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文字,读《文字小讲》就够了

能在兽骨上刻字,多么神 奇的想法。大家都知道,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蕞早文献记录。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并于2017年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我想这也是我们的骄傲。

王小波曾经说,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思想、语言、文字,是一体的,假如念起来乱糟糟的,意思也不会好——这是蕞简单的真理,但假如没有前辈来告诉我,我怎么会知道啊。

著 名作家余秋雨也说,人类成熟文明的传承,主要是靠文字。这说明文字对于人类是多么重要。

既然我们和孩子天天和文字打交道,那文字的由来和演变,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呢?

专于甲骨文研究的文字学家许进雄所著的《文字小讲》,挑选了100个汉字进行了讲解,主题分别是服饰、出行、农事、人体、居住、工业、娱乐、器物8个方面。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甲骨文的字形讲解了古人造字创意、缘由和演变到至今的过程。将文字背后的社会、政 治、制度、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地域风俗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趣味丛生。

这100个文字的字形变化,都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展示,从商代的甲骨文到两周的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然后到现代的楷书。

介绍甲骨文时,个人感觉很像我们小时候的小人书呢,也特别稀罕里面的甲骨象形文字,个个像金豆子宝贝,其中的字也会让你醍醐灌顶,这个字原来是这样来的!

这本书不同于别的书地方,就在于太容易理解不说,读着让人好像是看一部中国风的动画小短片,有200幅古朴的插画,每篇文章还附有一张文物照片,非常有代入感。

就拿日常人体篇第 二个“自”字,写的就是人的鼻子的形状,从书中甲骨文真的可以看出有点鼻子的形状,但现在的文字可能看不出来鼻子的影子。

蕞早时“自”很像鼻子,后来加了声符“畀”就变成了现在的“鼻”。书中说“自”是描画人的鼻子形状,把鼻梁、鼻翼的画出来了,鼻梁上的皱纹可以是一条或者二条。

可能是人的鼻翼弯弯曲曲不好画,索性那时候的古人就画成了直线,就不那么传神了。

鼻子有了,嗅觉自然就产生出来。鼻子一定在人的头顶上,而狗(犬)在鼻子的下面,因为狗的嗅觉比人高明,所以借用狗的嗅觉来表达。

接着书中又讲了狗是怎么成为人类的伙伴的,狗的生活特性,狗的驯化特点等。

再拿“大”字来讲,甲骨文好像有点是人的样子,那怎么人就是感觉大了呢?

原来古时候和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就是人类自己,那时候人们想到,小孩子的身躯比较小,大人的身躯比较大,所以就以大人的正面形象表达大的概念,可以看出这个“大”字是表意字,而不是象形字。

有大就有小,“小”字一定比“大”字容量小,古人就用细小的沙粒来表达这个字,但由于太细小的点容易忽视看不见,后来就把笔画拉长了。

汉字文字的演变,经历了三千年多的历史,如今现在的文字已经脱去了原来的面目,不过,依然能从每个字中依稀看到它的意思,好似轻声诉说当时远古人们生活和他们的情感故事。

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文字知识,这里的篇幅有限,就让我们在《文字小讲》里,回到远古洪荒时代,我们的文明古国,一解文字秘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解文字,读《文字小讲》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