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尤爱菱
01
丧偶式的婚姻,是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很多家庭的妈妈,都是一手工作,一手孩子。针对这个社会现象,电视上接二连三的综艺节目,如《我是超人妈妈》 、《与妻子的浪漫之旅》等等,都是以写实的题材吸引观众。
试问大家:你为什么要去工作?
绝大部分人会回答:因为我要照顾家庭啊。
一句“因为我要照顾家庭”囊括了一切。可是,照顾家庭的定义是什么?你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说话的?
我想这当中无一不是为了生活,为了家庭的开销吧。可是你们有想过吗?除了这个外在的因素,还有内在因素呢?
家里的柴米油盐,灯油水电,老人的保健用品,孩子的供书教学,那笔帐单列到猴年马月都列不完。
为此,妈妈们都无法一心一意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职”照顾家庭。
由于进入电商大时代,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句话音便可以工作。自媒体的兴起,网上各种各样的兼职琳琅满目。妈妈们纷纷进入了半工作。
02
知乎上有一个出于灵魂的拷问,如果现在有两份工作等着你来选择:
第1, 令你高兴的职业
第2, 高薪的职业(高薪意味着压力996,你懂的)
高兴和高薪,你会如何选择?
我也问过自己无数次,当我拿出笔在一张A4纸上罗列出来,经过无数次加减乘除后,删删减减之后,我发现得出的答案如出一辙。
是的,我没有办法放弃我的孩子——我想这也是无数妈妈内心的独白。
要是问我的理想,我会在经过很多个失眠之夜,经深思熟虑后,依然选择重战沙场。
因为我要的就是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充实生活啊!
可是转念一想,那我的孩子呢?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地开始,会有许许多多迷茫又不知所措的时刻,要是工作,我还有多少黄金时间来参与孩子的成长轨迹。
我想能狠下心来选择高薪工作的妈妈,无可避免地为“爱之名”冕以借口。
03
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妈妈去工作以否,不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相反,在家庭与工作之间把控得好的妈妈,还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但是,及时教育和心理疏导对孩子来说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某天某个时候孩子闹了,也许是因为穿衣的问题,吃饭的问题,争吵打架的问题,这些无一不是需要家长来及时教育的。
我们大胆来想像一下应付上述穿衣问题的情景对话:
全职妈妈: “宝贝,衣服返了对吗?先别急,试试调换一下。”
职场妈妈: A“都说了多少次了,衣服要XXX来穿。” B“可不可以快点啊,妈妈都快要迟到了。” C“不会穿就别穿了,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其实我们心里面都明白,孩子还小,一时半会学不会穿衣也是情有可原的。 只是暖心的话来到嘴边,便缴械投降,变得像机关枪一样射得毫无方向。有时还按捺不住冲动的魔鬼,对可怜的孩子大打出手。
还记得“动脚踢模特宝宝”事件吗?网上对此做了次大特写。
可是,真如报道的那样,母亲为了训练,为了收入,对自己的孩子下狠手吗?
我看不然,妈妈只是太累了,加上拍摄任务繁重,对着一时不听话的宝宝做得有点冲动而已。
我在想,如果那天孩子的爸爸也在,妈妈还会不会踢出她那“世上最温柔”的一脚?
如果那天孩子爸爸在,孩子妈妈就能找到情感共鸣,更不至于踢出那一脚。
事后,各大媒体对孩子妈妈进行了采访,而孩子妈妈也给出了一份看似合格的答案。
可是很无奈地,部分媒体还是就此事件添盐加醋,在网络暴力,社会的放大镜面前,我们似乎无计可施。这就是网络媒体的悲哀。
上面提到情感共鸣——就是大家所说的共情,大人需要共情,孩子亦是!
孩子这个不会,那个不会;这些做不来,那些做不好;我们有在背后帮孩子找原因了吗?
一味的责骂埋怨只会把自己和孩子都推向崩溃的边缘。
对着在闹腾的宝宝,我们可以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对吗?没关系,我们慢慢来。”然后一步步地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当我们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的时候,那我们就什么都不要说,我们用做的,做给孩子看,究竟怎么做才能做好。孩子找到共情之后,自然就会静下心来做好当前未完成的事。
04
情感得不到共鸣,情绪找不到出口。
孩子会做出各种叛逆的行为去吸引大人的注意,甚至会以偏激的动向反映其不满的情绪。
因此,有没有做好心理疏导,将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忙工作的家长会说,自己都已经被工作的压力压得支离破碎了,哪有时间去打理家里的一地鸡毛,更不用说诗和远方了。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物欲横流,科技发达的社会,人们在思想上的发展是滞后的。
不同于旧社会,当家长的可以轻轻松松去工作,把一个饼往孩子脖子上一套,自己玩饿了吃上一口过一天。
现代科学的发展,网络信息的泛滥,人们对超越欲望所能作出控制的能力——简称自律,已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市面上各行各业的商家,正因为瞄准了人类生理结构发展的特点,推出的游戏层出不穷,一个链接连着一个链接,让你完成一项小任务就能得到一个奖励,以这种“短暂的快乐”去吸引玩家一个劲儿地玩下去。
对于这种吸引法则,大人也欲罢不能,更不用说孩子。人们对于未来通常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憧憬,只是中途被这种“短暂的快乐”转移了注意力。
05
毁掉一个孩子的,可以是一个游戏,也可以是一句话。
记得上海少年跳桥事件吗?一个17岁的男生,与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在母亲停车指责的时候,就纵身跳下桥身亡。
难道就因为母亲的一句话吗?我看不见得。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青春焕发,志气蓬勃的男生丧命呢?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家长有没有给孩子一个辩白的机会等等这些,都不是一句话可以定论的。
世上两样东西是不能直视的:一个是太阳;另一个是人心。
孩子发生问题了,作为家长除了一味地指责,痛诉,有没有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解读这个问题,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
同是家长的我,也曾经因为孩子的叛逆去学校开家长会,可是整个会议当中,老师的议题都是围绕着成绩来说事的,可悲的是,在孩子爸爸那边,同样是在追究作为全职妈妈的我——在爸爸口中,就是没有工作,只需要照顾家庭孩子的我,没有对孩子做好教育的工作。
事后,我痛定思痛,找了一家专业的家庭教育中心,对我们家制定一套教育的方案。
果然,那家教育中心的教育理念与我的如出一辙——注重心理健康的疏导。
06
如今,我的孩子,我的家庭已经慢慢地走出了阴霾。
孩子的教育是重等大事,家长做好“及时教育”和“心理疏导”的话,会为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清除不必要的绊脚石,孩子自然会健康地发展。
家长哪里做得好,孩子就会注重哪里。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目前靠做兼职月收入只有1千元,但相比拿着10万元高薪的妈妈来说,我感觉自己多了一份幸福感,看着孩子,我会不自觉地傻乐,就这样毫无缘由的,感到当下无事的轻松和幸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