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天才注定孤独

也许,普通人的青春,对于天才来说,注定是一种奢侈。因为青春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而是关于一群人的记忆。”

天才少女

影片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的碰撞。

外婆伊芙琳就像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希望能为玛丽的成长提供最好的条件,好让玛丽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希望玛丽的智慧能够造福全人类。

为此,她选择忽视孩子自己的意愿。面对孩子的不配合,她却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就像许多家长经常说的那样,“我在是为他/她好,他/她长大会明白的”。

家长用心的确良苦,但是这种做法违背了孩子的天性,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真的重要吗?很重要,如果孩子长大后对于童年只是痛苦的记忆,那么她/他会幸福吗?

伊芙琳对于自己的女儿就是秉承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断绝女儿和同年龄孩子之间的交往,对孩子谈恋爱严防死守。女儿的意愿从来都不是她首先要考虑的。

但是结果呢?女儿固然在数学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她却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母女之间的感情完全破裂。女儿最后也因不能承受压力而自杀。

相比之下,舅舅弗兰克代表的是另一种教育态度。目睹过姐姐的悲剧。弗兰克不愿意看着玛丽走向相同的人生,所以选择辞去教职,和玛丽到偏远的乡下隐姓埋名。希望玛丽能够普普通通地成长。

但是玛丽毕竟不是普通的小孩。她高超的智力和远超同龄人的成熟注定她不能沿着普通人的轨迹成长。

作为天才少女,她的智力不仅体现在可以解高等代数和微分方程上,更是体现在对世界和这个社会的认识上。

她关心许多成人也并不关心宏观经济问题。小小年纪的她能够说出就算德国脱欧,欧洲经济也不会好转。

她甚至认真思考过宗教问题。开始关心上帝是否存在。这已经是哲学范畴了。这个问题连她的哲学教授舅舅也不能明确回答。

这就是天才。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我们有限的智力用于应对自己注意力范围内的工作和生活,往往已经捉襟见肘。哪里还有时间抽空想想这些宏大的问题。

而天才不一样。天才只需要花一小部分时间,就足以解决那些足以困扰普通人一整天的琐碎事务。

所以天才总是孤独的。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看来理所当然,做起来轻易而举得事情对其他人来说如此困难。

因为智力的高超,玛丽有时间学习之外的事情。所以思想上也远远比同龄人成熟。这样一个天才,真的能够忍受每天和傻子一样的同学们相处吗,做着加减法吗?

事实是,并不能。

玛丽在上学的第一天就讨厌学校,并在课堂上怼了老师和校长。可见,她并不像一个普通的孩子那样,能够自然融入校园生活。

但从心智上说,玛丽毕竟还是一个小孩。她渴望爱,渴望亲人的关心,也渴望友情。

在影片的最后,两种教育方式互相妥协。

小玛丽一边和爸爸到大学里上高等数学课,另一边又可以回到小学和同学们一同玩耍。看起来,一举两得。既保证了玛丽的才能不被埋没,又能让玛丽享受童年的快乐。

可是,事实上真能如此吗?

更多情况下,这只是一种影片艺术化的幻想。现在玛丽处在学习阶段,尚能够两者兼得。等到真的有一天,玛丽的能力足够让她用来攀登人类智慧顶峰的时候,她该如何选择以后的道路?

一边为研究所或者智库工作,一边和中学同学一起玩耍吗?

想想这个时候的她和同学们能够聊的话题会是什么呢?千禧年问题吗?抱歉,同学们不懂。毕业舞会和班里的男生哪里更帅吗?也不行,她自己会无聊。

对于玛丽来说,要么选择展露自己的智慧,放弃普通人会经历的青春。和一群比自己大几十岁的人待在一起,提前进入成人世界。

要么选择隐藏自己的智慧,装作和普通人一样。在人群中伪装自己,而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因为没有人会真的懂她。但是,这样的话,这样做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无论怎么选择,玛丽都注定要错过一些东西。

也许,普通人的青春,对于天才来说,注定是一种奢侈。因为青春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而是关于一群人的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许天才注定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