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梵高想到——为什么学历史?因为会让我们更自由

昨天在得到app上听和菜头《成年人修炼手册》关于是否存在雅俗共赏的问答,我想到另一角度。不是从艺术的角度,而是历史的角度。




01

曾经我也有同样的疑问,梵高那么伟大的艺术家,但他的画到底好在哪里?

回到梵高所处历史年代,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主要流派是写实主义、印象派、点彩派等,在画法都是注重光影,反应客观事实。梵高则提出了疑问,那画家的自我和内心在哪里?所以梵高开始用作品表达他强烈的情感,开启了重视表达内心的后印象派。以至才有了进一步发展的表现主题等流派。让人从对光影的重视转向了对内心情感的重视。这就是梵高为什么是伟大艺术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类似的还有达达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杜尚的喷泉,就是一个他从商店买来小便池签上名,起名为《喷泉》参展。这也是一个让人难以欣赏的作品。但回到杜尚的时代,一战时期,达达主义的艺术家为了表达反艺术、反战争、反传统的思想,喷泉开创让工业产品进入了艺术领域的先河,打破了传统艺术框架。

可能因为东西方文化不同,也可能因为艺术修养不足,我依旧无法从艺术角度来欣赏梵高或者杜尚的某些作品,但通过历史这个角度,我可以理解,而不用再受困于艺术”看不懂““欣赏不了”~

再说两个故事。

02

故事一

前一阵子吃饭时候,听到邻桌一位在很大声和朋友抱怨自己的父母,什么东西都收,什么东西都不愿意丢,家里面房间就像垃圾场一样。说自己自己给父母买了那么多东西,好好的不用,就捡破烂。

看他年龄大概30、40岁样子,那么他父母大概是60、70岁,1950-60年代出生人,大概率小时候都经历过饥荒、成年以后经历过下岗。他们成长在中国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成年后体制变革感受到动荡,使得节俭一词深入骨髓,所以无论是一片纸,还是一粒米,一块碎布,任何物质对他们来讲都很珍贵。

而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年代(除一些贫困地区外),大部分人吃穿不愁,流行断舍离、极简生活。如果他能够理解父母曾经经历过的历史,那么他也就能够理解父母行为。

03

故事二

近年来,过来挺流行吃鳕鱼的,宣传说鳕鱼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健康,大人小朋友吃了都好。

吃过两次后,我发现自己并不太喜欢。当我表达这观点时候,遇到过“你怎么这么不会吃””好东西不晓得享受“的口吻和眼神。让人有点郁闷。

后来在《鳕鱼往事》中了解到,鳕鱼虽然是西方人的主要肉类之一,但其实中国近海一直都有,名字叫做”大头腥“。听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一种被嫌弃的海产品,也比较便宜。

这是因为中国人的胃和西方人是不一样的。中国人通常喜欢有点难吃到,但味道鲜美,很香的肉,比如说小鱼、螃蟹,海螺等等。而鳕鱼虽然味道腥,但是一种只有主刺的鱼,切开就是大块的肉,容易吃,符合西方人偏爱大坨肉,满口丰腴的口感。

所以知道了这个历史,我就可以不用在意,这东西是不是高大上,爱吃就吃,不爱吃就不吃,开心啃自己的小鱼小虾小螃蟹就好。

04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讲过,人类研究历史,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摆脱过去。

他讲草坪的历史。草坪是始于欧洲中世纪晚期英法贵族的城堡,在没有机械的年代,人工维护草坪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工程,所以成了当时贵族身份象征。

而到了现代,有灌溉系统,有电动割草机等等,草坪维护成本并不高,已不再能起到身份象征作用,只不过因为传统一直保留下来了。那么现在你是想在门口种棵果树,还是种点菜,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不用在拘泥在一个草坪。

所以为什么学历史?

因为可以让我们不受制于过去,更加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梵高想到——为什么学历史?因为会让我们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