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I TIME欢迎每一位AI爱好者的加入!
今日视频推荐
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在多方面相互渗透,当这两者相遇,究竟会产生出什么样的火花,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是否相互需要?它们在哪些方面可以交叉融合?目前工业界对于经济学家的需求有哪些?
6月10日下午,AI TIME邀请了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讲席教授邓小铁、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晓光、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崔鹏、滴滴出行首席算法工程师徐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长聘副教授黎波、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张博宇、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讲师董雅丽,共话人工智能和经济的相辅相成。会话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刘潇和AI TIME负责人何芸主持。
均衡计算的“前生后世”
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开始,经济学在过去两百多年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邓小铁指出,回顾这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计算机科学的身影一直存在。兰格的市场学说提出用中央定价、计划经济的方式,模拟自由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带来的自动调节,以到达瓦尔拉斯的市场均衡价格:一定意义上,计算和经济的联系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1951年纳什证明了正则形式博弈的均衡存在性定理,虚拟博弈(Fictitious Play)采用学习(learning)的思想在非完全信息场景下求解纳什均衡,人工智能也开始加入到经济学的发展中,尤其到了80年代后期,计算经济学产生,受人工智能的推动,均衡计算理论有了重大突破。再后来,尼桑在“图灵之手”专栏里就经济学与复杂性的关系谈到,这一系列问题的求解过程是PPAD难解的。他引述杰恩所说“如果你的笔记本电脑求不出来解,市场也做不到”。
图片来源于邓小铁老师团队
图片来源于邓小铁老师团队
时至今日,我们却发现在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中间出现了一个空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迈克尔·欧文·乔丹(Michael I. Jordan)教授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号召应该将二者联系起来,“这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
二者结合乃大势所趋
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事实上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同于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等学科,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在某种意义上并非自然产生,而是人类设计的产物。杨晓光认为,从学科谱系来看,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端点,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一大“帝国”,在学科的自然发展过程中,两大板块相互碰撞,一定会带来二者的交叉和融合。
从大的趋势上来看,世界上诸多国家将人工智能当作国家级的战略,是因为其在社会的全方位发展都具有巨大价值,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愿景并不是只局限于用AI来辅助互联网的发展,而是希望它能慢慢渗透到经济、司法、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比如将人工智能作为下一代提高生产力的底层技术。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工科和社科的交叉、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可以说是义不容辞。
计算机的诞生,是经济学的福音
如同社会有所分工,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也是各有专长。经济学研究中需要两大支撑,一个是用于判断的信息,另一个是进行决策的计算能力,而这两样刚好是计算机科学的专长。对于经济学来说,一方面,计算机科学可以提供经济学研究需要的工具;而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在计算理论、信息理论的思想对经济学的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经济学家不仅要考虑存在性、可能性,还要兼顾实现效率的问题。
刘潇和黎波作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学者,在自己的科研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科学的助力深有感触。刘潇提到,很多有趣的科研问题就是在与计算机科学家的沟通中发现的,这一跨学科的交叉合作也大大提升了实验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细粒度。黎波则表示,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对于变量的建构提供了很大的支撑,也给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
经济学为计算机科学提供全新方法论
谷歌作为互联网经济学的产物,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广告拍卖。当年谷歌创造性地提出了广义二价拍卖的概念,其核心想法依赖于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二价拍卖,可以说,经济学的引入给这一互联网巨头带来了极为可观的收益。
聚焦于人工智能,现在绝大部分的机器学习其实是在解决预测任务,预测的基础在于认为这其中存在一定的不变性。对此,统计学习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数据独立同分布,即认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是从同一个分布里独立采样出来的。然而在真实世界中,这一假设并不成立。为了支撑不变性,因果统计需要被引入到今天的机器学习框架里来。
可以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计算机科学对于经济学存在着很强的结合需求。作为反例,崔鹏介绍了疫情期间英国利用AI代替高考结果造成“阶层锁死”的故事。现阶段,人工智能实际上是性能驱动,其核心策略可以理解为尽力而为(best effort),而并不在意模型的内在机制,这样一个简单策略在有些任务上可以做到很好,然而当应用于社会学范畴的问题时,如果不引入经济学的理念和设计,将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AI的很多弊端也都源于此,相信经济学的加盟可以帮助AI领域理解和解决解释性、公平性、鲁棒性等问题。
业界呼声
直观来看,从效益提升的角度出发,业界对机器学习或者说计算机科学的需求会更多一点。但事实上,经济学在很多问题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业界计算机和经济学结合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决策,决策本身就是跟因果推断相关的,企业除了关注决策带来的结果是不是正向之外,还需要去关注内在的机制。
现场互动环节中,大家还讨论到个性化推荐系统中备受关注的信息茧房问题,借助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很多app会不断推荐用户感兴趣的、舒适圈内的信息,长此以往则会导致用户的信息获取单一,在算法设计中平衡效率和公平来突破信息茧房的狭隘性,可以说是社会对于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迫切呼声。以信息茧房效应为代表,其实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对AI的治理,从立法和技术的角度上来讲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实际上需要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共同找到适合我们国家当前国情的平衡点。
AI时代经济决策的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的长处,一是计算能力,二是信息处理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AI对信息决策来说可谓是一大利器。更重要的是,AI的核心能力是预测,预测意味着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不确定性。当把这种预测能力应用于经济决策时,将会大大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AI一定会给经济学带来比较大的机遇。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其中存在众多挑战。一方面,受限于很多原始性假设,目前的AI技术手段并不一定适应经济学里的预测性场景;另一方面,当我们可以做很细的经济决策优化的时候,如何看得更远一些,如何在AI设计中考虑到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甚至世界的发展,怎样保证达到更好的平衡点,其实是一个更为深刻的科学挑战。
整理:张梦倩
排版:孔令炜
AI TIME欢迎AI领域学者投稿,期待大家剖析学科历史发展和前沿技术。针对热门话题,我们将邀请专家一起论道。同时,我们也长期招募优质的撰稿人,顶级的平台需要顶级的你!
请将简历等信息发至[email protected]!
微信联系:AITIME_HY
AI TIME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一群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并有思想情怀的青年学者们创办的圈子,旨在发扬科学思辨精神,邀请各界人士对人工智能理论、算法、场景、应用的本质问题进行探索,加强思想碰撞,打造一个知识分享的聚集地。
更多资讯请扫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专家思辨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