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国家少有像《釜山行》的电影

最近,韩国电影《釜山行》刷爆朋友圈,好评如潮。像这类丧尸电影,欧美制作占主导,一不小心就会让观众乏味恶心。但是,《釜山行》却拍出了韩国自己的特色和细腻。我不禁在想,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影视作品那么多,票房那么火爆,为什么少有像《釜山行》一样的优秀电影呢?

由于韩语专业的关系,我从大一开始看了很多的韩国电影,尽管也有很多烂片,但是优质电影还是很多。我们总说我们的电影是因为没有好的导演,好的编剧,好的演员,好的配乐才会不行,总之就是觉得我们的电影什么都不好。其实我不觉得如此,我们的导演,编剧,导演,配乐都有优秀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拍不出好的电影呢?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很多电影启动的时候,投资方看的不是这个电影的影视价值,更多的看中电影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且是快速收益。所以,导演要大牌,剧本可以用IP,演员可以不专业只要够颜值,配乐够流行,粉丝就买账,就有钱赚。不会考虑到底演员,剧本,导演到底合不合适。而恰恰是这样的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下生产出的电影自然是给人东拼西凑的生硬感,而遭到观众两级分化的态度。支持是因为某某演员,吐槽是因为拍的太烂,这样的影评比比皆是。

我们需要的是思想

作为文化产品的影视作品是传递价值观的有效手段之一。现在,我们的电影更多的是娱乐性为主。说白了,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更多的是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我们也就难有那种感动,震撼,领悟的感觉。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中,提出电视传媒的娱乐本性使得非娱乐性的信息不得不在“声像”上包装自己,最终导致这些信息在内涵上缩水。(换句话说,娱乐功能占了主导,看起来有点假)。我们再来看韩国的影视作品,比如《七号房的礼物》温暖,细腻的展现了父女之间的爱;再比如《釜山行》,环环相扣,揭露人性贪婪自私的一面,也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很多韩国的电影都能够针毡时弊,收到不错的反响。我们有好的文化,好的资源,只要多加入一些经得起推敲的思想,我们的电影也能够鲜活起来。别让我们的作品只停留在表象。

严谨认真是一种态度

影视作品对于创作者就像他们的孩子,韩国的制作让人感觉一定是亲生的,严谨而有爱:我们的有点像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对付对付就行。生硬的广告植入,老套的电影套路,言不达意的电影台词,拍海报一样的演员走位。尽管我只是普通观众,但是有的电影看完了,就真的如过眼云烟说忘就忘,没太大印象,顶多刚从电影院出来吐槽一下而已。我不是说我们的不好,但是真的没有那么用心思。就比如,同样是哭,韩国的演员可以不在乎形象,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我们的演员呢?有的演员要妆容好看的哭,实在哭不出来就上眼药水。台词也是,雷人不断,现在有很多人都把挑错吐槽当成乐趣,可见bug之多。不管做什么,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不仅仅是相互的夸赞说辞,而是体现在整个作品里。

以上都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小看法。每次看完韩国的电影,在佩服韩国影视制作水准的同时我就会感慨一下,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拍出快脍炙人口的电影啊!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翻拍,即便翻拍也能翻出特色,翻出个性,翻出水准。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外国的PD,排出特色,拍出水平。希望有一天,我们不需要吐槽电影里有坑还没填上。希望有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们国家少有像《釜山行》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