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语言是集DDL、DML和DCL于一体的数据库语言,SQL语言主要由以下9个单纯引导的操作语句来构成,但是每一种语句都能表达复杂的操作请求。
- DDL语句引导词:Create(建立),Alter(修改),Drop(撤销):模式的定义和删除,包括定义Database,Table,View,Index,完整性约束条件等,也包括定义对象(RowType行对象,Type列对象)。
- DML语句引导词:Insert,Delete,Update,Select:各种方式的更新与检索操作,如直接输入记录,从其他Table(由SubQuery建立)输入;各种复杂条件的检索,如连接查找,模糊查找,分组查找,嵌套查找等;各种聚集操作,求平均、求和、等,分组聚集,分组过滤等。
- DCL语句引导词:Grant、Revoke:安全控制的授权和撤销授权。
包括两件事:定义数据库和表(使用DDL),向表中最佳元组(使用DML)
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 创建数据库(DB)——Create Database
- 创建DB中的Table(定义关系模式)——Create Table
DDL通常由DBA来使用,也有经DBA授权后由应用程序员来使用。
创建Database:
数据库可以看作是一个集中存放若干Table的大型文件,创建语法形式如下: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示例:创建学习数据库SCT
create database SCT;
创建Table:
create table简单语法形式:
create table 表名(列名 数据类型 [Primary key|Unique] [Not null],列名 数据类型 [Not null],…);
[]中的内容可以省略,|表示隔开的两项可取其一;
Primary key:主键约束,每个表只能创建一个主键约束;
Unique:唯一性约束(候选键),可以有多个唯一性约束;
Not null:非空约束,是指该列不允许有空值出现。
示例:定义学生表 Student
Create Table Student(Snumber char(8) not null, Sname char(8), Ssex char(2), Sage integer, Dnumber char(2), Sclass char(6));
示例:定义课程Course
Create Table Course(Cnumber char(3), Cname char(12), Chours integer, Credit float(1), Tnumber char(3));
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 向Table中追加新的元组:Insert
- 修改Table中某些元组的某些属性的值:Update
- 删除Table中的某些元组:Delete
- 对Table中的数据进行各种条件的检索:Select
DML通常由用户或应用程序员使用,访问近授权的数据库。
insert into简单语法形式:
insert into 表明[(列名[,列名]…)]
values (值 [,值], …)
- values后面值的排列,须与into子句后面的列名排列一致
- 若表名后的所有列名省略,则values后的值的排列须与该表存储中的列名排列一致
示例:最佳学生表中的元组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98030101’, ‘张三’, ‘男’, 20, ‘03’, ‘980301’);
Insert Into Student (Snumber, Sname, Ssex, Sage, Dnumber, Sclass)
Values (‘98030102’, ‘张四’, ‘女’, 20, ‘03’, ‘980301’);
(1)单表查询 SELECT-FROM-WHERE
语义:从表名所给出的表中,查询除满足检索条件的元组,并按给定的列名及顺序进行投影显示。
Select 列名 [(列名[,列名]…)] From 表名 [Where 检索条件];
示例:检索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信息
Select Snumber, Sname, Ssex, Sage, Sclass, Dnumber From Student;
Select ***** From Student;
示例:检索学生表中所有年龄小于等于19岁的学生的年龄及姓名
Select 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 19;
结果唯一性问题:关系模型不允许出现重复元组。但现实DBMS却允许出现重复元组,但也允许无重复元组。在Table中要求无重复元组是通过定义Primary key和Unique来保证的;而在检索结果中要求无重复元组,是通过DISTINCT保留字使用来实现的。
例如:Select DISTINCT Snumber From … …
结果排序问题:DBMS可以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可以升序排列,也可以降序排列。
Select语句中结果排序是通过增加order by子句实现的
Order by 列名 [asc|desc]
- 以为检索结果按指定列名进行排序,若后跟asc或省略,则为升序;若后跟desc,则为降序。
示例:按学号由小到大的现实所有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umber, Sname From Student Order By Snumber;
模糊查询问题:找出匹配给定字符串的字符串。其中给定字符串中可以出先%, _等匹配符
匹配规则:
- “%”匹配零个或多个字符
- “_”匹配任意单个字符,一个汉字两个字符,匹配汉字一个字需要两个下划线
- “\”转义字符
含有like运算符的表达式
列名 [Not]Like “字符串”
示例:检索所有姓张的学上学号及姓名
Select Snumber,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 ‘张%’;
(2)多表联合查询
多表联合检索可以通过连接运算来完成,而链接运算又可以通过广义笛卡尔积后在进行选择运算来实现。
Select的多表联合检索语句:
Select 列名 [(列名[,列名]…)] From 表名1, 表名2, … Where 检索条件;
- 检索条件中要包含连接条件,通过不同的连接条件可以实现等值连接、不等值连接以及各种 θ \theta θ-连接。
示例:按”001“号课成绩由高到低顺序显示所有学生的姓名(二表连接)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SC Where Student.Snumber = SC.Snumber and SC.Cnumber = ‘001’ Order By Score DESC;
重名处理:连接运算涉及到重名的问题,如果两个表中的属性重名,连接两个表重名(同一表的连接)等,因此需要使用别名以便区分。
Select中采用别名的方式
Select 列名 as 列别名 [[列名 as 列别名]…] From 表名1 as 表别名1, 表名2 as 表别名2, … Where 检索条件;
- 上述定义中的as可以省略
- 当定义了别名后,在检索条件中可以使用别名来限定属性
示例:求有薪水擦额的任意两位教师
Select T1.Tname as t1, T2.Tname as t2 From Teacher T1, Teacher T2 Where T1.Salary > T2.Salary;
元组新增Insert:新增一个或一些元组到数据库中的Table中
元组更新Update:对某些元组中的某些属性值进行重新设定
元组删除Delete:删除某些元组
SQL-DML既能单一记录操作,也能对记录集合进行批更新操作。
单一元组新增命令形式:插入一条指定元组值的元组
insert into 表名 [(列名[,列名]…)] value (值[,值]…);
批量数据新增命令形式:插入子查询结果中的若干条元组。待插入的元组由子查询给出。
insert into 表名 [(列名[,列名]…)] 子查询;
示例:
Insert Into Teacher (Tnumber, Tname, Dnumber, Salary) value (“005”, “张三”, “03”, “1250”);
Insert Into St (Snumber, Sname) Select Snumber,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 ‘%伟’;
元组删除Delete命令:删除满足指定条件的元组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表达式];
如果Where条件省略,则删除所有元组。
示例:删除自动控制系的所有同学。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Dnumber in (Select Dnumber From Dept Where Dname = ‘自动控制’);
删除有四门不及格课程的所有同学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Snumber in (Select Snumber From SC Where Score < 60 Group by Snumber Having Count(*) >= 4);
元组更新Update命令:用指定要求的值更新指定表中满足指定条件的元组的指定列的值。
Update 表名 Set 列名 = 表达式|(子查询)[[, 列名=表达式|(子查询)]…] [Where 条件表达式];
如果Where条件省略,则更新所有的元组。
示例:将所有教师工资上调5%
Update Teacher Set Salary = Salary * 1.05;
将所有计算机系的教师工资上调10%
Update Teacher Set Salary = Salary * 1.1 Where Dnumber in (Select Dnumber From Dept Where Dname = ‘计算机’ );
修正数据库:修正数据库的定义,主要是修正表的定义
修正基本表的定义
alter table tablename
[add {colname datatype, … }] //增加新列
[drop {完整性约束名}] //删除完整性约束
[modify {colname dataype, …}] //修改列定义
示例:在学生表Student(Snumber char(8) not null, Sname char(8), Ssex char(2), Sage integer, Dnumber char(2), Sclass char(6)) 基础上增加两列Saddr,PID: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addr char(40), PID char(18);
将上例表中Sname列的数据类型增加两个字符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Sname char(10);
删除学生姓名必须取唯一值的约束
Alter Table Student Dorp Unique (Sname);
撤销基本表
Drop Table 表名
同样可以撤销数据库
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
指定当前数据库
Use 数据库名;
关闭当前数据库
Close 数据库名;
数据库授权
语法形式:
Grant 权限 on 表名 to 用户名;
权限有:Select,Update,Insert,Delete,Exec,Dri;
对呗授权的用户,要先称为该数据库的使用者,即要把用户加到数据库里,才能授权。
现实中很多情况需要进行下述条件的判断:
- 集合成员资格:某一元素是否是某一集合的成员。
- 集合之间的比较:某一个集合是否包含另一个集合。
- 集合基数的测试:测试集合是否为空;测试集合是否存在重复元组。
子查询:出现在Where子句中的Select语句被称为子查询(subquery),子查询返回了一个集合,可以通过与这个集合的比较来确定另一个查询集合。
三种类型的子查询:(NOT)IN-子查询; θ \theta θ-Some/ θ \theta θ-All子查询;(NOT)EXISTS子查询。
基本语法:
表达式 [Not] In (子查询)
语法中,表达式的最简单形式就是列名或常数。
语义:判断某一表达式的值是否在子查询的结果中。
示例:列出张三和王三同学的所有信息。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in (‘张三’, ‘王三’);
列出选修了001号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umber,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number in**(Select Snumber From SC where Cnumber = ‘001’)**;
非相关子查询:内层查询独立进行,没有色剂任何外层查询相关信息的子查询。
相关子查询:内层查询需要依靠外层查询的某些参量作为限定条件才能进行的子查询,外层向内层传递的参量需要使用外层的表名或表别名来限定。
示例:求学过001号课程同学的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Stud Where Snumber (Select Snumber From SC Where Snumber=Stud.Snumber and Cnumber=’001‘);
基本语法:
表达式 θ \theta θ Some (子查询)
表达式 θ \theta θ All (子查询)
语法中, θ \theta θ是比较运算符:
<
,>
,>=
,<=
,=
,<>
。语义:将表达式的值与子查询的结果进行比较:
- 如果表达式的值至少与子查询结果的某一值相比较满足比较关系,则表达式 θ \theta θ Some (子查询)的结果便为真。
- 如果表达式的值与子查询结果的所有值相比较满足比较关系,则表达式 θ \theta θ All (子查询)的结果便为真。
示例:找出工资最低的教师姓名。
Select Tname From Teacher Where Salary <= all (Select Salary From Teacher);
找出001号课程成绩不是最高的所有学生的学号。
Select Snumber From SC Where Cnumber = "001" and Score < Some (Select Score From SC Where Cnumber = “001”);
需要注意的“等价变换”:
如下两种表达方式含义是相同的
表达式 = Some (子查询)
表达式 in (子查询)
另外
表达式 <> all (子查询)
表达式 not in (子查询)
是等价的。
基本语法:
[not] Exists (子查询)
语义:子查询结果中由于元组存在
示例:检索选修了赵三老师主讲课程的所有同学的姓名
Select DISTIN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exists (Select ***** From SC, Course, Teacher Where SC.Cnumber = Course.Cnumber and SC.Snumber = Student.Snumber and Course.Tnumber = Teacher.Tnumber and Tname = “赵三”);
然而not exists却可以实现很多新功能,
示例:检索学过001号教师主讲的所有课程的所有同学的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not exists --不存在 ( SELECT * From Course --有一门001教师的主讲课程 Where Course.Tnumber='001' and not exists --该同学没学过 ( SELECT * From SC Where Snumber=Student.Snumber and Cnumber=Course.Cnumber ) );
上述语句的意思:不存在有一门001号教师主讲的课程该学生没有学过
Select-From-Where语句中,Select子句后面不仅可是列名,而且可是一些计算表达式或聚集函数,表明再投影的同时直接进行一些运算
Select 列名|expr|agfunc(列名) [[, 列名|expr|agfunc(列名)]...] From 表名1 [,表名2...] [Where 检索条件];
- expr可以是常量、列名或由常量、列名、特殊函数及算术运算符构成的算术运算式。特殊函数的使用需要结合子DBMS的说明书。
- agfunc()是一些聚集函数。
示例:求有差额(差额>0)的任意两位教师的薪水差额
Select T1.Tname as TR1, T2.Tname as TR2, t1.Salary-T2.Salary
From Teacher T1, Teacher T2
Where T1.Salary > T2.Salary;
示例:依据学生年龄求出学生的出生年份,当前是2022年
Select S.Snumber, S.Sname, 2022-S.Sage+1 as Syear
From Student S;
SQL提供了5个作用再简单列值集合上的内置聚集函数agfunc,分别是:
COUNT(求个数)、SUM(求和)、AVG(求平均)、MAX(求最大)、MIN(求最小)
示例:求教师的工资总额。
Select Sum(Salary) From Teacher;
示例:求数据库课程的平均成绩
Select AVG(Score) From Course C, SC
Where C.Cname='数据库' and C.Cnumber = SC.Cnumber
分组:SQL可以将检索到的元组按照某一条件进行分类,具有相同条件值的元组划到一个组或一个集合中,同时处理多个组或集合的聚集运算。
基本语法:
Select 列名|expr|agfunc(列名) [[, 列名|expr|agfunc(列名)]...] From 表名1 [,表名2...] [Where 检索条件] [Group by 分组条件];
分组条件可以是
- 列名1,列名2 …
示例:求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Select Snumber, AVG(Score) From SC Group by Snumber; --按照学号进行分组,即学号相同的元组划到一个组中并求平均值。
求每一门课程的平均成绩
Select Cnumber, AVG(Score) From SC Group by Cnumber; --按照课程号进行分组,即课程号相同的元组划到一个组中并求平均值。
聚集函数是不允许用于Where子句中的:Where子句是对每一元组进行条件过滤,而不是对集合进行条件过滤。
分组过滤:若要对集合(分组)进行条件过滤,即满足条件的集合/分组留下,不满足条件的集合/分组剔除。
**Having子句,又称分组过滤子句。**需要Group by子句支持,换句话没有Group by子句,便不能有Having子句。
Select 列名|expr|agfunc(列名) [[, 列名|expr|agfunc(列名)]...] From 表名1 [,表名2...] [Where 检索条件] [Group by 分组条件 [Having 分组过滤条件]];
示例:求不及格课程超过两门的同学的学号
Select Snumber From SC Where Score < 60 Group by Snumber Having Count(*) > 2;
Where子句中不能出现求最大求最小统计相关的东西。
求有两门以上不及格课程同学的学号及其平均成绩
Select Snumber, AVG(Score) From SC Where Snumber in --找出符合条件的学生学号 (Select Snumber From SC Where Score < 60 Group by Snumber Having Count(*)>2) Group by Snumber;--通过学号分组计算
SQL语言:并运算UNION,交运算INTERSECT,差运算EXCEPT。
基本语法形式:
子查询 {Union [ALL] | Intersect [ALL] | Except [ALL] 子查询}
通常情况下自动删除重复元组(不带ALL)。若要保留重复元组,则需要带ALL。
示例:求学过002号课或003号课的同学的学号。
Select Snumber From SC Where Cnumber='002'
UNION
Select Snumber From SC Where Cnumber='003';
--或
Select Snumber From SC Where Cnumber='002' or Cnumber='003';
但有时也不能完全转换成不用UNION的方式
如,已知两个表Customers(CID,Cname,City,Discnt),Agents(AID,Aname,City,Percent)求客户所在的或者代理商所在的城市。
Select City From Customers
UNION
Select City From SC Where Agents;
空值是其值步子到、不确定、不存在的值;
数据库中有了空值,会影响许多方面,如影响聚集函数运算的正确性,不能参与算术、比较或逻辑运算等。
在SQL标准中,空值被用一种特殊的符号Null来标记,使用特殊的空值检测函数来获得某列的值是否为空值。
空值检测: is [not] null (测试指定列的值是否为空值)
示例:找出年龄值为空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is null;
--为什么不写成=null,因为null不能进行运算和比较。
先行DBMS的空值处理方案:
- 除is [not] null之外,空值不满足任何查找条件;
- 如果null参与算术运算,则该算术表达式的值为null;
- 如果null参与比较运算,则结果可视为false,部分可以看成unknown;
- 如果null参与聚集运算,则除count(*)之外其他聚集函数都忽略null。
关系代数中,有连接运算,又分为 θ \theta θ连接和外连接
标准SQL语言中连接通常是采用
Select 列名 [[, 列名]...] From 表名1,表名2, ... [Where 检索条件];
即相当于采用 π 列名 , . . . , 列名 ( σ 检索条件 ( 表名 1 × 表名 2 × . . . ) ) \pi_{列名,...,列名}(\sigma_{检索条件}(表名1\times 表名2\times ...)) π列名,...,列名(σ检索条件(表名1×表名2×...)) 。
SQL的高空语法中引入了内连接于外连接运算,具体形式:
Select 列名 [[, 列名]...] From 表名1[NATURAL] [INNER | {LEFT|RIGHT|FULL} [OUTER]] JOIN 表名2 {ON 连接条件|Using (Colname{,Colname ...})} [Where 检索条件];
上书的连接运算有两部分构成:连接类型和连接条件
连接类型(四选一) 连接条件(三选一) inner join natural left outer join on <连接条件> right outer join using(Col1, Col2, …,Coln) full outer join /
(1)连接中使用 natural
出现在结果关系中的两个连接关系在公共属性上取值相等,且公共属性只出现一次。
(2)连接中使用 on<连接事件>
出现在结果关系中的两个连接关系的原则取值满足连接条件,且公共属性出现两次。
(3)连接中使用 using(Col1, Col2, …,Coln)
(Col1, Col2, …,Coln)是两个连接关系的公共属性的子集,元组在(Col1, Col2, …,Coln)上取值相等,且(Col1, Col2, …,Coln)只出现一次。
示例:求所有教师的任课情况并按教师号排序(没有课程的教师也需要列在表中)
--(Inner Join )错误的 因为会丢失没有课程的老师
Select Teacher.Tnumber, Tname, Cname
From Teacher Inner Join Course
ON Teacher.Tnumber = Course.Tnumber
Order By Teacher.Tnumber ASC;
--(Left Outer Join )左连接不会丢失没有课程的老师
Select Teacher.Tnumber, Tname, Cname
From Teacher Left Outer Join Course
ON Teacher.Tnumber = Course.Tnumber
Order By Teacher.Tnumber ASC;
三级模式两层映像结构
对应概念模式的数据在SQL中被称为基本表(Table),而对应外模式的数据称为视图(View)。视图不仅包含外模式,而且还包含其E-C映像。
视图需要“先定义,再使用”,视图的定义:
定义视图:
Create view 视图名 [[, 列名]...] as 子查询 [with check option];
- 如果视图的属性名缺省,则默认为子查询结果中的属性名;也可以显示知名其所拥有的列名。
- with check option 指明当对视图进行insert、update、delete时,要检测进行的对应操作的元组是否满足视图定义中子查询定义的条件表达式。
示例:定义一个视图CompStud为计算机系的学生,通过该视图可以将Student表中其他系的学生屏蔽掉。
Create View CompStud AS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Dnumber in (Select Dnumber From Dept
Where Dname='计算机' ));
示例:定义一个视图Teach为教师任课的情况,吧Teacher表中的个人隐私方面的信息,如工资等屏蔽掉,仅反应其教纳闷可学分多少。
Create View Teach AS
(Select T.Tname C.Cname Credit
From Teacher T, Course C
Where T.Tnumber = C.Tnumber);
使用视图:定义号的视图,可以像Table一样,再SQL各种语句中使用。
示例检索主讲数据库课程的教师姓名,我们可以适应Teach。
Select T.Tname From Teach T
Where T.Cname='数据库';
对视图查询的本质实际上是将对视图的查询转化成对应的基本表的查询。
SQL视图的更细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因视图不保存数据,对视图的更新最终要反映到对基本表的更新上,而有时,视图定义的映射是不可逆的。
示例1:
Create View S_G(Snumber, Savg)
AS (Select Snumber, AVG(Score)
From SC Group by Snumber);
如何要进行下面的更新操作?
Update S_G Set Savg = 85 Where Snumber='98030101';
显然上述映射是不可逆的,是无法通过视图对基本表进行更新的,所以无法实现。
示例2:
Create View ClassStud(Sname,Sclass)
AS (Select Sname, Sclass From Student);
如何进行下面的更新操作?
Insert Into ClassStud Values ('张三', '980301');
上述更新操作仍然是不可实现的,因为缺少Student的主键Snumber。
SQL视图更新的可执行性
- 如果视图的select目标列包含聚集函数,则不能更新。
- 如果视图的select子句中适应了unique或distinct,则不能更新。
- 如果视图中包括了group by子句,则不能更新。
- 如果视图中包括精算术表达式计算出来的列,则不能更新。
对于由单一Table子集构成的视图,即如果视图时从单个基本表使用选择、投影操作到处的,并且包含了基本表的主键,则可以更新。
--撤销视图
Drop View 视图名;
数据库完整性(DB Integrity)是指DBMS应保证DB的一种特性——在任何情况下的正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广义完整性:语义完整性、并发控制、安全控制、DB故障恢复等。
狭义完整性:专指语义完整性,DBMS通常有专门的完整性管理机制与程序来处理语义完整性问题。
数据库完整性管理的作用:
- 防止和避免数据库中不合理数据的出现
- DBMS应尽可能地自动防止DB中语义不合理现象
完整性约束条件(完整性约束规则)的一般形式
Integrity Constraint ::= (O, P, A, R)
- O:数据集合:约束的对象?
- P:谓词条件:什么样的约束?
- A:触发条件:什么时候检测?
- R:响应动作:不满足时怎么办?
按约束对象分类
施加于某一列上,对于给定列上所要更新的某一后选址是否可以接受进行约束条件判断,这是独立进行的。(说人话,约束每一列的取值)
施加于关系/table上,对于给定table上所要更新的某一候选元组时否可以接收进行约束条件判断,或是对一个关系中的若干元组和另一个关系中的若干元组间的联系是否可以接受进行约束条件判断。(说人话,同一行不同列之间的值可能会存在某种约束关系)
按约束来源分类
来自于模型的约束,例如函数依赖约束、主键约束(实体完整性)、外键约束(参照完整性),只关心数值相等与否、是否允许空值等;
来自于用户的约束,如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关心元组或属性的取值范围。例如:Student表中的Sage属性值在15和40之间等。
按约束状态分类
要求DB在任一时候均满足的约束;例如Sage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大于0而小于150.
要求DB从一状态变为另一状态时应满足的约束;例如工资只能升,不能降。
SQL语言支持如下几种约束
列完整性——域完整性约束
表完整性——关系完整性约束
触发器
静态约束形式:
Integrity Constraint ::= (O, P, A, R)
O:列或者表
P:需要定义
A:更新时检查(默认)
R:拒绝(默认)
在SQL中使用Create Table
实现静态约束的定义,Create Table
有三种功能:定义关系模式、定义完整性约束和定义物理存储特性。
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
- 列完整性
- 表完整性
CREATE TABLE 表名
( (列名 数据类型 [DEFAULT{default_constant|NULL}]
[col_constr{col_constr ...}] |,table_constr
{,{列名 数据类型 [DEFAULT{default_constant|NULL}]
[col_constr{col_constr ...}] |,table_constr}
}));
--col_constr:列约束
--table_constr:表约束
一种约束类型,对单一列的值进行约束
{NOT NULL| --列值非空
[CONSTRAINT constraintname] --为约束名,以便后续撤销
{UNIQUE --列值唯一
|PRIMARY KEY --列为主键
|CHECK(search_cond) --列值满足条件,条件只能使用当前列值
|REFERENCES tablename [(colname)] --定义为外键,指向另一个表的某一列
[ON DELETE{CASCADE|SET NULL}] } }
--引用另一表tablename的列colname的值,如果有ON DELETE CASCADE或ON DELETE SET NULL语句,则删除被引用表的某列值v时,要将本表该列值为v的行删除或列值更新为null,缺省为无操作。
Col_constr列约束:只能应用在单一列上,其后面的约束如UNIQUE,PRIMARY KEY及search_cond只能是单一列唯一、单一列为主键、单一列相关。
示例:假设Ssex只能取{“男”,“女”},1<= Sage<=150,Dnumber是外键。
CREATE TABLE Student(Snumber char(8) not null unique, Sname char(10),
Ssex char(2) CONSTRAINT ctssex CHECK (Ssex="男" or Ssex="女"),
Sage integer CHECK(Sage>=1 and Sage<150),
Dnumber char(2) REFERENCES Dept(Dnumber) ON DELETE CASCADE,
Sclass char(6));
一种关系约束类型,对多列或元组的值进行约束
[CONSTRAINT constraintname] --为约束名,以便后续撤销
{UNIQUE (colname{,colname...}) --几列混合在一起的值是唯一的
|PRIMARY KEY (colname{,colname...}) --几列联合为主键
|CHECK(search_cond) --元组多列值共同满足条件,仅为同一元组的不同列值
|FOREIGN KEY (colname{,colname...}) --定义为外键,指向另一个表的某一列
|REFERENCES tablename [(colname{,colname...})]
[ON DELETE CASCADE] }
Table_constr列约束:是应用在关系上,及对关系的多元或元组进行约束,列约束时其特例。
示例:在上面基础上添加表约束,Snumber为主键。
CREATE TABLE Student(Snumber char(8) not null unique, Sname char(10),
Ssex char(2) CONSTRAINT ctssex CHECK (Ssex="男" or Ssex="女"),
Sage integer CHECK(Sage>=1 and Sage<150),
Dnumber char(2) REFERENCES Dept(Dnumber) ON DELETE CASCADE,
Sclass char(6),
PRIMARY KEY (Snumber));
示例:CHECK种的条件可以是SELECT-FROM-WHERE内任何WHERE后的语句,包含了子查询。
CREATE TABLE SC
(Snumber char(8) CHECK(Snumber IN (SELECT Snumber FROM Student)),
Cnumber char(3) CHECK(Cnumber IN (SELECT Cnumber FROM Course)),
Score float(1) CONSTRAINT ctscore CHECK (Score>=0.0 and Score<=100.0));
--前两个CHECK相当外键的效果
Create Table中定义的表约束可以在以后根据需要进行册小或追加。撤销或最佳约束的语句时Alter Table(不同系统可能存在差异)
ALTER TABLE tblname
[ADD ({colname datatype [DEFAULT{default_const|NULL}]
[col_constr{col_constr...}] |,table_constr}
{, col_name ...}) ]
[DROP {COLUMN colname|(colname{,colname...})}]
[MODIFY(colname datatype
[DEFAULT {default_const|NULL}] [[NOT] NULL]
{,colname...} )]
[ADD CONSTRAINT constr_name]
[DROP CONSTRAINT constr_name]
[DROP PRIMARY KEY];
示例:撤销SC表中ctscore约束(未命名的约束是不能撤销的)
ALTER TABLE SC
DROP CONSTAINT ctscore;
示例:若要再对SC表中的score进行约束,比如分数在0-150之间,则可新增加一个约束。在Oracle中增加新约束,需要通过修改列的定义来完成
ALTER TABLE SC
MODIFY(Score float(1) CONSTRAINT nctscore CHECK(Score>=0.0 and Score<=150) );
有些DBMS支持独立追加约束,注意书写格式可能有差异,示例:
ALTER TABLE SC
ADD CONSTRAINT nctscore CHECK(Score>=0.0 and Score<=150) );
- 一个断言就是一个谓词表达式,它表达了希望数据库总能满足的条件;
- 表约束和列约束就是一些特殊的断言;
- SQL还提供了复杂表达的断言。其语法形式为:
CREATE ASSERTION<assertion-name> CHECK<predicate>
- 当一个断言创建后,系统将检测器有效性,并在每一次更新中测试更新是否违反改断言。
断言测试增加了数据库维护的负担,小心使用复杂的断言。
示例:
TABLE:
borrower(customer_name,loan_number,…) //客户及其贷款
account(account_number,…,balance) //账户及其余额
depositor(account_number, customer_name) //客户及其账户
loan(loan_number, amount) //每一笔贷款
“每一笔贷款,要求至少一位借款者账户中存有最低数目的余额,如1000元。”
CREATE ASSERTION balance CONSTRAINT CHECK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loan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borrower, depositor, account
WHERE loan.loan_number=borrower.loan_number
AND borrower.customer_name=depositor.customer_name
AND depositor.account_number=account.account_number
AND account.account_number>=1000 )));
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静态完整性,需要通过触发器来实现,其约束形式如下:
Integrity Constraint ::= (O, P, A, R)
O:需要定义
P:需要定义
A:需要定义
R:需要定义
Create Table中的表约束和列约束基本上都是静态的约束,也基本上都是对单一列或单一元组的约束(尽管有参照完整性),为实现动态约束以及多个元组之间的完整性约束,就需要触发器技术Trigger。
Trigger是一种过程完整性约束(相比之下啊,Create Table中定义的都是非过程性约束),是一段程序,该程序可以在特定的时刻被自动触发执行,比如再一次更新操作之前执行,或在更新操作之后执行。
基本语法:
CREATE TRIGGER trigger_name BEFORE|AFTER
{INSERT|DELETE|UPDATE [OF colname{,colname...}]}
ON tablename [REFERENCING corr_name_def{,corr_name_def ...}]
[FOR EACH ROW|FOR EEACH STATEMENT]--[对更新操作的每一条结果|整个更新操作完成]
[WHEN (search_condition)]
{statement
|BEGIN ATOMIC statement;{statement;...} END}
--FOR EACH ROW:对每一行;FOR EEACH STATEMENT对每一条SQL语句。
触发器Trigger意义:当某一时间发生(Before|After),对该事件产生的结果(或是每一元组,或者是整个操作的所有元组),检查条件search_condition,如果满足条件,则执行后面对程序。条件或程序段中引用的变量可用corr_name_def来限定。
事件:BEFORE|AFTER{INSERT|DELETE|UPDATE...}
- corr_name_def的定义
{ OLD [ROW] [AS] old_row_corr_name --更新前的旧元组命名别名为 | NEW [ROW] [AS] new_row_corr_name --更新后的新元组命名别名为 | OLD TABLE [AS] old_table_corr_name --更新前的旧Table命名别名为 | NEW TABLE [AS] new_table_corr_name --更新后的新Table命名别名为 }
- corr_name_def将在检测条件或后面的动作程序段中被引用处理。
示例一:设计一个触发器当进行Teacher表更新元组时,使其工资只能升不能降
CREATE TRIGGER teacher_chgsal BEFORE UPDATE OF salary
ON Teacher
REFERENCING NEW x, OLD y
FOR EACH ROW WHEN(x.Salary<y.Salary)
BEGIN
raise_application_error(-20003,'invalid salary on update');
--词条语句为Oracle的错误处理函数
END;
--#################################################
Integrity Constraint ::= (O, P, A, R)
O:约束对象为Teacher表中的Salary对象
P:谓词是x.Salary<y.Salary
A:触发时间 BEFORE UPDATE 更新前
R:触发动作,BEGIN和END闭包内容
示例二:假设Student(Snumber,Sname, SumCourse),SumCourse为该同学已学习课程的门数,初始值为0,以后每选修一门都要对其增1,设计一个触发器自动完成上述功能。
CREATE TRIGGER sumc AFTER INSERT ON SC
REFERENCING NEW ROW newi
FOR EACH ROW
BEGIN
UPDATE Student SET SumCourse=SumCourse+1
WHERE Snumber=:newi.Snumber;
END;
示例三:假如Student(Snumber,Sname,Sage,Ssex,Sclass)中某一学生要变更其主码Snumber的值,如使原来的98030101变更为98030131,此时SC表中该同学已选课记录的Snumber也需要随其改变。设计一个触发器完成上述功能
CREATE TRIGGER updSnumber AFTER UPDATE OF Snumber ON Student
REFERENCING OLD oldi, NEW newi
FOR EACH ROW
BEGIN
UPDATE SC SET Snumber=newi.Snumber WHERE Snumber=oldi.Snumber;
END;
数据库安全性是指DBMS应该保证的数据库的一种特性(机制或手段):免受非法、非授权用户的使用、泄露、更改或破坏。数据库安全性管理涉及许多方面(法律、伦理、制度、数据安全等)
自主安全性机制:存取控制(Access Control)
通过权限再用户之间的传递,使用户自主管理数据库安全性。
强制安全性机制:
通过对数据和用户强制分类,使得不同类别用户能过访问不同类别的数据
推断控制机制:
防止通过历史信息推断除不该被其知道的信息;
防止通过公开信息(通常是一些聚集信息)推断出私密信息(个体信息),通常再一些由个体数据构成的公共数据库中此问题尤为重要。
数据加密存储机制:
通过加密、解密保护数据,密钥、加密/解密方法与传输。
DBMS将权利和用户(账户)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访问规则表,依据该规则表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
AccessFile ::= (S, O, t, P)
- S:访问主体(用户)
- O:访问对象
- t:访问权利
- P:谓词
S这个用户再满足P的条件下对O这个对象有t这个访问权利。
自主安全性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存储矩阵
存储矩阵:每行代表每个主体S的权限t,每列代表每个对象O的权限t,交叉即可得,对应主体S在对应对象O处得权限t。(没有谓词P,因为加入P后会使结构国务院复杂)。
第二种:视图
视图是安全性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视图可以限制用户对关系中某些数据项的存取,例如:
CREATE EmpV1 as SELECT * FROM Employee; --视图1 CREATE EmpV2 as SELECT Pname, Dnumber FROM Employee; --视图2
通过视图可将数据访问对象与谓词结合起来,限制用户对关系中某些元组的存取,例如:
CREATE EmpV3 as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Pnumber=:UserId; --视图3 CREATE EmpV4 as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Head=:UserId; --视图4 --这里的WHERE负责实现谓词的功能
SQL的安全控制:
- SQL语言包含了DDL,DML和DCL。数据库安全控制是属于DCL范畴
- 授权机制—自主安全性;视图的运用
关系级别(普通用户)<-- 账户级别(程序员用户)<–超级用户(DBA)
- (级别1)Select:读
- (级别2)Modify:更新
- Insert:插入
- Update:更新
- Delete:删除
- (级别3)Create:创建(创建表空间、模式、表、索引、视图等)
- Create:创建
- Alter:更新
- Drop:删除
级别搞的权力自动包含级别低的权力。
授权命令
GRANT {all PRIVILEGES|privilege {,privilege ...}}
ON [TABLE] tablename|viewname
TO {public|user-id {, user-id}}
[WITH GRANT OPTION];
-- user-id,某一用户账户,由DBA创建的合法账户
-- public,允许所有有效用户使用授予的权利
--privilege是下面的权利:
--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ALL PRIVILEGES
--WITH GRANT OPTION选项是允许被授权者传播这些权利。
收回授权命令
REVOKE {all PRIVILEGES|privilege {,privilege ...}}
ON tablename|viewname
FROM {public|user-id {, user-id}}
--实例:
REVOKE SELECT ON employee FROM UserB;
授权过程
第一步:由DBA创建DB,并为每一个用户创建一个账户:
假定建立了五个用户:UserA,UserB,UserC,UserD,UserE。
第二步:DBA授予某用户账户级别的权利:
假定授予UserA。
第三步:具有账户级别的用户可以创建基本表或视图,它也自动成为该表或该视图的属主账户,拥有该表或该视图的所有访问权利:
假定UserA创建了Employee,则UserA就是Employee表的属主账户。
第四步:拥有属主账户的用户可以将其中一部分权利授予另外的用户,该用户也可以将权利进一步授权给其他的用户:
假定UserA将读权限授予UserB,而UserB又将其拥有的权限授予UserC,如此将权利不断传递下去。
注意授权的传播范围:
- 传播范围包括两个方面:水平传播数量和垂直传播数量
- 水平传播数量是授权者的再授权用户数目(树的广度);
- 垂直传播数量是授权者传播给被授权者,再被传播给另一个被授权者…(树的深度)。
- 有些系统提供了传播范围控制,有些并没有提供,SQL标准中也没有限制。
强制安全性通过数据对象进行安全性分级:
绝密(Top Secret),机密(Secret),可信(Confidential)和无分类(Unclassified)
同时对用户也进行上述的安全性分级
从而强制实现不同级别用户访问不同级别数据的一种机制
强制安全性机制的实现
DBMS引入强制安全性机制,可以通过扩展关系模式来实现
关系模式:R(A1:D1, A2:D2, … , An:Dn)
对属性和元组引入安全性分级特性或称分类特性
R(A1:D1, C1, A2:D2, C2, … , An:Dn, Cn, TC)
其中C1,C2, … ,Cn分别为属性D1,D2, … ,Dn的安全分类特性;TC为元组分类特性
交互式SQL语言有很多优点:
- 记录集合操作;
- 非过程性操作:指出要做什么,而不需要指出怎样做;
- 一条语句就可实现复杂查询结果
然而交互式SQL本身有很多局限性:
- 专业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但是对于普通用户很困难,交互式不方便编写应用程序;
- 特别复杂的检索结果难以用一条交互式SQL语句完成,此时需要结合高级hi语言中经常出现的顺序、分支和循环结构来帮助处理;
因此
高级语言+SQL语言
- 既继承高级语言的过程控制性;
- 又结合SQL语言的复杂结果集操作的非过程性;
- 同时又为数据库操作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操作方式:通过应用程序进行操作。
嵌入式SQL语言
- 将SQL语言嵌入到某一种高级语言中使用;
- 这种吗高级语言,如C/C++,Java,PowerBuilder等,又称宿主语言(Host Language);
- 嵌入在宿主语言中的SQL与前面介绍的交互式SQL又有一些不同的操作方式。
示例:交互式SQL语言
SELECT Sname,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张三';
示例:嵌入式SQL语言
exec sql select Sname, Sage into :vSname, :v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张三';
— exec sql 引导 SQL 语句:提供给C编译器,一边对于SQL语句预编译成C编译器可识别的语句。
— 增加一个 into 子句:该句子用于指出接收SQL语句检索结果的程序变量。
— 由冒号引导的程序变量,如:
:vSname
、:vSaghe
。---- 其他。
高级语言、嵌入式SQL语、DBMS、DB之间的联系:
- 问题1:高级语言如何连接数据库和断开连接?
- 问题2:如何将高级语言程序的变量传递给嵌入式SQL语句?
- 问题3:嵌入式SQL语句如何被DBMS执行?
- 问题4:如何将SQL检索到的结果传递回高级语言程序进行处理?
- 问题5:静态SQL语句中的常量如何更换为变量?
- 问题6:高级语言程序如何知道SQL语句的执行状态,是否发生错误?
- 问题7:动态SQL,如何依据条件动态构造SQL语句,但欲访问的表名和字段名对编程者是已知的?
- 问题8:动态SQL,如何依据条件动态构造SQL语句,但欲访问的表名和字段名对编程者是未知的?
在嵌入式SQL语句中可以出现宿主语言所使用的变量:
exec sql select Sname, Sage into :vSname, :v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specName;
这些变量需要特殊声明
exec sql begin declare section;
char vSname[10], specName[10] = "张三";
int vSage;
exec sql end declare section;
变量声明和赋值中,需要注意:
- 宿主程序的字符串长度硬币字符串类型字段的长度多1;
- 宿主程序变量类型与数据库字段类型之间是有些差异的,有些DBMS可支持自动转换,有些不能。
声明的变量可以在宿主程序中赋值,然后传递给SQL语句的Where等子句中,以使用SQL语句能够按照指定的要求(可变化的)进行检索。
- 在嵌入式SQL程序执行前,首先要与数据库进行连接;
- 不同DBMS,具体链接语句的语法略有差异;
- SQL标准中建议的连接语法为:
exec sql connect to ${target-server} as ${connect-name} user ${user-name}; //或 exec sql connect to default; //Oracle exec sql connect to ${:user_name} identifed by ${:user_pwd}; //DB2 UDB exec sql connect to ${mydb} user ${:user_name} using ${:user_pwd};
- SQL标准中建议的断开连接语法为:
exec sql disconnect ${connect-name}; //或 exec sql disconnect current; //Oracle exec sql commit release; //exec sql rollback release; //DB2 UDB exec sql connect reset; //exec sql disconnect current;
SQL语句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有提交和册小语句才能确认其操作结果。
SQL执行的提交:
exec sql commit work;
SQL执行的撤销:
exec sql rollback work;
为此,很多DBMS都涉及了捆绑提交/撤销与断开连接在一起的语句,以保证在断开连接之前用户确认提交或撤销先前的工作。
事务
概念:
- 从应用程序员的角度:是一个存取或改变数据库内容的程序的一次执行,或者说一条或多条SQL语句的一次执行被看作一个事务。事务一般是由程序员提出,因此有开始和结束,结束前需要提交或撤销。
- 在嵌入式SQL程序中,任何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都会引发一个新事务的开始,只要该程序当前没有正在处理的事务。而事务的结束是需要程序员通过commit或rollback确认的。
- 从DBMS角度: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控制数据操作的一种手段,通过这一手段,应用程序员将一系列的数据库操作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操作和控制,一边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提供一致性状态转换的保证。
事务的特性:ACID——具有ACID性质的若干数据库基本操作的组合被称为事务。
原子性Atomicity:DBMS能够保证事务的一组更新操作是原子不可分的,即对DB而言,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一致性Consostency:DBMS保证事务的操作状态是正确的,符合一致性的操作规则,特使进一步由隔离性来保证的。
隔离性Isolation:DBMS保证并发执行的多个事务之间互相不受影响。
持久性Durability:DBMS保证已经提交的事务的影响是持久的,被撤销事务的影响是可恢复的。
一段嵌入式SQL的示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EXEC SQL INCLUDE SQLCA;
int main() {
EXEC SQL BEGIN DECLARE SECTION;
//获取数据库服务名serv可以执行sql命令
//select global_name from global_name
//或者 select instance_name from v$instance
VARCHAR usr[20],pass[20],serv[20];//usr用户名,pass密码,serv数据库服务名
char emp_name[20];
int emp_id;
EXEC SQL END DECLARE SECTION;
strcpy(usr.arr,"test01");
usr.len=(unsigned short)strlen((char *)usr.arr);
strcpy(pass.arr,"111111");
pass.len=(unsigned short)strlen((char *)pass.arr);
strcpy(serv.arr,"orcl");
serv.len=(unsigned short)strlen((char *)serv.arr);
EXEC SQL CONNECT :usr IDENTIFIED BY :pass USING :serv;
//判断是否连接到数据库
if(sqlca.sqlcode) {
printf("ORA-ERROR: sqlca.sqlcode=%d\n",sqlca.sqlcode);
exit(0);
}
printf("Connect!\n");
printf("please input id:");
scanf("%d",&emp_id);
//查询语句
EXEC SQL SELECT emp_id , emp_name into :emp_id,:emp_name from emp where emp_id=:emp_id;
printf("Name=%s\n", emp_name);
EXEC SQL COMMIT WORK RELEASE;
printf("Disconnect!\n");
return 0;
}
检索的单行结果,可以将结果直接传送到宿主程序的变量中。例如:
exec sql select Sname, Sage into :vSname, :v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specName;
检索多行结果,则需要使用游标(Cursor)
- 游标是指向某检索记录集的指针;
- 通过这个指针的移动,每次读一行,处理一行,再读一行,直到处理完毕。
- 读取一行操作是通过
Feth...into
语句实现的:每一次Fetch,都是先向下移动指针,然后再读取;- 记录集有结束标识EOF,用来标记后面已没有记录了。
**游标(Cursor)**的使用:
**游标(Cursor)**的使用需要先定义、再打开(执行)、接着一条接一条处理,最后再关闭。
//声明游标
exec sql declare ${cur_student} cursor for
select Sno, Sname, Sclass from Student where Sclass=='035101';
//打开游标
exec sql open ${cur_student};
//执行游标
exec sql fetch ${cur_student} into :vSno, :vSname, :vSclass;
... ...
//关闭游标
exec sql close ${cur_student};
游标可以一次定义,多次打开(执行),多次关闭。
标准的游标始终是自开始向结束方向移动的,每fetch一次,向结束方向移动一次;一条记录自能被访问一次;再次访问该记录自能关闭游标后重新打开。
ODBC是一种跨平台的DB操作平台,它在应用程序与实际的DBMS之间提供了一种通用接口,许多实际的DBMS并不支持可滚动游标,但通过ODBC可以使用该功能。
--定义 可滚动的游标
EXEC SQL DECLARE cursor_name [INSENSITIVE] [SCROLL] CURSOR
[WITH HOLD] FOR Subquery
[ORDER BY result_column [ASC|DESC] [,result_columnname ...]
[FOR READ ONLY|FOR UPDATE OF columnname columnname] ...];
--使用 可滚动的游标
EXEC SQL FETCH
[NEXT|PRIOR|FIRST|LAST|[ABSOLUTE|RELATIVE] value_spec]
FROM cursor_name INTO host-variable [, host-variable ...];
--NEXT 向结束方向移动一条;
--PRIOR 向开始方向移动一条;
--FIRST 回到第一条;
--LAST 移动到最后一条;
--ABSOLUT value_spec 定向检索指定行的位置 value_spec取值1到当前记录最大值;
--RELATIVE value_spec 相对点给钱记录向前或向后移动 value_spec为正(前)负(后)。
EXEC SQL DELETE FROM tablename [corr_name]
WHERE search_condition;
EXEC SQL DELETE FROM tablename [corr_name]
WHERE CURRENT OF cursor_name;
EXEC SQL UPDATE tablename [corr_name]
SET columnname=expr [, columnname=expr ...]
WHERE search_condition;
EXEC SQL UPDATE tablename [corr_name]
SET columnname=expr [, columnname=expr ...]
WHERE CURRENT OF cursor_name;
EXEC SQL INSERT INTO tablename [(columnname [, columnnam,...])]
[VALUES (expr [,expr,...]) | subqurey];
状态:是嵌入式SQL语句的执行状态,尤其指一些出错状态;有时程序要知道这些状态并对这些状态进行处理。
嵌入式SQL程序中,状态驳回及处理有三部分构成
- 设置SQL通信区:ui版在嵌入式SQL程序的开始处变设置
exec sql include sqlca;
- 设置状态捕获语句:在嵌入式SQL程序的任何位置都可设置;可多次设置;担忧作用域
exec sql whenever sqlerror goto report_error;
- 状态处理语句:某一段程序以应对SQL操作的某种状态
report_error:exec sql rollback;
SQL通信区:SQLCA
- SQLCA是一个已被声明过的具有C语言的结构形式的内存信息区,其中的成员变量用于记录SQL语句执行的状态,变于宿主程序读取与处理;
- SQLCA是DBMS(执行SQL语句)与宿主程序之间交流的桥梁之一。
捕获语句:EXEC SQL WHENEVER condition action;
WHENEVER语句的作用是设置一个“条件陷阱”,该条语句会对其后面的所有有EXEC SQL语句所引起的对数据库系统的调用自动检查它是否满足条件(由 condition 指出)。状态如下:
- SQLERROR:检测是否有SQL语句出错。具体意义依赖于特定的DBMS;
- NOTFOUND:执行某一SQL语句后,没有相应的结果记录出现;
- SQLWARNING:不是错误,但应该引起注意的条件。
如果满足condition,则要采取一些动作(由action指出):
- CONTINUE:忽略条件或错误,继续执行;
- GOTO 标号:转移到标号所指示的语句,去进行相应的处理;
- STOP:终止程序运行、册小当前工作、断开数据库连接;
- DO函数或者CALL函数:调用宿主程序的函数进行处理,函数返回后用引发该condition的EXEC SQL语句之后的语句继续执行。
作用域:该条语句会对其后面的所有有EXEC SQL语句,一直到程序中出现另一条相同条件的WHENEVER语句为止,后面的将覆盖前面的。
典型DBMS系统记录状态信息的三种方法
状态记录:
- sqlcode:典型DBMS都提供一个sqlcode变量来记录器质性sql语句的状态但是不同DBMS定义的sqlcode值所代表的状态意义可能是不同的,需要查阅相关的DBMS资料来获取其含义。
sqlcode == 0 //成功调用 sqlcode < 0 //出现错误 sqlcode > 0 //出现警告
- sqlca.sqlcode:支持SQLCA的产品一般要在SQLCA中填写sqlcode来记录上述信息;除此之外,sqlca还有其他状态信息的记录;
- sqlstate:有些DBMS提供的记录状态信息的变量是sqlstae或sqlca.sqlstate。
- 静态SQL特点:SQL语句在程序中已经按要求写好,只需要把一些参数通过变量(高级语言程序语句中不带冒号)传送给嵌入式SQL语句即可(嵌入式SQL语句中带冒号);
- 动态SQL特点:SQL语句可以咋程序中动态构造,形成一个字符串,如下面例子中的sqltext,然后再交给DBMS执行,交给DBMS执行时仍旧可以传递变量。
#include
exec sql include sqlca;
exec sql begin declare section;
char user_name[] = "Scott"; char user_pwd[] = "tiger";
/** 动态SQL语句构造的字符串 **/
char sqltext[] = "delete from customers where cid=\'c006\'";
exec sql end declare section;
int main()
{
exec sql commit release; return 0;
exec sql connect :user_name identified by :user_pwd;
/** 执行动态SQL语句 **/
exec sql execute immediate :sqltext;
exec sql commit release; return 0;
report_error: print_dberror(); exec sql rollback release; return 1;
}
**动态构造SQL语句时应用程序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手段。**例如:编写有用户决定检索条件的用用程序。
如SQL语句已经倍构造在host-variable字符串变量中,则:
- 立即执行语句:运行时编译并执行
EXEC SQL EXECUTE IMMEDIATE :host-variable;
- Prepare-Execute-Using 语句:PREPARE语句先编译,编译后的SQL语句允许动态参数,EXECUTE语句执行,用USING语句将动态参数值传送给编译好的SQL语句。
EXEC SQL PREPARE sql_temp FROM :host-variable; ... ... EXEC SQL EXECUTE sql_temp USING :cond-variable;
问题8:动态SQL,如何依据条件动态构造SQL语句,但欲访问的表名和字段名对编程者是未知的?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又称为系统目录(System Catalogs)
- 是系统维护的一些表或视图的集合,这些表或视图存储了数据库中各类对象的定义信息,这些对象包括Create语句定义的表、列、索引、视图、权限、约束等,这些信息又称数据库的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
- 不同DBMS术语不一样: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Oracle))、目录表(DB2 UDB)、系统目录(INFORMIX)、系统视图(X/Open)。
- 不同DBMS中系统目录存储方式可能是不同的,但会有一些信息对DBA公开。这些公开的信息,DBA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SQL命令来检索。
数据字典的内容构成:
数据字典通常存储的是数据库和表的元数据,即模式本身的信息:
数据字典的结构:
也是存储在磁盘上的关系;
转为内存高效访问设计的特定数据结构;
Relation_metadata=(relation_name, number_of_attributes,
storage_organization, location);
Attribute_metadata=(attribute_name, relation_name, domain_type, position, length);
... ...
SQLDA:SQL Descriptor Area,SQL描述符区域。
- SQLDA是一个内存数据节后,内可装载关系模式的定义信息,如列的数目,每一列的名字和类型等等。
- 通过读取SQLDA信息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的动态SQL的处理。
- 不同DBMS听过的SQLDA格式并不是一致的。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on)ODBC是一种标准,不同语言的应用程与不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通讯的标准。
- 一组API,支持应用程序与数据库服务器的交互;
- 应用程序通过调用ODBC API,实现
- 与数据服务器的连接
- 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SQL命令
- 一条一条的提取数据库检索结果中的元组传递给应用程序的变量
- 具体的DBMS提供一套驱动程序,级Driver库函数,供ODBC调用,以便实现数据库与应用程序的连接。
ODBC应用前,需要确认具体的DBMS Driver被安装到ODBC环境中,当应用程序调用ODBC API时,ODBC API会调用具体DBMS Driver库函数,DBMS Driver库函数则与数据库服务器通讯,执行相应的请求动作并返回检索结果。
ODBC应用程序首先要分配一个SQL环境,在产生一个数据库连接句柄。
应用程序使用SQLConnect(),打开一个数据库连接,SQLConnect()的具体参数:
connection handle
,连接句柄the server
,要连接的数据库服务器the user identifier
,用户password
,密码SQL_NTS
,类型说明前面的参数是空终止的字符串
应用程序使用SQLExecDirect()向数据库发送SQL命令;
使用SQLFetch()获取产生的结果元组;
使用SQLBindCol()绑定C语言变量与结果中的属性;
当获取一个元组时,属性值会自动地传送到相应地C语言变量中
SQLBindCol()的参数:
- ODBC定义的stmt变量,查询结果中的属性位置
- SQL到C的类型变换,变量的地址
- 对于类似字符数组一样的可变长度类型,应给出;
# 变量的最大长度 # 当获取到一个元组后,实际长度的存储位置 # 注:当返回实际长度为负数,说明是一个空值
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on
JDBC是一组Java版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提供了Java应用程序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连接和通讯能力。
JDBC API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