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科课程结构(二)

准确定位,踏实前行,打造有品质的学科课程——参加 “中小学学科课程结构研讨会”所思

        一、会议历程回顾

        2018年12月20日至2018年12月21日,由周校长带领的我们一行十人参加了在莱州召开的为期二天的“中小学学科课程结构研讨会”。会议日程由两个半天组成,12月20日下午主要针对方案进行研讨,12月21日上午由典型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对于第一个半天的内容,从我本人来说听着还是比较痛苦的,因为对课题的东西了解不深,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功底太浅。从交流看,真正从方案进行交流的也只有我们海阳的车主任和莱州双语学校的赵校长,其中车主任的交流更具专业性,赵校长的交流二者兼而有之,可谓是理论和实操性都比较强,其它几个学校的交流准确说应该是经验交流。从这些学校的交流中能够看出,对于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我本人的水平看,应该都是比较完善的,尽管在构建学校课程的时候各家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不同,学校的课程价值观也有不同,但各家都是围绕学生核心素养,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构建的,就本次会议的主题来看,个人认为芝罘鲁峰小学的品德课程构建更与我们本次的研讨主题相吻合,其它学校还是偏重于学校课程的全面建设。第二个半天的内容可谓是满满的干货,既有来之于外域的关于学科课程构建的理念及成果,也有来自于我们本土的学科课程构建的成果呈现,更有来自于我们的行政领导管锡基院长对本次课题研究的指导性意见,这半天的内容虽然发言的人数不多,但发言的内容对于参会人来说可谓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呈现。总之,两天的会议日程满满,收获满满,感触也是满满的。

        二、会中会回顾

      (一)会前会。自接到参加莱州会议的通知后,我们共召开了三次会议,我把它称为会前会。一是确定本次与会人员的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小学学科课程结构研讨会”,我们学校参加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如何借本次会议构建起我们学校的学科课程结构,为此,周校长就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进行了详细地计划和周密的考虑,通过召开小型会议后,最终确定了十人的培训团队。二是领会会议精神的会议。为了让团队成员全面领会本次会议的精髓,周校长组织全体团队成员进行了资料的研读和交流,大家根据不同的内容、结合本人所分管的工作从不同的视角与大家进行了共享,这样,每个团队成员就带着满满的“干粮”、胸有所想地参加了莱州的会议。三是领会会议主题的会议。为了让我们海阳整个团队成员领会本次会议主题和对主题的理解,车主任在周一的晚上利用微信群组织了一次研讨交流会,虽然在本次研讨会中,我们都没有实质性的发言,但是我们每位成员都对本次会议的主题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及对学科课程结构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虽然还有一些东西仍然是模糊的,但至少不是什么也不知道的。

      (二)会后会。为了把本次会议落到实处,检验大家对本次会议的理解,12月20日晚上,周校长组织团队成员进行了即兴的研讨交流会议,交流时,周校长谈了他对本次会议的理解及对学校的规划思想,团队成员也都对会议的看点、学校现状及自己的一些想法进行了交流,在不知不觉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把本次会议推向了预期的效果。

        三、提取会中信息

    (一)课程改革的3.0时代早已来临且已经走向了深入、走出了品质

        从几家典型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我们本土的还是外域的学校,学校课程建设都已经走向了成熟,对核心素养的解读及实施都已经走向了深入,有些课程已经走出了品质。在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如果我们还是止步不前,终究要被掩没在大潮之下。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在“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有教育情怀的教育人一直在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尽管社会是浮躁的,人心是躁动的,但是,总有一群有教育情怀的教育人一直在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像我们本土的教科院的管院长、宫海燕校长、曹瑞敏校长、赵福庆校长、我们的车主任等等吧,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被成绩冲昏头脑,不因困难停步不前,他们的理念永远是前沿的,他们的成绩永远是最好的,他们也是不再年轻,他们也是被体制困扰,但他们依然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教育改革因为有他们一直在前行。

    (三)在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势在必行

        我们是教师,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人,国家的命运有一部分是由我们这些人掌握的。当今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于国家将是毁灭性的灾害,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正是帮助学生形成这些能力和品格的,这一任务的落实非我们教师所莫属。

        四、会后所思

参加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借这次会议之契机,建构我们学校的学科课程结构,最终打造一个全新的实验小学,自然我们就要思考我们自己的东西。

        (一)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要建构我们学校的学科课程结构,自然我们必须弄明白学科课程结构是什么?我们现在对这个名词还不是了解的那么清楚,只能算是已知半解,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夯实我们的理论功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二)我们已经做了什么

        1.我们已经构建了学校课程——有图解;

      2.我们有学校课程的内容——有图解;

        3.我们有学校课程的评价——学期评估;

        4.我们有自己的特长班——合唱、绘画、足球、古筝、写字等

        5.我们有自己的读书节、体育节

        6.我们有共读书目、亲子共读、读书沙龙、阅读达标、读书打卡等一系列读书活动

        7.我们有数学方面的计算比赛、书写比赛、实践作业、导学作业、预习性作业等

        7.我们有英语的自然拼读、绘本阅读、提速扩容、书写要求、实践性作业、英语演讲比赛、课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

        8.我们有升旗仪式上的各种教育活动等。

        8.我们有科学、品德的思维导图、实践性作业、特色作业等。

        9.我们进行过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进行过学科德育渗透的研究

……

        其实,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远不止我列举的这些。我们做的这些东西符合课程的要求吗?

      (三)我们做的怎么样

      我们不妨进行几个追问吧:我们做过的这些东西有价值取向吗?有目标吗?有内容吗?有方式方法吗?有评价吗?是坚持做的还是应付活动做的?是真心做的还是应付上级检查做的?是系统做的还是零敲碎打做的?是教师们被动做的还是主动做的?是按上级要求做的还是为学生发展做的?我们要问的还有很多。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应该也知道,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自然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一分为二地、正确对待这些问题。

    (四)我们计划怎么做

        我们是从头开始还是从已经做的中找出突破点?从头开始我们怎么做?找突破点我们又该怎么做?这自然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比较倾向从做过的工作中寻找一个突破点。各学科不妨先按照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进行构建,然后再看看能不能再从其它方面入手进行构建。这样做起来大家应该比较有抓手,老师们心理感觉能安全一些。

      (四)如何理解我们的丰实

如果“丰实”的内涵是关照差异、绽放自我的话,我对丰实有几种想法。

1.用“小蜜蜂课程”来替代丰实,高校长好像也提到过。蜜蜂的勤劳代表实,蜜蜂王国的建造替代丰。蜜蜂王国的各种工种对应学生的差异,取其所能。

2.如果把教育看作是农业的话,可以用“田园课程”来替代丰实,田园里的农作物丰富多样,我们可以选几种不同颜色的农作物替代我们的各种课程,也取其差异。

3.如果把对差异的尊重究其根底的话其实还是还是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可以用“生命课程”来替代我们的丰实,培育生命、成全生命、超越生命(好像不太对)

4.如果尊重自我的话,可以用“成就自我课程”替代丰实,成就自我、规划自我、超越自我。

如果以上课程成立的话,我们的学科课程结构建可以选其一点进行架构其结构。

(五)如何实施

1.从内容上,就按照丰实教育里的德、智、美、行四个方面实施。

2.目标,从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方面寻找,管院长也说了。

3.方式方法是我们要考虑的重点,既要考虑我们全校师生的习惯性的生存状态,还要考虑上级的精神要求,检查督导,要细致地进行考虑。

4.评价也是要考虑的重点,全方位的考虑,尽可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是宗旨。

5.要大力宣传学校的这次课程改革,做到深入人心,非改不可。

6.要调动全校教师的能动性,参与的积极性,参与制定课程和选择课程、参与制定评价标准等,取之民利于民才是正道。

7.深入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所思所想,尽量从学生需求入手,学生喜欢的才是最好的,因为我们要改变的是学生。

8.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家长的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可以做我们坚强的后盾。

9.开放思想、大刀阔斧、甩掉包袱是我们的精神支持,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思想守旧是我们的大敌,是改革者的拦路虎。

总之,我们要准确定位,踏实前行,最终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有品质的学科课程。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没有什么理论依据,也没有什么文献参考,也没有什么高人指点,其中的一些用词、一些观点都是脑子里所想,仅是一家之言,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学科课程结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