在这种误解下产生的行为,往往会强化原有的误解。而在国际性的冲突当中,“领导邪恶--民众善良”也是一种常常被信以为真的假象。

二、获得和平的途径。

我们已经了解了冲突是怎样由社会困境、激烈的竞争、知觉到的不公平以及误解引起的。

1.接触。

行为决定态度。一旦你了解了世界,那么它们看起来就是那样。

①接触是否可以预测态度。

接触能够带来容忍。增加接触能够预测偏见的减少。

②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是否改善了对少数种族的态度?

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在学校产生了明显的作用。

种族接触都使得歧视减少了。

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有时能够改善对少数民族的态度,而有时则不能--尤其是当存在焦虑或知觉到的威胁时。

③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何时能够改善种族态度?

既然“曝光”可以产生对某事物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的确有助于减少偏见,但偏见也会减少接触。

促进接触有时会奏效,有时则无济事,许多白人和黑人都说他们也想要更多的接触,但是误以为对方能没有对他们的感觉给予回应。

友谊:还有感情纽带形成了亲密的友谊,并降低了焦虑并增强了同理心。

外群体之间的友好互动可以降低焦虑水平。在跨种族背景下,应激激素的反应性降低是可以测量的。

理想的方式是建立突破群组界限的相互信任的友谊,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的朋友能够代表其所在的群体,他们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

为了减少偏见和冲突,我们最好一开始就将群体差异最小化,然后承认这种差异,最终跨越这种差异。

地位平等的接触。接触必须是双方地位平等的基础才有效,比如,在商店、店员、士兵、邻居、囚犯或者夏令营参与者之间。

2.合作。尽管地位平等的接触也是有益的,但有时还不够。

①共同的外部威胁能建立内部的团结。

这种友善的行为经常在人们共同面对危机的时候出现。当我们明确意识到“他们”是谁时,我们同时也明确了“我们”是谁?

甚至仅仅是想象群体灭绝或因此产生的恐惧往往就可以让一个群体更加团结。

②超级目标会促进合作。他是能够将群体的所有成员团结起来、共同合作来完成的目标。

成功的合作能够增强两组人之间的吸引力,如果曾经敌对的组在一个合作任务的任务上失败了,并且他们又可以把失败的责任推卸到对方身上时,他们之间的冲突反而会恶化。

③合作学习能够改善种族态度,

我们已经看到在学校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带来的有限的社会利益,(尤其是没有友谊带来的情感纽带或平等的关系相伴时)。我们也看到了在两个敌对群体之间进行成功的、合作性的接触所带来的戏剧性的社会利益。

相对于在传统的、充满竞争的学校里学习的学生而言,那些在学校参加混合民族的学习小组的学生,有着更积极的种族态度。

沉默寡言的学生也可以向那些平时很自信的学生讲述他们的意见,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对于同伴的重要性。

在合作性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他们还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合作性学习让所有的学生在得到学业上成就的同时,也改善了不同种族背景的学生之间的关系。

④群体和高级认同。

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来自我们更为广泛的群体和民族的身份认同,注意到我们和他人共享多重社会身份,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

积极的民族身份认同,有助于提高积极的自尊心。那些融入主流文化的人,也会拥有一个积极的社会身份认同。

3.沟通。

①谈判。

激烈的讨价还价还可以降低对方对你的期望,从而使他们的愿意降价,但有时也会被反咬一口。

②调解。把“非赢即输”变成双赢,调解人也可以通过促进双方建设性的沟通来解决冲突。

整合性协议:他们是互相满足的,因此也可以带来持续的伙伴关系。

用克制的沟通来消除误会:往往取决于人们怎样彼此交流他们的感受。如果能够建设性地解决冲突,那么冲突能够提供和解的机会和更多的真正的和谐。

信任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你相信对方是善意的,你就会更容易流露你的想法和需要。

当双方互相不信任并且进行无效的沟通时,第三方的调解有时是有帮助的。

不能天真地认为,光靠眼球对着眼球冲突就会自动解决。调解人需要建立一种情境,帮助双方去理解对方,并感到被对方理解。

通过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诱发同理心,能够降低刻板印象,增加合作。

③仲裁。有时冲突是很难解决的,双方的潜在利益有很大分歧,以至于无法达成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如果调解解决不了,冲突双方应该采取仲裁,由调解人或者其他的第三方组织强制解决。

4.和解

①Grit。

逐步、互惠、主动地减少紧张。

Grit要求一方在宣布希望调和的意愿之后,做出一些小的意在降低冲突的行为。

发起者必须如声明中所说的做出一些可以证实的和解行动,以建立信任与真诚。

Grit是和解性的,但不是强制的,没有灵活调节的余地。

坚持就是反对胁迫,倾轧和肮脏的手段;公平就是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无论对手咋样挑衅。绝不回敬对方不道德的行为;友善则是指人们愿意发起和回报合作行为。

②在现实世界中的运用。

当两个人的关系受阻,沟通难以进行下去的时候,通常一个小小的和解姿态,一个温和的回答,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温柔的触摸--可以使双方从紧张的台阶上下来,使得接触合作以及沟通重新变得可能。

尽管冲突经常被社会困境、竞争和误解所引发,但是一些强大的力量,比如接触、合作、沟通与和解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尽管一些早期的研究结果非常鼓舞人,但其他的研究表明,在学校中仅仅废除种族隔离对于改变民族态度并无多大影响。但是当种族间的接触促进了与其他种族的个体之间的情感纽带,并且这种接触是建立在双方地位平等的情况下,敌意通常能够减少。

当人们为了克服同一个困难或者实现同一超级目标而在一起工作时,接触会变得特别有益,一些研究合作性接触的实验中,研究小组把竞争性的课堂变成了合作学习的乐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冲突的双方还可以通过直接谈判,或者第三方调解人来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第三方的调解人可以促使敌对的双方把他们竞争性的“非赢既输”逻辑变成更富合作性的双赢取向。调节人还可以创造消除误会,增加互相了解和信任的沟通氛围,协商不能达成共识时,冲突的双方可能就需要一个仲裁人来做一个决定,或者从他们提供的最后建议中选择其一。

有时候,冲突的气氛太紧张了,以至于实质性的沟通变得完全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某一方的一些小小的和解行动,可以引发对方回报性的和解行动。其中的一种调和策略就是GRit(逐步、互惠、主动地减少紧张)的行动,致力于减少国家之间的紧张状态。调解劳资矛盾和国际争端的人有时也使用其他的和解策略。他们在冲突进行时指导参与者了解冲突与和解的机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建立并享受和平的世界,以及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5-09呼建荣,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第33期,坚持分享2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