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博物馆(2)

冰镇牛奶真好喝,晚上畅饮一大杯之后,我决定开始动笔接着写三星堆博物馆的第二个展厅——青铜馆。

在这里首先要补充说明,三星堆博物馆目前对外开放的就是两个展厅。其一是前文说的综合馆,集合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各种特色展品于一体,类似盖浇饭。你看啊,米饭+三荤两素+一碗热汤,面面俱到,管饱喝足。
综合馆只有一层,分为五个展厅,选取了四件最珍贵、最具有特点和价值的展品,整整齐齐摆在五个展厅共用通道的一条线上,这样就人为的做出一条中轴线感觉,这个点子是不是很绝妙?
中轴线上布阵第一位就是他,仔细看他身后


说不清楚,只好放图

四件展品分别是:陶制小小人、有人物和纹饰的玉璋、穿燕尾服的青铜大立人、站着轮流上班的公务员神鸟的青铜树(你都还记得吗?)

青铜馆是第二个展馆,里面是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如同一场全羊宴。蒸羊羔、焖羊腩、炖羊骨、烤羊腿,一桌子下来,吃的就是那个羊味,风味的味。

青铜馆共有三层,环形楼梯,其中也设计了一条巧妙的中轴线,后面有图有真相。

一楼大厅入口处

我并没有从综合馆里一出来就进青铜馆,而是先找餐厅。

按照以前的习惯,一般都会在便利店里提前买点干粮和香蕉,找个地方胡乱吃完直接去下一站,再或者半天转完就离场。自从去年冬天在南京博物院吃了一次至今仍然念念不忘的大平台、紫金山、咖喱饭、热咖啡,这才意识到一顿丰盛的餐食可以很大程度上美化参观游览过程。就好像给普通照片加了一层美颜。

三星堆博物馆的两个展厅分别坐落在三星堆公园的两个区域,公园里大片绿地上有树有花,有雕塑有休息椅。还有各种炸鸡炸薯条炸香肠,以及青铜面具的冰激凌。但这些都不是我的菜。

我想吃饭,大米饭。

这么笃定的想吃大米饭是因为我提前看了场馆介绍,说是三星堆公园里有一家中餐厅,凭着直觉浑浑噩噩走了很远,终于找到了。地方不小,人也不少。穿门转廊转过前面一家家小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闯进了有大米饭和炒菜的大餐厅。

吃了一盘青椒炒腊肉,四满碗大米饭,回味着腊肉留下富有层次的油脂香味,我这才兴致勃勃的步入——青铜馆。

一进入青铜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最大个头的青铜面具,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老气横秋的神态。

由于目前的三星堆考古并没有发现任何文字,所以一切都只能靠推测(猜猜猜),推测的依据往往是古籍文典。然而即使是《史记》这样的正经记载,其中也免不了有司马迁的个人主观色彩,依靠《山海经》之类的神话传说推测的三星堆考古发现,答案就显得非常开放(不靠谱)。

还有一些完全无从考据,只能硬猜。例如面具上,眉心有个大方孔、耳垂有小圆洞,是何用意?

这么大个头的面具,谁的脸也招架不住。讲解里说有可能是为了将面具悬挂在高高的大树上,大方洞和小圆孔都是固定点。我看面具的确是有弧度,适合绑在圆形大树或者木桩上,可是就靠这么稀少的固定点,要用什么材料固定才牢靠呢?

万一来场暴风骤雨的,把面具从树上吹翻车,那就成了大凶,估计要很多人掉脑袋的。

青铜面具出土后被打理修复的非常体面,考古工作人员总是有本事化腐朽为神奇,手艺令人赞叹。

绕过最大个头的面具走入其中,就会看到一排小个头扁平面具,装饰典雅,表情友好,个人感觉非常女性化,难道说这些都是甄嬛系列嘛?

可惜研究人员给她们起名叫做——小兽面。

一群宫心计


眉心没有孔,耳垂没有洞,只有嘴巴两边和头上的花冠有小小的圆孔。


和上一具相比,鼻子更小巧精致,笑不露齿。脑袋下面有一个托架,猛一看,我还以为是两个贴身武士,正在俯身下拜。。

接下来看到的就是这个配件特别大的青铜面具,看旁边的文字——青铜戴冠纵目面具,我在国博里曾经见过。

生生在脸上挂这么一个大家伙装饰物,三四千年前古蜀人的审美完全不考虑人性。

凸出的圆柱眼珠子,也很没有人性。

招风耳朵,很可爱,我能接受。

鼻子上挂的那个长长的大家伙,被称为——夔龙纹。哎呦,鼻子一酸,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从绝对正面看过来,夔龙纹装饰没有那么明显,感觉好了很多。

无论中外,特别特别古老的文明中,都有对眼睛的崇拜。有供奉眼睛的神庙,有专门在菩萨手指上画眼睛的风俗。

眼睛,心灵的窗户,一直到今天,都是五官中最通灵的。

有古籍曰,古蜀国的立国之王名字叫做蚕丛,他有一双纵目。他死了以后,被装到一副石头做的棺椁中,老百姓都爱戴他,舍不得离开,跟着棺椁依依惜别。


宝剑赠英雄,弯刀大眉配纵目


古籍文字介绍来了,请看!


眉心有方孔的千里眼、顺风耳青铜面具

绕来绕去走了几圈,一楼的青铜面具就算是看完了,顺着圆形楼梯上二楼,将看到各种青铜头像。

注意,是头像。面具的升级版本!


每次看到“钟鸣鼎食”这四个字,我都会想起我爸,他老人家的名字就藏在这个成语其中。

小时候在企业子弟学校读书,同学的父母都是同事,彼此熟识。每次历史老师或者语文老师一提到“钟鼎文”,全班同学都会看着我偷偷笑,弄得我无比尴尬,“恨不得一头钻到地缝里”就是我当时真实的心态。

现在看到“钟鸣鼎食”这四个字,除了想起我爸,眼前还会浮现出九鼎八簋,外加一组编钟,群臣簇拥君主身边,吃吃喝喝,大国风范,帝王气象。可惜小时候的同学都已经四散分离,否则再有“钟鼎文”这样的机会,我一定要扳回这个面子。

据我爸讲,当年他的名字是我爷爷请人算出来的。我爷爷是个读书人,却不肯自己亲自出手,反而让他人给自己唯一的儿子起名,有意思。

当然,我爸这个名字果然起的不俗气。

以前看到所有的青铜器都是锅碗瓢盆,唯独在三星堆,看到这么多精美的非主流青铜器,让人忍不住一次又一次拍案称奇!

一进入二楼展厅,迎面就是一列仪仗队,阵容整齐,目光冷峻。三分杀气腾腾,七分威风凛凛。如果没有那么多游客陪伴身边,孤身一人走过去,恐怕心中多少会有八九分惊慌。

二楼的展厅整体比较暗,有意营造出一种神秘感,部分装饰用了猩红色点缀,更给游客很多心理暗示:权利、祭祀、死亡、血液……也许是我想多了。

每一尊青铜头像脖颈处都是尖底,仿佛是插在什么地方。也许青铜器的原材料(铜、锡、铅)太过于昂贵,只有最重要的地方用青铜器铸造,永久保留,其余部分是木质,已经化为灰烬了。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西安的汉阳陵博物馆里就有很多小泥人没有胳膊,也是同一原理(胳膊为木质)。

这个脸庞形状、这个五官特征、这个表情神态,和前面看到的青铜面具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唯一轮廓较为柔和,有了些许个人情绪流露。慢着,这一尊会不会是花木兰啊?

说来有点想不明白,面具本来不就是用于掩饰自己的真面目的吗?但是古蜀国的面具和头像都是一个模样,没准铸造时候的陶范也都是一个系列。

走到齐刷刷的一排仪仗队面前,我为他们每人逐一拍了证件照,只不过有些人没有免冠。话说人家的小花帽挺别致,仔细端详,跟综合馆里高大的青铜大立人戴的那一顶,纹饰一模一样。


一整排仪仗队的对面,是单独展览的四尊戴着黄金面具的青铜头像,黄金面具薄薄的贴在青铜头像的脸上,就好像一张黄金面膜。

估计综合馆里的那个黄金面具原先就是这样戴在青铜面具的。


三星堆文创馆里应该推出美白功能的黄金面膜,最好是连耳朵一起美白的那种


方头方脑和圆头圆脑,耳朵上都有小圆孔。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根据两个祭祀坑出土的物品,加上各种推敲研判,考古学家们复原出三、四千年前的祭祀场面。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有器物,绝无虚构,皆有实物。

跪的跪,站的站,各就各位,马上开始!


弄不清楚方向,所以不知道这是血色残阳还是朝霞漫天。

看到这一组巨大的阵列,不管还原度的真实性有多少,我对考古工作者的钦佩已经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了。

头上顶着重物,大约都是祭品。对了,又看到那个握空拳的手势了吧

前面说到综合馆有一条中轴线,由四件最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组成。

现在看到的青铜馆共有四层,螺旋楼梯中心,有一棵放大数倍的复制青铜神树,它就是青铜馆的中轴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太困了,看完二层楼的展品我实在走不动,坐在一张椅子上睡了一觉。


一觉睡醒,发现脑袋都快掉到下巴,脖子又酸又疼,周围人声鼎沸。我愣了好几秒钟才反应过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好吧,顺着楼梯坡道,继续上楼。

如果说二楼最后看到的祭祀复原大场面是一个悬念,那么接下来将抽丝剥茧,逐一将祭祀场面里的实物展开详细论述。这就是博物馆布局讲故事高明的地方。

亚马逊2021年网红商品的远古版本—尊(还真是酒器)

亚马逊商城价格不菲的搪瓷盂,让全国网民欢乐了好几天,尤其是看到商品介绍栏一脸认真的说:这个容器主要用于盛放水果或红酒瓶,彰显东方传统色彩……这些都是调研失误闹出来的笑话。然而上面这个青铜器还真的是盛酒的容器,名字也比盂高级一百万倍,叫做尊。

在中国绝大多数博物馆里看到这样的青铜尊,大家都不以为然,这不就是常见的家伙事嘛。可是在三星堆,这就属于外部引入的稀罕物件了。下面这个尊,并不是直接从中原地区进口的青铜器,而是古蜀国的工匠仔细研究舶来品后,按照古蜀国君王口味改良后的新品种。从青铜器繁杂的花纹类型上可以看出三星堆基因。

此尊个头不小,将近一米高吧,我记不得了。

背景墙壁上不仅有手绘出来非常繁杂的三星堆花纹,而且还有一个大大的文字,说文解字了一番。

上面是一口装酒的容器,很大;下面是两个小人抬着,祭祀场面。

为了进一步向游客强调说明,三星堆的尊,属于文化交流的产物,博物馆专门选取了两尊站在一起的合影拼图,方便我们比较一番。

像!真像!就连脖子上的三道棱都一模一样。

接下来这一组青铜器,和“尊”有点像,但没有“尊”那么夸张的大嘴巴,名字叫做罍,貌似也跟酒器有关,就当作款式不同的酒壶吧。这个罍字读法同“垒、磊”,这样比较容易记住,读音为二声。

两者依然同为一个门派。

看了上面的改良版三星堆的“尊”与“罍”,我心中不禁马上冒出很多很多问题……

为什么古蜀国没有交流借鉴(山寨)当时商周时期最流行的青铜“鼎”、“簋”,还有其他锅碗瓢盆,礼乐文明之器?

为什么中原人没有知识产权(克隆)一下三星堆文化中那些闻所未闻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等等奇葩创意呢?

呃……好像也没有想到其他更多好问题,就只有两个。

一根长长的手杖,或者是权杖,或者是什么杖,反正那个尺寸挺适合

这些古怪精灵的创意设计作品实在令人防不胜防,在三楼展厅里,时不时就冒出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设计。

上面一部分有点像是一条人腿,上面穿着带有纹路设计的紧身裤,下面套了一双鸟爪靴,靴子下却又严丝合缝的踩着一只长嘴巴的鸟。机关相连,很像骨头关节。

看着这件奇葩展品,我一会儿想到国内第一部引入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的来客》,迈克和他的女搭档,手牵手往海洋深处走去,走着走着,就长出一副脚蹼像鱼一样游起来(时间太久远,记得不太真切);一会儿又想起安徒生笔下那条美人鱼,和王子约会时,鱼尾变成人脚,每走一步都像踩在锋利的刀尖上。嘶~!

当然,也许我们都误解了古蜀国的原本意图,就好像难以理解那个时候四川的气候,就好像西双版纳一样。

关键部位放大图

下面这个青铜器,奇葩中的奇葩,不知道是个啥?

如下图所示,看起来像是一个穿裙子的下半身,叫个青铜人身形器,没毛病;但麻烦的是,裙子上的纹饰却是反的,好像没有这样的先例。

裙子线条有点生硬,小腿倒是肌肉结实。

上下颠倒翻过来看吧,纹饰顺眼了,但是,怎么看怎么就像是一个人在耍倒立呢?

纹饰,应该,是,小人吧?真的很难理解的说

接下来就是三星堆博物馆非常有名的青铜“方向盘”,这个梗流行了很久,我一直不是很理解,结果到了展厅里亲眼一看,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起来。确实很像汽车的方向盘耶!

考古学家耐心的告诉我们,三星堆没有发现任何汽车的痕迹,甚至连普通推车的蛛丝马迹也没有。这一轮不是别的,是太阳。

写到这里,三星堆青铜馆的参观就已经到尾声了,看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多,返回成都市区的高铁是下午五点,我原先寻思会不会有点太晚,要不要改签早一班返回,现在看来这个时间正合适。

其实走到这里我早已经精疲力尽,无心细看。没想到自以为杠杠的体力也有掉链子的时候。看看眼前拖家带口抱孩子的壮劳力此时也都面露疲惫之色,步履蹒跚,令人同情。

强打精神深呼吸,我决定一站到底!

各种各样的神鸟,在三星堆青铜器里占据着很大的份额。它们的嘴巴有的又长又弯,形如鹰喙,比例大的惊人;有的嘴巴又尖又细,比较符合真实的秀气的小鸟;还有的嘴就比较厚黑了,如同下面这一只。

背景墙上有三星堆鸟造型集录,花枝招展各种造型一目了然于心。能下功夫从头饰到嘴形,再到翅膀和尾巴,将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进行到底,实在是服了这些老祖宗。

其中很多造型在前面的参观中已经看到,凤冠霞披的最令人喜爱,后面还有惊喜。

青铜鸟兽,应该是套在木柱上的。古蜀国虽然没有文字,但是艺术功力已经令人咂舌了。


这就是前面我提到的凤冠霞帔的小公主,真可耐。


不知道这个小公主是从四川远嫁到陕西的?还是从陕西嫁到四川的?川陕一家亲。右边那个冷僻字已经成为不用的“死字”,念做“斗”(多收了三五斗)也是一种酒器。

祭祀场面里出现的人物原型现在逐一登场,首先是这个头顶天线发射器的青铜人(下雨天千万不要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记得火星叔叔马丁脑袋上的天线有两根,天线宝宝脑袋上的天线有一根,别夸我看了这么多动画片。

去年疫情结束,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复课。我们正忙的紧锣密鼓时,惊见网络图片:小学生戴着宋朝时期官帽上学的照片,号称为了疫情防控保持距离。这个噱头真厉害。

三根天线,分别象征:刀、叉、勺(这是我看到此人不成熟的第一印象)

下面看到跪坐的青铜小人五官和其他不一样,我总觉得是奴隶。他们穿的不够体面,头上戴的帽子充满桀骜不驯的戾气。

尽管是跪坐,但是毫无卑怯之意。面露凶光,有杀气。没准头上戴的就是兵器,负责宰杀祭品的吧?


符合古蜀国本族人外貌特征,老实本分。头顶着容器,里面大概装的都是祭品。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他是坐在火堆上,低眉垂眼,面露惊恐,即将引火烧身。

下面就是祭坛的实物了。专家说现场收集到的全是零星碎片,无法靠考古实力恢复原状,只能尝试研究性的恢复。这个祭坛可以理解为共分三层,最下面是阴间(两只神情淡定的神兽),中间一层是人间(四个托天的武士),最上面一层是天界,漂亮的凤冠霞帔神鸟托着神箱,里面装着一群有身份的人【以上不对的说法纯属个人猜想,没有考据】。

古蜀国祭坛=但丁“神曲”=罗丹的“地狱之门”

蛇,在西方人眼中是不祥之物,因为在伊甸园里引诱亚当夏娃,违反了上帝与人类的第一个契约,被判了重罪,终身只能靠肚皮在地上滑行。然而在中国,蛇属于双重人格的动物。一方面被叫做小龙,上了十二生肖榜;另一方面,还是能吓死人的真家伙。

叶公好龙,用在蛇身上也行。

青铜蛇,分三段铸造,大约一米长。尾巴不知道是怎么卷起来的,高水平。

不认识这个动物就看背景墙。起初我也没有认出来,猛一看,好像是只羊。

这个应该是套在手杖上面的装饰物,我敢打赌。


从侧面看,使劲往龙的方向想,也许你会同意它不是留着胡子的老山羊,而是一只老态龙钟的龙,后面有一根尾巴。

好啦好啦,终于写完啦。累死人了!

最后是一组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开挖时的历史照片。

那个时期能动用部队直升机配合考古,很罕见。带一个小盆友队友,更罕见,哈哈。


原来青铜大立人是囫囵着出土的。


一眼看到方向盘


安装青铜神树的工人,如今都在哪里呢?

最后,是三星堆留给观众一组开放性的问题。



看完展览,在公园里转了一圈,赶紧出门找车去高铁站。

运气很好,博物馆门口就停着一辆公交车,有空调,有座位,只要戴口罩,刷卡2元即可上车。

坐在高铁上,安心之后,又开始考虑茶米油盐酱醋茶的问题:晚上吃啥呀?

我想起回酒店路上有一个大排档,人声鼎沸的一号虾馆。咽咽口水,心里有了主意:就去那里!

这个排队等吃的黑衣小哥,用无声的催促表白内心的焦虑


看清楚招牌上写的是小龙虾,我决定放弃,没有吃过的东西,最好还是跟着内行人学习一下再单独行动。冰粉,我的最爱!鸡杂,我的最爱!成都美食,我喜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星堆博物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