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享的内容是关于心理学。
其实最近连续阅读的两本书都是与心理学相关的,且阅读下来感觉两本其实是可以合在一起分享的,干脆就在这一期一起说好了。
当然首先要说的一点就是我说这两本可以合在一起说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
它俩有很多极其相似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是重复,差别就在于只不过我看的第二本感觉内容会比第一本多一些,像是略微扩展了一点。
所以这里首先想另外提醒大家的就是,阅读或者买书的时候,特别是像想要集中选取某一方面的书的话,需要仔细选择,最好选择XXX著的这种书,而XXX编著的书籍会有许多的是搜集的非原创的信息,另外查看豆瓣评分推荐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标准,豆瓣有时候评分很严格,但这样的严格对于阅读来说当然是好事。
所以这两本书实际上我感觉只阅读了一本半的量。
因为会有半本重复内容,有点可惜,但从另一方面讲其实也是有些部分等于阅读两次,印象更深刻,也算另一种好的方面吧。
好,那么接下来是分享。
书中其实对于实际生活中的你如何去利用心理学并没有讲述,两本更多的是举例说明有些什么心理学上的概念,然后研究它,分析相关表现。
所以基本上你会了解到的是很多概念,比如说归因理论,定位效应,约拿情结,搭便车效应等等。
不过确实会突然明白生活中有些人为什么会有某种行为了,能有很好的理由去解释了。
两本书里都涉及到了微表情微行为之类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多。
部分内容让我觉得有些益处,但有些内容却感觉有些自相矛盾,因为有的一个表情,可以代表很多意思,甚至是不同的相反的两个意思,所以有些就算看了,你将它对应到生活里可能还是发现不了到底哪个才是对的。
比如书中一定要分为眼球骨碌碌地转动,然后还有另外的眼球不时乱转,眼球不时左右转动,他们所指代的意义又不同,让人很是容易迷茫,而且这种过多的分类却又没有什么证明也让人有时觉得缺乏准确性,不能完全让人信服。
不过看了两本书,还是会有所收益的。以下是几大点我的收获。
1.关于如何分辨假笑和真笑的区别。两者都会有嘴角上翘,上扬的特征,但眼角不会骗人,真笑时眼轮匝肌会运动收缩,所以眼角会下弯,甚至出现眼角皱纹,这里的肌肉人为刻意去控制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准确的参考标准。
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不看人的嘴,看人的眼睛,真笑是能够看出笑意的。
2.不信嘴,信身体的肢体语言。理由很简单,语言是经过大脑编织的,可能精心伪装过,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后出来的语言,而身体动作有时是因为生理反应,同时是在大脑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没有修饰和掩饰就展现出来,真实性会更高。特别是在言行不一致,产生矛盾的时候,肢体语言的可信度会更高。
书中一句话,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其可信度越高。其实举例子就很好理解,书中有一个例子我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比如说言语中不断符合你,觉得你说的很好的人,桌子底下脚却一直踮着,不停抖动着,朝着别的方向?其实对方心里极有可能是想走了,对你连连称好可能只是客气之举。只不过是大脑编织语言去了,而脚在不受管理的情况下,出卖了真实想法。
3.最后这一点摘取于书中的一个概念所引发的自己的思考,也是自己觉得在有些紧急情况下可能会有用的,虽然可能是老生常谈,但不可忽视。
首先旁观者效应是什么呢?它指的就是围观者越多,能施以援助的人越少。
接下来是一个问题。
当你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帮助时,你会怎么做?
可能人很自然的一个想法就是直接喊出"救命,帮帮我"对吧?
但因为旁观者效应这个概念,需要再提醒一下,你需要更具体向某一对象求救才行。其原因就是多人在场时,责任会被分散,任何人都觉得应该会有人去援助,而因为大部分人不采取行动,很多人们也许就从众按兵不动了,那么你有可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
而当你选择某一特定对象,责任不扩散,对方也会产生一种责任,如果不帮助你,结局如果产生了坏影响,对方最后可能会有极大的负罪感,为了不会有这种负罪感,会促使对方产生行动援助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我就列举了以上三点啦,希望对大家有用。
然后还想小小啰嗦一下,因为每个人看书可能会抓住不同的重点,所以一定要有阅读的习惯!!自己去阅读书籍也会得到很多!
你想想,人家写书花费了很多心力心血,你只要花几小时甚至几小时不到的时间就能有机会领会别人的成果,这是多么值得的事情。
真的,一定记得阅读。
有个好的阅读习惯的维持,一定是好事的。
那么这一期就到这里啦~
喜欢的话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Hersss,除了阅读还有更多有意思的东西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