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该不该打回去?

除了忍耐和还手,还有一个办法

文 / 凉爽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或小学之后,他们的活动范围变宽了,交往对象变多,同伴之间打闹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大人无法永远庇护孩子,面对被欺负,只能靠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学会保护自己,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如果孩子被打,您支持他打回去吗?

不还手,教孩子学会忍耐!

有家长认为,不应该还手,做个文明,讲礼貌,懂法律的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坚决不打回去,小不忍则乱大谋,受得了委屈才能成大器,成就大事业。”


当然要打回去!

“当然要打回去!不然以后还会被欺负!”


孩子间打闹或许能成为朋友

“不打不相识,说不定两个孩子还能成为好朋友呢。”


家长应该介入

“孩子跟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双方家长不能袒护自己孩子,要教育孩子以后不能再打人。”也有家长认为,父母应该参与孩子的冲突,帮助他们化解矛盾。

是否还手,教孩子分清情况

孩子的自我防御教育并不只是教他们行为上的防御攻击技能,也不是“打回去、把玩具抢回来”那么简单,它影响着孩子的边界意识和人格特质。


我们教孩子打回去,是变相在助长以暴制暴;我们教孩子忍耐,是让孩子牺牲自己的边界感来照顾别人的感受,却忽略了另一个方面——教孩子学会“拒绝”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很多情况下,孩子被打可能只是偶然情况,有可能因为小伙伴不小心碰到孩子,或者开玩笑,这些行为不是恶意的。这种情况下应该教孩子学会包容。如果只是偶尔动手,受害一方先远离,然后求助于成人。


而面对有针对的打骂、故意欺凌,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更多的应对方法。


1、大声说出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0-3岁的孩子还不可以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当被别人打和抢玩具的时候,可以教孩子大喊“啊!”、“停手!”、“你不可以打我”等,声音要洪亮有气势,坚定而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对方会被你的声音吓到,同时也可以引来家长的关注。


2、学会沟通

当孩子有一定语言能力后,就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在教孩子认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学会拒绝和接受别人的拒绝。


在德国,有4岁以上孩子的自我防御课程,但不提倡家长教孩子还手。孩子往后只会运用“打回去”去解决问题。“还手”会阻碍孩子的情商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比如:

“我不喜欢你打我!不许再打我!”

“如果我也打你,你会高兴吗?”

“你打我,我以后不跟你做朋友了。”

“你打我是不对的,我要告诉老师/父母。”

……


沟通才是成熟的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最佳方法。


3、向成人求助

孩子受欺负求助父母,父母应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不要辱骂孩子软弱,多给孩子鼓励,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我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引导孩子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孩子学会制止和脱身,有机会要向老师、家长或民警等求助,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在英语培训班上,一个孩子用欺负另一个小朋友,其妈妈当众抓着儿子的手击打,并教育“要打回去”;游乐场上,两个四岁女孩有冲突,其妈妈对另一个孩子扇巴掌;俩小孩闹矛盾,一父亲竟把11岁的孩子揍出血。


爱子心切是每个家长的本能反应,但请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孩子之间的打闹可能大部分很多是游戏的成分,并没有成人所想的那么严重和复杂。


成年人在紧急情况之下不一定能理智,何况是孩子。孩子心智尚不成熟,难以保证“打回去”的力度和防御程度。如果起哄鼓励孩子“打回去”,很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一般情况下,成人尽量不要介入孩子的冲突。

如何培养孩子避免欺负?

在任何伤害中,预防总是要比事后应对重要。李玫瑾教授指出:“要增强体格,学会自我保护!孩子一定要有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欺负。”


一般来说,身材瘦小的孩子容易受到欺凌,较强的运动能力能够带来强健的体格,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受欺凌。


笔者的朋友是一位幼儿园老师,看见班里一个调皮捣蛋的A孩子在欺负另一个B孩子,B孩子的朋友C看见了,于是和B一起“还手”。她分别问过打架的三个孩子:“你为什么打他?”其中一位孩子说,“因为他不是我的朋友。”


没有人愿意跟性格怪癖,脾气暴躁,不善于沟通,经常没理由打人的孩子做朋友。相反,乐观、善良、温暖、人缘好、受欢迎的孩子难以成为受欺凌对象。开玩笑一句,就算孩子被欺负,也有“兄弟”帮他一起出头。

 Reference

1、杨雄. 孩子受欺负了,应该“打回去”吗?[J].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4(6).

2、龚俊波. 孩子受欺负“打回去”并非保护正途[J]. 中华家教, 2017(8):17-17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被欺负,该不该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