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样教书

前几天观摩了一节小学语文教学大咖崔云宏老师的课。一进礼堂,看到崔老师,心头还是免不了小小一震,花白的头发,身材不再挺拔,还是没有西服领带。一如往常着装随意且得体。若在路上,他就是普通的一名斯文的六零后。

虽然小古文这样的文本过去都是在高年级语文教材里才会出现,这是第一次进入三年级课本,但不少老师对小古文教学的流程还是非常熟悉的,不少老师都是抱着想看看崔老师如何把这种文章能教出“新”意的态度来学习的。但崔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似乎都在平平淡淡中完成。

课堂的开讲从课题“司马光”入手。“司”你认识吗?怎么认识的?学生脱口而出“公司”。既然学生已经认识这个生字,崔老师只在书写上略加提示,其他没有多做指导,而是引出复姓,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复姓。


图片发自App

紧接着黑板上出现了几个词语,“永不言弃”、“普天下皆朋友”、“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其中本课的生字“弃、皆、跌”用红色标注。生字的教学突显大纲要求,既有扶又有放。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生字的认识与掌握。

清理了拦路虎,崔老师请学生读课文。课前,学生做了充分预习,几名朗读的同学基本把课文读下来了。此时,崔老师充分发挥了指导作用,教学生古文的断句,在课件演示上用/提示,并做了示范朗读。学生个人、分组、集体……开始不同形式的朗读。

在熟练的诵读中,多数同学已经背会课文。崔老师没有在学生面前滔滔不绝地抖露他的学识,而是请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把故事讲下来。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崔老师对学生的仪态、语言、内容,进行了适时指导。

有一位同学上台就说“有一天……”崔老师打断了他的话,提示学生“你在对谁讲?应该怎么开头?”并肯定学生“有一天”的开头,这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通过讲故事,学生明白了一开口就要表现出自己的文明素养,同时也知道了让故事完整的方法。


图片发自App

崔老师的课,早已不在普通听众点评的范畴之内。同行,是来学习的。外行,是来欣赏的。课堂结构,朴实无华,没有花里胡哨的课件;授课过程,行云流水,读、诵、讲,一气呵成;课堂效果,更多的学生得到表现的机会,多数学生能读会讲…

崔老师讲课教态亲切自然,声音不洪亮,但清晰字正腔圆。复姓、古文断句、古文意思、故事叙述……教学目标在他的娓娓讲述中,与学生亲切互动中,一步一步实现。从认字、诵读、讲述,学生由易到难地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显而易见。整节课,崔老师仿佛自带魔法石,吸引着每个孩子。孩子们沉浸在课堂中,认真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曾有人说过,能够使学生有效学习的课才是好课。这节课完全体现了“语文课堂就是做实学习,从始至终做语文的事。”这节课,学生得到了有效学习;这节课,从始至终在做语文的事。所以,这节课,不折不扣地是一节好课。这节课,没有热闹的场面,没有雷动的掌声,没有妙语连珠,没有旁征博引;有的却是学生潜心揣摩文本的静思默想,有的却是教师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老师,能像这样实实在在教语文;学生,能跟上这样的老师踏踏实实学语文;是语文教育之大幸。

崔云宏老师,名不虚传。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师,这样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