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名儿

嗯,我的公号换了个名字:秋备的田园

“如歌的日子”是给十八班的孩子们设立的作文展台,目的是激励孩们多写文。为了做榜样,我偶尔也写点儿。后来,就像孩子离开后固执地保持着他们住过的房间用过的物品的妈妈一样,我极少在公众号发文。日常记录就放在上,陆陆续续,长长短短,写了65万字。再后来,就是去年了,孩们考了大学,各自飞远了,再也找不出什么理由了,我的公众号依然荒芜着。我嗔笑自己的自欺:明明是自己不能写嘛!

2022,秋天,改头换面,重新开始吧。

叫个什么名儿呢?

望军换名字,大家在工作室群里集思广益,轰轰烈烈聊了一上午。望军是大咖,已经有400万字的书写,公众号号关注量超过一万人,当然要认真地想个标识度高的名字。

君师父说,要把自己的名字,打造成品牌。

在工作室里,望军的文字文采飞扬,海芹的文字温婉雅致,友芹的文字气场盛大,海波的文字深厚温和,她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都可以用名字来命名公众号。

我的文字,一向随性懒散,不成样态。以名字而论,倒也不输别人。

“秋备”,初识者常常以为是秋贝,我不是秋天的宝贝,为生活奔忙的父母也没有精力把我当宝贝养。秋天的秋,准备的备。每每,我会这样纠正。

其实,小时候不太喜欢这个名字。别的小伙伴用单字的名字,喊起来多响亮利索!我这两个字,怎么那么拖泥带水。

上师范的时候,大家都讲普通话,发现我的名字叫起来更别扭。用方言叫的时候,“秋”类似阳平,和去声的“备”组合,倒还平仄和谐;用普通话单叫后两个字还凑合,加上姓氏就没有一点抑扬之美了。

可是,父亲取这个名字时,寄寓了浓浓的爱意。为让一只出生在寒冬腊月的小羊不至于饿死冻馁,秋天要准备干草呀、食物呀,要搭架羊圈,不能“亡羊补牢”。

语文湿地年会的时候,遇见小生活李刚老师。见过几面,李刚老师便用如椽大笔把我的名字洋洋洒洒了一篇长文,其中有几句这样阐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她为秋天做了准备。准备什么?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喜悦?

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热切?

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惆怅?

银烛秋光冷画屏的静谧?

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忧伤?

……

秋是色彩斑斓的季节,秋是五味杂陈的季节。从热烈奔放到萧索冷落总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你做好准备了吗?

把李刚老师的妙文转发朋友圈时,书法耿老师留言:我以为是秋之风光皆备。耿老师定是爱秋天、爱自然之人。在中原腹地,浅秋与夏天无异,深秋与冬天雷同,仲秋则偏左或者偏右,秋之风光在我是熟视无睹的。

君师父说,秋备之“备”,是拥有了经年累月有条不紊精益求精的“准备”之后,才有的面临复杂生活和激烈挑战的心态和智慧的“完备”。秋备的“真”“静”“实”“活”,都配得上这个名字。她没有辜负这个名字。

那,我就大大方方地把公号换作我的名字吧。

至于“田园”二字,我无意于效仿渊明前辈,也学不来不是?本来要写“田野”的,下笔时还是感觉“野”不太喜欢。骨子里,我就是老老实实呆在羊圈的小羊吧。文字中的田园很诗意,现实中的田园是泥土,是劳累,是汗水,是在日光暴晒下的刨食挣命。其实,生活不就是这样子吗?写出来给人看的,都是诗意的、雅致的,而真实的状态是伴着泥土汗水活命。

所以,就是“秋备的田园”了。

写下这个名字,心里毛毛的。想起陶翁的呼唤: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努力,努力,不要让田园荒芜了!

君师父说,对于个人而言,完整比完美重要。对于写作而言,完成比完美重要。安心地一直写吧。能量比才华重要,反馈和输入一样重要。不要写第一行字、第一篇、第一段、第一章就对自己说没才华,不够好。不要自我批评和评价。就是写,写下去, 不要相信才华、伟大灵魂、洞见,而相信一个足够可靠的系统和流程,让自己逐渐盖起来自己的教堂。好作品是自己在写自己,和作者、和观众、和时代一起在书写。你既然不可能一下子搞好一个作品,也不可能搞坏一个作品。因为你也不是全部能搞定。所以,安心的一直写吧。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那,每一个没有记录的日子,是不是都算不曾生活过?

安心书写,记录日常。

你可能感兴趣的:(换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