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九洲芳文】精英培训二期

一、爱的包裹

自从春节没有回家,母亲一直装作若无其事,一直装作很坚强,却总忍不住和我们视频通话,给我们寄家乡的味道。

“三妹,今天给你寄了三个包裹,有艾叶粑粑、橙子、菜干……”昨天下午,我接到了母亲在快递点打过来的电话。

是母爱,让一位曾经在苦难的岁月里,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分用的花甲老人,竟然不计快递费合不合算,通过包裹邮寄着她对远方儿女子孙们的思念和牵挂,求得内心的一份踏实和安宁。

昨晚,三个爱的包裹,竟然进入了我的梦里,让我辗转反侧难眠。爱的包裹虽在途中,可是母亲的爱早已包裹全身。

我认为母亲是特意赶到元宵节前寄家乡的味道,她是用轰轰烈烈地行动表达着:“她爱着的女儿,想念着女儿,但一切思念之痛都强忍在心里 。”

其实家里昨天很冷,母亲是顶着寒冷,挑着一担重重的箩筐,一步步挪了快递点。

细想到这些,让我想起朱自清的《背影》里,描写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只为给儿子买几个橘子,朱自清看到这一幕时,忍不住泪流满面,而我静心细想母亲所做的一切,也是禁不住泪流满面。

儿行千里母担忧,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痛的领悟,都在母亲真心实意的举动里显得清澈透明。

让我也明白了,我给母亲的爱,永远比不上母亲给我的爱。

二、糖炒汤圆

朋友圈早被元宵刷屏,各种祝福的话语里,都会配图一碗汤圆。

其实早在购春节物品时,我就在超市顺手拿了二袋汤圆,为过元宵做准备。

早上煮来吃,味蕾里除了留下黑芝麻馅很甜的感觉,就别无他想。我突然很想念母亲做的糖炒汤圆。

糖炒汤圆是把不带馅的汤圆,翻炒熟至表皮微焦,再放入糖水里焖,待焖到收汁时再撒入白芝麻翻炒,最后色香味俱全时就出锅。

印象里,糖炒汤圆只有过节才吃得上。母亲站在灶台前挥舞着锅铲翻炒着,满锅的汤圆像在跳舞的圆球球上上下下跳动着。父亲负责确保灶台里的火力均匀,慢慢地加入柴火,我和姐姐们咽着口水,眼睛跟着满锅跳动的汤圆上下移动。

待香气四溢出锅时,每人均匀地分得一碗,欢喜和满足驻入心里,糖炒汤圆成了想念时会咽口水的美食。

中午时,母亲抢在我之前拨通了视频电话,她说今天元宵节,记得吃汤圆 。我说想吃她以前做的糖炒汤圆,母亲听后哈哈大笑,继而一五一十的告诉我糖炒汤圆的做法,其实我是想说很想她,想吃她亲手做的糖炒汤圆……

三、那年元宵

元宵节每年如期而至,其实我最想念的是父母都在身边一起过的元宵节,这样美好的记忆,神奇地储存在了脑海里,即使1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记忆犹新。

记得那年春节,母亲破天荒的同意和父亲一起在我家过年。因为老家有大姐撑着门户,母亲一直觉得那才是她的家,过年也要在家过才好。

那年的元宵节是个晴朗的日子,很温暖。小区举办了热闹的搓汤圆比赛活动。母亲兴致很高,拖着我一起去参赛。

其实我一直是个手笨的人,做手工的速度不快,这一点真不像母亲的女儿。

一声哨响,母亲麻利地搓起了汤圆,我也想搓快一点,却有些手忙脚乱,最后我和母亲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其实基本都是母亲的功劳。

抱着奖品的母亲,骄傲又自豪,一路笑呵呵地和邻居们打着招呼,背后留下一串串开心的笑声。

那晚父亲下厨,做了丰盛的晚餐,过了一个最快乐的元宵节。

那段时间父母都在,每天下班看到乐呵呵的他们,让我觉得无比的幸福和踏实。父亲突然重病离开后,我们心里多了一道口子,从此觉得月圆人不圆,过节反而容易触景伤情,有些害怕过节。

写到最后

(唐)宋之问《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

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俗话说过了元宵就是过完年。吃完汤圆,希望天上月圆,地下人圆,不管身处何方,都希望新的一年圆圆满满!


【九洲芳文】精英特训营(二期)专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逢佳节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