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观后感

图片发自App

      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书中说,治疗师在治疗中的有效性依赖于他或她的态度。看着《死亡诗社》,我内心升腾起的却是对未来教育走向人本主义的美妙。

      这部电影很沉重,但是也充满了希望,尼尔的死就像预示着旧有教育体制和僵化的思想终会被打破。我为他的死感到悲哀和痛心,我看着他那强权专横的父亲,回望自己,发现了自己的影子,这里我想哭,为小赵哭,他是怎么忍受我这样的妈妈的。难怪孩子说我不懂他的心,我是真的从来没有正视过他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人,要去尊重去无条件的爱。尼尔在父亲压迫下,每每放弃自己的想法和坚持,我也想到了小赵的那些面对我的雷霆暴风似怒吼,沉默无语的时刻。我忏悔自己曾经对孩子的粗暴和无理!

      托德一开始是被教条化框的最僵硬的孩子,但是后来被基丁老师激发唤醒后,他却是爆发力最强的,从最懦弱到最勇敢,他的变化惊人。做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当众揭露被迫签字,说对不起,这些我们成人都未必做到,孩子真的是最真最诚最美的。

      这一切的变化,只需要孩子身边有一个像基丁老师这样的促进者,一个敢于真实透明的展示自己的内在情绪和情感,敢于挑战权威,无条件接纳和包容孩子的一切优缺点,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共情孩子,肯定孩子的价值和追求,不断激发孩子勇敢的做自己。

      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做一个可以袒露真实情感和情绪的自己。面对这样的促进者,孩子们从一开始的戒备状态,逐渐打开心,信任之情一步步建立,这不容易,但是基丁做到了。

      我们的教育体制太需要更多像基丁老师这样的促进者了,一旦明白过来教条化僵硬化的可怕,对于在校学习的小赵,我更是觉得无限的担忧。大环境不可能一下子转变,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我们小家庭的转变。

      感恩所有觉醒的促进者,感恩船长,期盼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能够尽快盛行,推动教育制度的彻底改革。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亡诗社》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