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志添加到控制台,有以下子节点:
例如:
Xml代码
%-4relative [%thread] %-5level %logger{35} - %msg %n
把日志添加到文件,有以下子节点:
例如:
Xml代码
testFile.log
true
%-4relative [%thread] %-5level %logger{35} - %msg%n
滚动记录文件,先将日志记录到指定文件,当符合某个条件时,将日志记录到其他文件。有以下子节点:
rollingPolicy 滚动策略,主要有TimeBasedRollingPolicy和FixedWindowRollingPolicy两种,下面分别说一下:
1.TimeBasedRollingPolicy: 最常用的滚动策略,它根据时间来制定滚动策略,既负责滚动也负责出发滚动。有以下子节点:
必要节点,包含文件名及“%d”转换符, “%d”可以包含一个java.text.SimpleDateFormat指定的时间格式,如:%d{yyyy-MM}。如果直接使用 %d,默认格式是 yyyy-MM-dd。
RollingFileAppender 的file字节点可有可无,通过设置file,可以为活动文件和归档文件指定不同位置,当前日志总是记录到file指定的文件(活动文件),活动文件的名字不会改变;如果没设置file,活动文件的名字会根据fileNamePattern 的值,每隔一段时间改变一次。“/”或者“\”会被当做目录分隔符。
可选节点,控制保留的归档文件的最大数量,超出数量就删除旧文件。假设设置每个月滚动,且
2.FixedWindowRollingPolicy: 根据固定窗口算法重命名文件的滚动策略。有以下子节点:
必须包含“%i”例如,假设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和2,命名模式为 mylog%i.log,会产生归档文件mylog1.log和mylog2.log。还可以指定文件压缩选项,例如,mylog%i.log.gz 或者 没有log%i.log.zip
triggeringPolicy触发策略:
SizeBasedTriggeringPolicy: 查看当前活动文件的大小,如果超过指定大小会告知 RollingFileAppender 触发当前活动文件滚动。只有一个节点:
上面是基本概念的解释,下面说一些基本的使用
1.例如:每天生成一个日志文件,保存30天的日志文件。
logFile.%d{yyyy-MM-dd}.log
30
%-4relative [%thread] %-5level %logger{35} - %msg%n
2.例如:按照固定窗口模式生成日志文件,当文件大于20MB时,生成新的日志文件。窗口大小是1到3,当保存了3个归档文件后,将覆盖最早的日志。
test.log
tests.%i.log.zip
1
3
5MB
%-4relative [%thread] %-5level %logger{35} - %msg%n
另外还有SocketAppender、SMTPAppender、DBAppender、SyslogAppender、SiftingAppender,并不常用,这些就不在这里讲解了,大家可以参考官方文档。当然大家可以编写自己的Appender。
负责两件事,一是把日志信息转换成字节数组,二是把字节数组写入到输出流。
目前PatternLayoutEncoder 是唯一有用的且默认的encoder ,有一个
例如:
%-4relative [%thread] %-5level %logger{35} - %msg%n
转换符的作用
c {length } lo {length } logger{length } |
输出日志的logger名,可有一个整形参数,功能是缩短logger名,设置为0表示只输入logger最右边点符号之后的字符串。 Conversion specifier Logger name Result
|
|||||||||||||||||||||
C {length } class {length } |
输出执行记录请求的调用者的全限定名。参数与上面的一样。尽量避免使用,除非执行速度不造成任何问题。 | |||||||||||||||||||||
contextName cn |
输出上下文名称。 | |||||||||||||||||||||
d {pattern } date {pattern} |
输出日志的打印日志,模式语法与java.text.SimpleDateFormat 兼容。 Conversion Pattern Result
|
|||||||||||||||||||||
F / file | 输出执行记录请求的java源文件名。尽量避免使用,除非执行速度不造成任何问题。 | |||||||||||||||||||||
caller{depth}caller{depth, evaluator-1, ... evaluator-n} | 输出生成日志的调用者的位置信息,整数选项表示输出信息深度。 例如, %caller{2} 输出为: 0 [main] DEBUG - logging statement Caller+0 at mainPackage.sub.sample.Bar.sampleMethodName(Bar.java:22) Caller+1 at mainPackage.sub.sample.Bar.createLoggingRequest(Bar.java:17) 例如, %caller{3} 输出为: 16 [main] DEBUG - logging statement Caller+0 at mainPackage.sub.sample.Bar.sampleMethodName(Bar.java:22) Caller+1 at mainPackage.sub.sample.Bar.createLoggingRequest(Bar.java:17) Caller+2 at mainPackage.ConfigTester.main(ConfigTester.java:38) |
|||||||||||||||||||||
L / line | 输出执行日志请求的行号。尽量避免使用,除非执行速度不造成任何问题。 | |||||||||||||||||||||
m / msg / message | 输出应用程序提供的信息。 |
|||||||||||||||||||||
M / method | 输出执行日志请求的方法名。尽量避免使用,除非执行速度不造成任何问题。 | |||||||||||||||||||||
n | 输出平台先关的分行符“\n”或者“\r\n”。 | |||||||||||||||||||||
p / le / level | 输出日志级别。 | |||||||||||||||||||||
r / relative | 输出从程序启动到创建日志记录的时间,单位是毫秒 | |||||||||||||||||||||
t / thread | 输出产生日志的线程名。 | |||||||||||||||||||||
replace(p ){r, t} | p 为日志内容,r 是正则表达式,将p 中符合r 的内容替换为t 。 例如, "%replace(%msg){'\s', ''}" |
格式修饰符,与转换符共同使用:
可选的格式修饰符位于“%”和转换符之间。
第一个可选修饰符是左对齐 标志,符号是减号“-”;接着是可选的最小宽度 修饰符,用十进制数表示。如果字符小于最小宽度,则左填充或右填充,默认是左填充(即右对齐),填充符为空格。如果字符大于最小宽度,字符永远不会被截断。最大宽度 修饰符,符号是点号"."后面加十进制数。如果字符大于最大宽度,则从前面截断。点符号“.”后面加减号“-”在加数字,表示从尾部截断。
例如:%-4relative 表示,将输出从程序启动到创建日志记录的时间 进行左对齐 且最小宽度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