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直吹

/林屿真

最近在看一本书,不对,很多本书。其中一本是the wind is passing through/风从何处来。我很喜欢它的序对于书名的解释。

风正在穿过,穿堂风,在这个穿堂风的世界上,害怕被刮跑,消失,消失得干干净净,所以总想留下点儿什么,这是最温柔的地方。哪怕他们说的什么也不是,也是我们总想留下点儿什么的证明

这是一直写东西的原因,也是一直想要坚持的事情,虽然很久没发过公众号了,但是自己总是在备忘录上写着一些即时的想法与句子,有一天总会和大家见面的,就算什么也不是,也是我总想留下点什么的证明。

表达欲被很多文献/PPT/实验而压抑了,因为忙到没有时间去思考?来上海这么久我好像也只会用及时的快乐来填补这颗飘荡的心。最近我看到好多优秀的女性,她们来自科研/传媒/商界,反而我这个快25岁的人,却还是一个小孩心态。今年三月八日,告诉自己想成为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有影响力从容自信。我的文字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解析,在快25年的人生里面,我常常用这样姿态来审视自己。


去年今日,参加完复试的我哭着收拾资料,有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与终于结束之后的平静。5月8日接收到招生办老师发的信息又开始开心地流泪,真的有一种一切都在变好的征兆。那个时候的我也并不知道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但总是有所期待无限憧憬的。一年过去,我还在路上,这一年的成长或者改变,我好像还是以前的自己,似乎也不再是了。

1.每天要对抗的除了巨大工作量的实验、文献,还有前所有未有之孤独与焦虑。

如果说,在成都的我是围绕在爱里陪伴里关怀里,那么在上海我就在深深的孤独焦虑与漂泊感当中。当然在这里不是想要释放负能量,我只是讲这是异地求学的一种常态,学会与这种感受和平共处,学会处理自己的感受与情绪,这是我这一年来收获最多的一点。

以前的我是连一个人去食堂吃饭都不愿意的,现在我敢一个人下了课跑到淮海中路吃晚餐、一个人去预约护肤、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晚上害怕走夜路从心里直打鼓到可以一个人做末班地铁穿城做实验;以前总会有个人天地的旁观者陪伴者分享者,现在我会为没人注视的生活而精心筹备;同时会有点落寞但也清楚认识到,企图从他人身上获得所谓安全感所谓期望,总是会让人失望的,所以不如期待自己。


再说焦虑,因为不知道自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做成什么样的事而感到压力。

研究生群体常态是焦虑着的,从课题设计到实验方案,从实验操作到数据分析,从实验结果到实验讨论,从数据分析到书写文章,从文章投递到文章接收。每一个过程,都要一点一点探索,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失败重来再重来,前路如何无人知晓,像是在荒野里自己设计图纸,伐木造船的冒险家,有朝一日终于造好,放进大海里让汹涌波涛来考验这条船能走多远能走多久。

所以我们焦虑,焦虑实验方向不对方案出错,焦虑千辛万苦做了实验但结果失败不理想,焦虑写不出文章又焦虑写出来文章被拒……

不只是我们,其实那个群体又是容易的呢。无时无刻不在对抗着这种焦虑,并且我知道无法避免,索性就不再想着。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结束后复盘原因,不再苛责自己,积极面对坦然接受,怀着一阶段过去后,就要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的心态。现在整体来看,我的实验进展还是很顺利的,事物的发展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是螺旋上升的。


2.无效社交的噪杂与脆弱

现在是2021年5月8日凌晨4;07,睡了一觉醒了,脑子里浮现太多事情,都是不好的事情。我想说很多话,可是现在却找不到一个人说,仿佛现在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并且慢慢离开我。网上的联系太微弱了,这种交流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一直裹挟着我,我孤独到觉得这个世界不真实。我想要逃离?不,明明是我费尽心思地离开了原来的生活呀,来到这里拥有新的生活的呀。为什么现在还是想逃离呢。

我一定要找到原因,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酷。

以前有一点点的空隙,我就会用来网上聊天,好像想要抓住什么来证明自己,想要交流想要羁绊,可是,这样的方式太过于浮躁脆弱,一击即散。我想要放弃微信社交,想要从网络世界逃出来,那里太过于嘈杂,我开始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我失去创作欲,只有空落落的无人回应的分享欲。

写作欲望总是在我情绪化的表达中最为明显,我的能力飘忽不定,不能稳定输出。这不是一个好作者该有的状态,并且如果我想要成为一个作家,那就应该坚持去做,专业稳定输出。一事无成,难道不应该先着眼于自己的成长吗?花太多心思在一段关系上面,纠结于得到的关心太少,企图在别人身上得到精神安慰总是不太明智的。


最近在看《自卑与超越》,又更进一步认识自己,对抗着也接受着,鸡血着也佛系着,不论什么状态,都在路上,努力生长。

时间慢慢悠悠却从不停留,愿好。

最后:风一直在吹,趁七月还未来临,要快点实现自己研究生的第一个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一直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