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红楼之漫谈宝钗 - 草稿

                       

    愿你我都像宝钗,愿你我都不是宝钗。

                                                    ———题记

      读书时代特别喜欢宝钗,左右逢迎,受人喜欢,人缘好情商高,稳重平和,恭顺博学,深明大义还出生富贵。那时候常想,这是怎样一个宝藏女孩啊,如果有一天我也可以接近这样的睿智该多牛掰。尤其经常看到笨拙的自己,读书不够聪明,处事不够洒脱,喜怒言于色,爱恨挂脸上,人际关系不够好,调皮捣蛋不够帅,青春好像有太多的遗憾和不满意。

年少羡慕宝钗,读懂已不年少


      如今毕业接近五年,也算经历了职场的优胜劣汰,尔虞我诈,从业务出生到管理到自己创立公司,一路的孤军奋战与坚持执着,其中辛酸喜悦唯有自己品读。恋爱的怦然心动,爱而不得,从懵懂脸红到爱恨纠葛到逐渐权衡利弊,还是会心动可也会现实,那些长大了的未必都是好的,但我想奋斗的意义本身就是为了保持一份内心坚守。生活的冷暖自知,世态炎凉,从一腔热血到伤痕累累到懂得悲悯其实芸芸众生皆不易…当时过境迁,再次听完蒋勋教授解读的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我却发现宝钗并不是那个完美的女孩了,她那么聪明也会做错事,她那般圆滑也会真性情。看到她心机陷害黛玉而后又拿燕窝关心黛玉,让我想起自己第一次职场中的升职,从利考虑,原是本份应得,从情考虑,未顾及一起奋斗者的利益。后面如何弥补,才知晓,成年人之间的友谊,不像读书时代,上完几节课又能打闹在一起,也不像家里人,睡一觉吃顿饭又笑了。那时候我还不懂,觉得自己做事不够周到,一直想挽回破碎的友情,甚至为其失眠轻度抑郁晚上做噩梦,大概是太年轻,真挚的情愫被无限放大,伤心如是。成年人之间,尤其是职场上,利为先,利益不一致,再好终究还是散。很多事情,处理的方式太重要,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给你成长解释和重来的机会,而太多成年之间的友情,炙热的人会热烈的开始会信任会真心相待,但一次做错,选择不对,开弓没有回头箭。信任像一张纸,皱了就是皱了,抚摸不平。年少读过的很多道理,我们总要在现实中刺的头破血流才会懂。而再次品读宝钗,她"假意"关心黛玉应该比"无心"陷害黛玉或许来的更快乐吧,她们才是阶级精神思想足够匹敌的知己呀。就像我的那位职场战友,曾经一起努力奋斗开展业务,一起并肩作战互相鼓励,一起分享快乐抵抗忧伤,终究成为了我人生课上粉墨重彩的一笔。而升职的快乐在那个半年却笼罩在失去这段友情的悲伤中,在这场职场友情中让我学会往后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变得更加谨慎小心,每当抉择时,我都会问自己,我都会设想后果,哪一种于我而言更加重要,因为毕业后,人生大卷的选择题更多也更为繁杂!

那些赤诚的友情已是万般难得


        宝钗处世淡然做事无情,贾母问她想吃什么,而她点的都是贾母最爱。面对金钗儿之死时为了宽慰长辈表现的冷漠无情,听闻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走表现的淡定和看透之时,我差点忘了这是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回头却发现学生时代,那些炙热,纯朴,未知,无畏,好像才是青春最真挚的组成,感叹我们普通人的幼稚缺憾与平凡。有人抨击过宝钗的心机阴暗与手段,但我突然不觉有点儿心疼这样一个豪门大小姐。她出生富贵,锦衣玉食,本来可以做个无忧无虑的闺中少女,然而却看透世事,若不是过早的经历了人生,怎会有如此通透而又冷漠的视觉。我想我们活到二十六三十六,甚至更大的年龄,经历更多的风雨,恐怕都难做到吧。但现在我觉得做到这些,未必是好事,人活一生,还是应该多保留些好奇心,真性情,悲悯心以及爱恨纠葛,才不枉一身的血肉。

爱恨纠葛或是逃不掉的宿命


      宝钗这一生,她真的有为自己而活吗?她让太多人舒服,而她自己真的开心吗?就连她母亲问她对于自己婚姻,明明有选择的机会,她却说母亲是糊涂了吗,自古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知是太爱宝玉为爱付出还是太懂事明理宁可委屈自己,总之都让人叹息。宝钗一辈子的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却并没有获得她想要的人生与幸福。像有的人,为了金钱财富地位折弯,的确比同龄人更早的拥有看上去的富贵和体面,而短波被套长线,算计权势反被身败名裂甚至负债累累,眼看高楼起,眼看楼塌了的故事还少吗?

          这世间人,或忙忙碌碌,或机关算尽,或委屈求全,到头却也不过是虚空一场,终究敌不过命运的手掌。越读红楼,我越信因果,越看宝钗,我越爱那些能够真正做自己却不够完美的人儿。既然终究我们都要败给未知的未来,那么为什么要按规则去满足他人的期望来绑定自己的一生,为什么不更真挚的面对想爱的人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去,为什么不更努力的追求心中的满天星辰!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红楼之漫谈宝钗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