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荷印记

九月的成都,秋风乍起,天气微凉。航班即将降落时,“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那熟悉的旋律响起,伴随而来的是新鲜而放松的心情,毕竟短暂脱离日复一日繁杂而紧张的工作与生活,放松心情,是许久不曾有过的体验。接站的老师早早等候,感动于他们的细心。

第一节课便是分组研讨,实则是破冰之旅。小组人员迅速熟悉,因了“检察”二字,全国各地同仁的沟通与交流毫无障碍——有相同的困境,也有不同的经验,是轻松的相识的开始,更有愉悦交流的欢欣。

那一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初心与使命》的课程,无论是党史教育还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学习中,都是曾听过无数次的课程,但是中央党校范文教授又给出了新的角度——通过梳理一代又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论述、重要思想,让我们明白初心一脉相承,使命始终传承。

《“十四五”规划与检察工作》是检察官学院副院长朱全景老师的课。初始以为这将是一堂宏大而枯燥的课程,但朱院长以世界大格局出发,讲授培养格局与检察工作,令人不得不反思自己格局的构建,也令人深思小平同志那句“经济工作是最大的政治”的含义,更深深理解了那句“业务上的精进源自政治上的清醒”的深刻含义。

他的开场语也令人印象深刻,当主持人介绍他的学术成就并就他专门抽出时间由京赶赴成都授课表示致谢时,他说“刚才的介绍充满溢美之词,其实作为一名老师,给学员上课是再平常不过的事”。那平和的语调里透露出为人师者的谦逊与责任。

《编辑眼中的调研文章写作》与《检察调研工作》,是同一天由《人民检察》编辑部的姜昕老师和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的张杰老师授课,二位老师的课内容相近,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讲授风格各异,有更务实更深刻实用的内容,也有更务虚更广度发散的内容。内容无比贴近检察人的工作实际,也更实在地在回答张军检察长对“检察工作身处变局之中,检察理论研究必须跟上、适应进而走向引领”的具体实践问题,才深刻明白,本期培训定位与检察理念与理论创新的意义。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湖南怀化法院同仁讲述法院学术研讨的课程,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法院系统对于学术研讨的重视、引领和带动,并将学术论文、学术研讨作为一个体系建设的重要经验,的确是我们检察系统深深缺乏的,值得我们检察人深思并不断学习。

课下,空间不大却温馨的书吧是我最常去的地方。《人类群星闪耀时》和《从卢梭到尼采——耶鲁大学公开课》是老师推荐的两本书,没有想到在读到书中一位哲人朴素的哲理时,会泪流满面。

映荷湖是国家检察官学院四川分院的标志,沿湖走走停停,短短的路也便有了距离——一如《起风了》的歌词。湖边有柚子树,湖内有白天鹅和黑天鹅,很多同学见到了它们恋爱的场景。我作为北方人第一次见到长在树上的成串的柚子时,还是有些吃惊的。

黑天鹅

柚子

结业仪式上,大家共同唱起了《成都》和《再见》,无论是“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还是 “明天我就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都是那么地引发共鸣,令大家深情相和。

学员论坛

一周的学习转瞬即逝,有些同学甚至还没有完全相识便要分别。但走出去本身无疑就是一种学习,眼界的开阔,思维的发散,与高层次老师专家的结识,与志同道合同仁的交流,使我们收获友谊、收获启示、更收获真理与信心。

永远会记得一位老师留给我们的那句话“不要忘记从纷繁复杂的工作生活中,挑拣出属于自己的小期待和小确幸”——  但愿那属于我们的小期待和小确幸,带给我们前行的动力与快乐。

分别总是在九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映荷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