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永动机还是飞机?

      “巴菲特每天早餐时看8份报纸,”“拿破仑一年看4000本书”,“比尔盖茨最遗憾的是少年时代没有学速读,”……

      怎么样,是不是有一种找到了葵花宝典的感觉?想不想赶紧学会,然后称霸武林?

      我第一次接触速读,是在2016年7月份,文章开头的话是我当时在QQ群里看到的。有人在群里发速读的文章和训练图,点开看了以后很心动,就下载了文章和训练图,按照上面的说明开始练习。练了三个月,感觉自己卡在一眼半行的水平,于是在某宝上买了一套速读视频教程。坚持每天训练,不夸张的说,在那一个月里,如果哪天太忙,没来得及训练速读,我会省出吃饭的时间来补上。一周后,我能够一眼看一行了,不知道是心理暗示还是什么原理,觉得自己看书比以前快多了。后来向一目两行、三行进军。

      再后来我发现自己卡在一眼一行了,可能是刚开始的心理暗示消失了,大多数时候一眼一行还不能全部理解,怎么努力都无法突破这个瓶颈。

      因为四个月后要考一级建造师,就把速读先放一边了。但心里仍放不下,真的像是“分手了还爱着她”的朦胧感觉。在备考的过程中,我没有刻意训练记忆,用的是最原始、最笨的记忆方法,把一句话拆成一个一个的词,然后想像眼前有一块屏幕,一个一个词的字体在屏幕上飘过。这样很慢,但是记的牢。在复习了三个多月后,由于工作需要,我必须学五笔。我用了一个小时就把字根全记住了。当时我也很诧异,就产生了一种模糊的感觉,为什么我用这种原始的方法却能提高记忆力呢?

      通过了考试,我还是忘不了速读。于是我又在网上开始搜索资料,发现了一本叫 “10倍速影像阅读法”的书,然后开始练习。但我始终学不会书中讲的“软眼”。又把速读放下了。

      过了三个多月,QQ群里有一位教速读的老师,300元教影像阅读。我掏了学费,然后一天就学会了软眼。那种兴奋,不亚于新交了女朋友。后来发现看书速度还是没有提高到书中说的程度,因为书里说可以将阅读速度提高到原来的5到10倍,而我只是比没学速读时提高了大概0.5倍。

      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声音:“这样不求理解而只求快,即使是读了,又和没读有什么两样呢?去年考证的时候,没有刻意练背书的速度,因为天天背,后来在学五笔字根的时候,一小时就背会了。可见,欲速则不达是真理。所以,以后这种不求理解的速读练习,还是先告一段落吧,等哪天有科学研究证据证明这种速读是可行的时候,再学。另外,那种教人怎么从书中挑重点的快速阅读方法是要学的,因为上学时老师的的一个作用是给学生划重点(当然,老师解惑的作用更大,但不是本文讨论范围),所以,挑出书中重点,就相当于把书变薄了,可以节省下来读非重点内容的时间。读书快的人,有一种可能,是因为读的多了,知识储备量大,再读其他书,相当于在原有知识体系内填充新的东西,自然比知识不成体系或者体系不完善的人快。

      得到专栏里的几位大咖,对速读的态度是这样的。何帆老师说,一位学了速读的朋友,在用很短的时间读了《战争与和平》之后,说“那是一本关于俄国的书。”罗胖老师说万维钢老师是他见过的读书最快的人,但万老师读书也是一边听读书软件,一边用眼睛看,只不过是把语音调成倍速模式,他的速度不过是正常人的3-4倍。李笑来老师曾说过鄙视一切快速阅读,而且反复强调只字不差的阅读。

      上述几位老师,都是当今时代相当成功的人士,至少在普通人眼里是这样。他们都没有练成一目十行的本事,这难道是因为上帝真的像吴军老师说的那样,偏爱笨人?速读究竟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可否通过练习,在不降低理解率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

      我不确定,我很迷茫。

      我心淡然,我心失落。

      我爱过了,我该走了。

      对于速读,我目前的态度是这样的:因为不确定该如何做决定,我要先分析现状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可以接受,就保持现状,至少现状不算太差;如果感觉现状很糟糕,那就做出改变,现状已经很差了,再差一点也不会更坏到哪里去。对目前用传统的方法读书我是能接受的,虽然慢了点,但是每天都可以学到新的知识,我很开心。所以我选择保持现状。与此同时,我会在手机上存一个一年后的提醒,提醒自己在一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是否须要练速读。因为好事是不怕晚的,如果速读真的有用的话,一年以后再练也不会晚。说不定,到时候会有脑科学的研究结论,可以帮我做决。

      速读,你是永动机吗?如果是,对不起,我不能奋不顾身的追求你,因为,理智可以战胜我的情绪。

      速读,你是1903年之前的飞机吗?如果是,那就得先委屈你一下了,因为我不能也不想成为第一个发明飞机的人,我只想做第一批乘客中的一员。

你可能感兴趣的:(速读,永动机还是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