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大讲坛第24期: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摘要版)

讲解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范方

有些优秀的孩子,在遭遇挫折打击面前表现得很脆弱,令人扼腕叹息。前不久我认识了一个孩子,很有才艺,体育也有特长,考进了名校,却因为追求女孩子失败感到自己很没用、很无助、很绝望,觉得全世界人都在嘲笑他,从此一蹶不振,学习一落千丈,甚至没能完成学业。


是什么保障了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不是精心呵护、无微不至的照顾、优越的条件,甚至不是孩子自己的技能和知识,而是孩子的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经历过压力,经历过挫折,经历过创伤之后依然能够维持、恢复、发展出良好的心理健康、生理机能和社会能力。或者说,是一个个体从糟糕的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心理韧性是应对压力、挫折等负面生活事件的能力。


如何发展孩子的心理韧性

一、经验预建,发展心理免疫力

(一)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是发展不出应对风雨的能力的。

(二)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和磨难是人生财富的前提是:从失败和挫折中获得经验。这个经验不仅是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更是心理方面的,包括在逆境中能够看到资源、依然拥有希望和信心。


二、引导孩子懂得人生问题的一题多解

(一)心理学中,人在应急状态会发生四个变化:理智受到抑制(平时想得到的现在想不到了);情绪容易失控;行为容易失度;身体出现反应。容易启动人的本能反应,自动想到一了百了、鱼死网破等等。

(二)恶性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当事人选择了不合适的问题解决策略。

(三)引导孩子养成习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思考和选择合适的问题解决策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动想到我有很多种可能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三、引导孩子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和运用资源

(一)很多人遇到问题是无望、无助的状态,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能力和外部的资源,引导孩子发现、构建、维护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

(二)从小引导孩子养成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心理。懂得感恩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拥护。


四、引导孩子悦纳自我,树立使命感

(一)悦纳自我

1、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一切;

2、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相信缺点可以一步步改正;

3、对自己的出生、长相、身高、家境等无法选择的事实,可以努力通过其他的补偿方法来超越他人;

4、接受自己暂时的失败和不利的处境,能自我怜悯和自我慈悲,退一步海阔天空,此路不通林辟蹊径。

(二)使命感

1、个人追求要与家国情怀、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动力才能持续更长久。

2、有些人的追求实际上是个人欲望,个人欲望一旦满足,动力就没了。

3、现在很多孩子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能满足物欲的需要,奋斗的动力来自哪里?培养使命感,人生才会幸福


五、引导孩子学会应对压力

压力的特点

(一)压力是可以累积的:压在骆驼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压力感是可以传递的:高考父母的压力感可以传染给孩子。

压力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进化的产物,躲避危险。

(二)消极作用:过度压力带来伤害,过度压力包括长期压力和巨大压力(长期的压力导致衰竭,巨大的压力导致崩溃),伤害包括心理和生理的。

器官语言:孩子一听到要上学就哭闹,然后发烧,家长说那就不上学了,孩子自己就好了,好了之后再家长又说要上学,孩子又哭闹,然后又发烧.......

因病获利:孩子没考好,本来父母是要责罚的,但是恰好孩子生病了,父母觉得孩子身体要紧,不但不责罚,反而更加呵护,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形成应对方法:一旦遇到挫折感到压力和焦虑,就通过生病的方式来应对,因为生病给它带来了好处。

父母要怎么应对?

孩子失败后表现出了身体反应,有病治病,无需过多呵护,更重要的是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何应对压力

(一)管理好压力事件,做个优雅的人

1、懂得分解目标

无聊状态

事太大事太难事太急,心里想着很多事要做,但就是使不上劲,处在迷茫无聊的状态。

在很大压力下进入应急状态,斗还是逃,如果斗不过就要逃,逃也逃不掉就干脆放弃,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自我麻痹

孩子处于无聊状态,其实心里很难受,很多事想去做但是提不起精神来,父母该怎么办呢?孩子在无聊状态中至少说明他还是有出息的,至少对现状不满,让孩子走出无聊状态只需要做一件事:帮孩子分解目标

家长经常要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分解目标,设立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时间管理:根据重要和紧急程度对事情进行分类。

家长时间管理不好,孩子时间管理也不可能好,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

2、调适压力感

(1)目标着眼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不忘初心,有大视野、大格局。

(2)万物皆有规律,顺应天道自然,为而不争

有的人生活在”天堂“,整天看到的是满目疮痍,他们心里满是抱怨

有的人生活在”大地“,抬头看到的却是闪亮的星,他们心里满是希望

3、调适压力反应

(1)调整心态

举例子:疫情期间,家人不能出去只能在家看电视聊天。

小王:

想法:你们太自私了,完全不顾及我做事需要安静。

反应:斥责家人,高声叫喊

结果:烦躁生气,更加无法专心做事

小李:

想法:家人也不是故意的,他们没法出去,说笑也是解闷的一种方式。

反应:让自己平静下来,现在做作业做不下去,思考此时做什么事情能专注呢,换换学习内容。

结果:情绪平和稳定,耐心和微笑面对家人,也能更多得到家人理解。

(2)改变行为风格

坚持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即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家长可以思考下,自己在和孩子出现分歧时,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哪种呢?

(3)坚持适合自己的运动

1、家长要坚持运动,孩子要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

2、考虑年龄、体质、兴趣等,因地制宜

3、更多合作性、交流性运动

4、有氧运动

5、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4)觉察和接纳

1、自我觉察是指个人能够辨别和了解自己的情绪、思维、态度、信念、价值观、目标、动机和行为。

2、自我觉察是从认识自己的习惯状态、固有特性开始的。注意力向内心集中,试着去感知自己的内心活动,包括身体感觉、情感、想法等。

3、当我们的注意力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观察员时,就能站在一个更加客观的位置上认识自我,改进自我。

4、如果能做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思考、甚至谈论自己,我们就可以摆脱习性的控制。

5、如果能表达出情绪变化的原因,表达即疗愈

举例子:

父母说:如果你考试得了第一名,我就给你奖励。

孩子说:我要理一个自己喜欢的发型。

父母说:好。

后来孩子果然考了第一名,然后自己去理了发。回到家,父母看到后很生气,觉得孩子的头发跟小流氓一样,就狠狠地把孩子骂了一顿,孩子也很生气。我找到孩子聊天,孩子控诉对父母的不满,说父母总是这样说话不算数,对他的爱都是虚情假意。我肯定并复述了孩子的抱怨并且强调”总是“”一直“,孩子听完觉得父母也不完全是这样。通过让孩子表达情绪后孩子就能自我察觉,理解父母这样做的原因等等。

事件:父母说话不算数这个事。

想法:概括化思维(你们总是这样,你们一直是这样)、绝对化思维(总是、一直)、槽糕化思维(肯定坏,肯定对我不好)。

反应:思维引发了愤怒情绪,行为上跟父母对立。

要让孩子意识到他以偏概全了,自然就好了。

管理压力最好的方法是审视压力背后的那些想法

透过反躬自问便会发现,很多我们信以为真或视为天经地义的想法往往扭曲了事件的真相

(5)正念放松:可以搜索正念有关的东西


亲子沟通小贴士:担心的事,放松谈;气愤的事,平和谈。

1、压力感(紧张和焦虑)易传染

2、大部分焦虑通过非语言信息传递。

3、说话的态度和语气比内容还重要。

4、父母要做孩子焦虑的缓冲器,不要做紧张焦虑的共振器或放大器


六、引导孩子学会调适情绪

(一)情绪是行为的动力,调适情绪第一步是觉察情绪,才能避免情绪和行为的失控

(二)随着疫情防控的进展,青少年情绪和睡眠问题逆势增长,青少年的心理危机时间增加。解决办法是:规律作息、运动

(三)情绪容易泛化(弥漫开)、情绪容易累积、情绪容易传染

(四)一般性情绪调节方法

1、自我鼓励法:哲理或名人名言

2、语言调节法:自我命令、自我暗示

3、环境改变法

4、注意力转移法

5、能量宣泄法

6、请人引导法

7、运动调节法

8、音乐调节法(音药疗法)

(五)不良情绪调节方法

1、愉悦术:多交友,分解大目标,学会辩证思维

2、幽默术

3、助人术

4、宣泄术

5、制怒术:发怒有无道理?发怒后有何后果?有其他方式替代吗?

6、升华术:把受挫不良情绪引向崇高的境界。

7、放松术

8、代偿和转移术:满足另外一种需要来代替


亲子沟通小贴士:善于识别孩子情绪行为异常、发现危机

三个异常:

1、与往常很不一样;

2、与同龄其他孩子不一样;

3、遇到了异常的事情。

异常的情绪和行为:

1、突然间没有原因地哭泣、发脾气;

2、言语中有厌世的信号;

3、性格大变;

4、情绪大起大落,脾气变暴躁;

5、容易伤感和激动;

6、出现自伤、自我虐待等反常行为;

7、睡眠和饮食反常;

8、沉迷网络甚至一些药物;

9、借酒消愁,行为紊乱或者古怪;

10、学习成绩突然不明原因急速下滑......


七、处理心理创伤与情绪按钮,发展耐受力

急性心理创伤:要尽快处理

慢性心理创伤:急性没处理好就转成慢性

陈旧性心理创伤与情绪按钮:遇到某个声音、某个气味就会激发过往经历


八、动态思维,放眼未来

从小引导孩子要看远一点:痛苦谁都有,只是有些人用放大镜去看,有些人用望远镜去看。


结束语:

1、家庭教育,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上。

在“过度呵护”中长大的孩子,在”打击式教育”中长大的孩子,在“别人家孩子”阴影中长大的孩子,在“情感绑架”和“自我付出式“感动中长大的孩子,很难发展出健全人格,成就可持续发展的幸福人生。

2、做一个理性平和的守护者

你对孩子倾注的爱,就像是在教孩子骑自行车,为Ta把把方向,扶起不小心摔倒的Ta,一路陪伴引导,知道在越发宽阔的大路上,看着孩子掌控自如,成为Ta最想成为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教育大讲坛第24期: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摘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