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文化写作(修订版)

阿牛静木:夜行者主编,中学时代开始写作

反侵蚀能力

当我每写下一个字一首诗时就意味着我必须要重新去认识诗歌,重新进行诗歌写作上认知构建,我必须要对之前的认知进行一番重新的审视,估量。我知道这是我诗歌写作构建的必要性,我要放弃之前的写作模式。这是每个诗歌写作者该持有的诗写态度,因为一个写作者长期进行某种范式写作训练必然会导致诗写内部机制的脱落,老化。这里面有个思维侵蚀问题,就像一只已经被驯服的狮子,它的一些原生性,本能会被格式化掉,一旦成型必然会成为诗写者的梦魇,进又进不去,逃又逃不出,而且这种固化模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磨掉诗人的激情,直到诗人彻底被侵蚀掉。而这个症状差不多是每一个诗人的境遇,诗龄越长,问题就越严重,而且完全摆脱十分困难,为什么中国当代诗人能持续创造下去的那么少吗?很多诗人会在某段时期创造的阀域十分强,但过了这个阶段就有像一个皮球样偃旗息鼓?这就是来自于自身或外部环境的侵蚀能力。那么在诗歌写作中我们如何抵抗这种侵蚀能力?按我个人来看第一点是‘撞生’,什么是撞生?就是两种文化,两块宝石(以硬对硬),两种思想,两种哲学,两个人……,相互撞击所擦出的花火,不断撞击,不断沉淀,留下根性上开出的花朵,这就是撞生的天命所在,正好契合开头的构建,所以当你想在写作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时首先要学会撞生。这是避免被侵蚀的最佳途径。第二是主动突击。如何做!①先要保持思想,觉识的敏锐性,这是你创造机制的所在地(也被定义为灵感),你要告诉自己在写作中不能自我麻痹被外部环境所麻痹,时刻做着着突击的准备。②构建。作为写作者你要具备构建的能力,而不是被时代,有效性,诗歌的固有属性所解构掉。③系统性。这也是创造的最后一步,建立成熟完善的诗歌体系,这是你的诗歌写作已经成型,就像一个坚固的堡垒再也无法被侵蚀掉。

20211101,大凉山夜行居。

可能性

诗歌写作从大的范畴来谈可以分为两种①模拟②创造。前者还处于初级的写作阶段更多的表现在一些不成熟的模仿机制上还不具备创造的过程,而第二种创造则是具备先锋意识且有较高的创造能力,一种自成体系的诗歌写作范式,也就是诗歌写作的可能性。以我个人来看诗歌写作就是一个提供可能的过程,你创造了什么?或者你为诗歌写作提供了什么?(修辞,新的言说方式……),到最后我们清楚能确认你诗人身份的也只有你的诗歌文本,你的文本为整个诗歌写作系统提供了什么!区分一个诗人重要与否,大诗人还是小诗人,只有一点那就是他(她)所提供作品的可能性,不是他获得了多少奖等等之类,而只有一点:可能性。当然大诗人身上应该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包容性,贡献性。大诗人之所以叫大诗人一点是他的文本为诗歌写作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而另外一点就是他的包容性,贡献性。我们还是回到诗歌写作的可能性话题,我最先用文字把根性写作理论呈现出来时找寻的就是一种可能性,一种新的光源,一种可以为诗歌写作提供可能的艺术创造,而这种创造赋予了它的独一无二性,不可模仿性,这就是根性写作的文字释意,它不是什么,它只是一种诗写的可能。纵观诗歌大师们的心灵谱系我们就会发现一点那就是他为世界诗歌写作所提供的可能,他所留下的诗文本,思想,就像一座矿(可能性),给后人诗歌写作提供了很多可能,这就是大师的伟大之处,越大的诗人它留下的可能性则越大。这里我还是具体谈谈根性写作的可能性,首先是语体上,它是一种新型的诗歌语体,其次它是一种具备冒犯精神,探险精神的诗歌写作,它不会因为某些外在的荣誉而放弃崇尚自由的精神,它不为任何人写作,它就像荒原上的精灵在黑夜里为自由而发光,发亮,最后它在写作中永远追求一种自我反驳的精神,永不重复,这就是它创造的一个过程,下面我还是进行一一分析解说。①探险性。这个探险性就像一支先锋队,先行者,必须在创造的路上,你只有不断进行探险才能看到更多毫无夸张的说就是生的希望,这就是一种天启般的力量。②冒犯性。优秀的诗歌永远走在读者的前面我永远持这种观点,古往今来皆如此。但权利太诱惑人了人们常常把诗歌当成了权利的附庸品,太多优秀的作品被埋没在权术之中,最后只能通过时间才能拯救出来得以面世。以上两点只是可能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很多,但这里省略重点谈谈它的内在精神品质的可能性,内在的精神品质我想用几个字表现出来那就是:想他人所想,思他人所思,后去他人之腐朽,创造写作,自成一派,成大师修为。①想他人之所想就是,你必须了解古今中外大师们对诗歌的看法,思想等,然后在这些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加深,引用。②创造写作。创造写作就是,把你所吸收的认知,知识诗思进行杂糅,后提炼,重新创造,重新认识,重新写作并提供一种可能。

20211101晚,大凉山夜行居。

向深处掘进

写诗对我意味着的是不断向黑暗深处掘进,而我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寻找诗歌写作的澄明之境。而这就是诗歌写作的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用诗思,意象,音阶,根性……打磨着我自己,我属于本体也属于喻体,只为追求一些能穿越时空的作品,本质上我是形而上的,我相信世界上那些被时间留下来了的作品也是形而上的。在写此文时有个词语一直在入侵着我的大脑,那种感觉非常陌生又感觉十分熟悉,迫使我放弃了一些不必要的经验,慢慢向黑暗掘进,因此我喜欢上了黑夜,一个人,思想,期待,失望,复活,死去,重组,然后又在文字中逼真的展示出来赋予他某种神秘的力量。这是我诗歌写作最理想的一种状态,就像死去了一样悄无声息,没人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只是一味的在黑暗深处掘进。诗歌写作就是一个不断向黑暗深处掘进的过程,其实我想说的是这就是一个诗想的过程,你可以诗化理论,诗化小说,诗化散文,在写作中你之需要记住一点即可,向深处掘进,向深处掘进不是让你融入黑暗而是借助或者利用黑暗寻找诗歌的澄明之境这才是最终的目的。那么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掘进?①形而下。形而下也就是你有形的生活,你要让你的生活柴米油盐包括你的遭际来解构你然后构建你,这也是人类不断在进步的一个过程。就像一个孤寂的人在喧嚣过后面临无尽的荒凉,你只管深入即可。②形而上。形而上智性的代名词,简单的说就是你要深入到黑暗的根部,构造天堂里的诗章。还有但这是两种大概的分法,或许这么说过于笼统,但我们只需要理解掘进黑暗的担承,这里所说的黑暗并非是一种物理转态而是你的遭遇,你的不幸,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它们时时刻刻都在重新构建,塑造着你,包括你的认知,你的看法,这种黑暗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就像一张帷幕只要一拉下来世界顷刻间陷入一种混沌之中。但越是这样你的内心是越宁静的,深远的,你认知之外的世界虽然一片黑暗,但是你的内心却是光明的,温暖的,这就是黑暗的力量,几乎是一种毁灭的能力,但这是每一个写作者必经历的,我们应该相信不是我们在写诗而是诗借助人把自己表达了出来而已,从这点看诗歌是有生命的,之所以这样我们更应该坚信黑暗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最终才能达到诗歌写作的澄明之境。在这里我再释意下‘黑暗’的泛意义。黑暗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状态,而是一种能量,这里的黑暗更多的是指你的精神,你的文化,你的认知,你的所见所闻,你的传统文化,人性的看法,本能,总之就是你对存在着的一切和二维(经验,超验)的看法,而这一切是你无法逃避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你必须要去面对,因为黑暗在塑造着你,黑暗无处不在,你只有向深处掘进再进行黑暗解构重组才能达到澄明之境,作为存在着的人我们无法摆脱黑暗所以我们只有掘进黑暗,走向诗歌的澄明之境。

20211102。大凉山夜行居。

黑暗与力量

上一小节谈了下诗歌写作中‘黑暗’的表现,这一节我就来谈谈诗歌写作中的黑暗的力量。具体的黑暗是什么?我们无法用词语去定义它,它有时候触手可及有时候又是那么的遥远,不可捉摸,它就像一只精灵让人喜让人怒,虽然无法用语词去定义它,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知道我需要它,我的生命离不开它,我的诗歌写作无法脱离它,它近乎于一种毁灭的力量这也是它的伟大之处,因为它的存在使我感到满足。狭隘的说这就是黑暗的力量,它就像一把钢刀不时敲击在我的身上,敲掉我的异化部分(伪善,神经……)还原我的人子之身,让我重新回到父母的身边,回到本元状态,自然诗写,而这个就非常重要了,什么是诗?尽管每一个写作者都会一套自己的说辞但永远不会改变的一点是:它的真实性,不乖禀不溺气。这就是黑暗的力量之一,它能让人从异化中走出来进行自然的诗性表达,尽管之前在一些文章中我也论及过,但方向上截然不同,以前是以传统姿态烛照未来,但是现在是以当下存在关照过去,这个变化太大了,这也是我沐浴黑暗过后才发生的转变,我的一切认知,诗歌,诗想,一切的一切都在面临着重组,这也是黑暗在我身上发生效益后的改变,也是黑暗的力量。下面我就进行突出的象征表述。①暴力。黑暗是具备一种暴力倾向的,当一个诗人只有在具备一定的条件,境界,他才能完全驾驭住黑暗的,而且能把这种力量在写作中表现出来,反之则会让人误入歧途,在存在这个周围失去重心,根性,到处漂浮,因为它太像一个漩涡了如果你能走出来则会进入诗歌写作的澄明之境,反之就会陷入无底的深渊。②催生力。催生力很重要尤其在写作中,它决定了你的写作是否有效,创造性,如果你就是一颗树那么黑暗就是雨,阳光,雪,冰雹,土壤……,就像一个人的一生,开花,结果。这也是一种宿命,而且无法回避,但在这也过程中黑暗始终伴随着你,催生或击打着你。③生命力。生命力是黑暗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它的起始点和回归点,它可以是哲学,你的诗想,认知,世间一切万物……但是你要控制好它,不能越界,这个越界是针对写作者个体而言,实质上黑暗是无边无际的,但是它是你存在的证明,所以可以说也是有边界的,你要在你的写作中找到三根(文化,立场,技巧或认知)的平衡点,找到新的生命源,而这就是黑暗的生命力,它永远鞭笞着让你从黑暗中汲取营养,从而形成你自身的某种诗歌写作力量,但是前提你要驾驭住黑暗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把这种隐形的力量变成你的写作动力,来源。这是黑暗在写作中最显著的三个表征,当然还有,但我在此文中只罗列这几点。最后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有失便有得,黑暗可以给我们创造动力也可以让我们失去本质,异化掉我们最本真的部分,这便是诗写的磁场,立根生命源。

20211103晚,大凉山夜行居。


根性写作几点说明

一、主体在场的根性写作

首先何为‘根性写作’,在我看来根本写作就是一种依托母族文化,用现代汉文表达再借鉴西方表达技巧的新诗歌语体,他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单向性写作:①简单的用现代汉语加几个具有母文化特色的意象诗歌写作。②脱离母文化虚无缥缈的高蹈写作。简而言之,就是人主体的不再场,比如生活在大凉山的彝族汉语诗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今天,全球一体化下,边缘文化几乎陷入了失语的尬旮境地,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不再去思考,诗写,熟视无睹,会不会陷入另外一种无效的,虚假的诗歌写作中去?就是言说主体的缺席,这或许也是导致我们的诗歌写作一直在重复的重要原因吧,这里请允许我啰嗦,进一步阐释‘主体缺席’的两层意思:a:普通上的“我”不再场b:“我”在场但和周围的事物没发生某种联系,第二种比较迷惑人,常常会给人以一种幻觉,以为自己昨天和今天写的是两首诗,其实不然,只要你认真思考一下,你都在重复着做同一件事情。上边的②和b是相对应的,我们都清楚,你生活在这片土地,或区域,那么你的人生轨迹必然和这里生发着某种联系,而有些诗人虽然人生活在这里但诗写却和这里没发生必然的联系,这种行为我们是不是可以视为是一种精神出轨的行为?

二、根性写作的背景

在论根性写作背景时,我想分两个大的环境来谈,第一、整个汉语诗歌环境,为什么呢?我们应该有这种意识,大师或者一个实力性诗人绝对是把汉语言写到,发挥到极致的人,彝族汉诗也如此,我们是用汉语表达的,所以必须研究每一个中国诗人,尤其一些具有前卫意识的诗人,这样可以避免我们在诗歌探索上走弯路,当然这仅仅是从语言方面来说的,我们还是回到整个中国新诗源头上来看,新诗是全盘西化时的产物,所以带有很多西方的文化特质,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到今天,还没有完全摆脱四不象写作,这种情况下彝族汉诗此种行为就更显意义了。第二、彝族及边缘少数族裔文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彝族是一个崇尚万物有灵的民族,但今天在一体化的进程中,人与万物最原始的关系遭到了破坏,诗人成为了最后的巫者,走上了献祭的道路,如同里尔克这个大师,在西方价值崩溃以后,和其他德语诗人一样试途通过灵一物进行精神的自我救赎,这在荷尔德林身上更加的明显,所以读他们的诗宗教感极强,上帝死了过后这是西方大师们普遍采取的行为。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种信仰,之所以今天我们还活着,我还在写这几个字就是我们还有种信仰,一种我们赖以生存的价值元,可以这样说里尔克就是在他自己的那种信仰背景下达到了诗学的另一个巅峰,所以说根性写作无论是对于诗歌写作本身还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都异常的重要了。

三、根性写作的尺度

为何写作?首先写作就是自己内心的一种需要,也就是说当你在写诗时,不是真的你在写诗,而是诗在找你,让你用笔把她记录下来,所以说诗歌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存在着你的经验,体悟,瞬间的生命表达……那么何为根性写作的尺度?第一、满足开头的三点要求。第二、她必须是一种全新的诗歌语体。第三、存在着的生命表达。第四、无功利性的超然写作。第五、拒绝的姿态;拒绝奖,拒绝一切的外在荣誉,拒绝与任何官方或第三方鬼混,产生暧昧不清的关系。第六、永远的民间立场。第七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保持人格的独立性,在诗歌写作中获得绝对的自由。

四、根性写作的内外两种存在形式

具体来说,根性写作不是狭隘的指向某种写作,她不反对任何形式诗歌写作,比如陷入无聊的口语等之争中去,她反而鼓励更多诗歌形式的存在,只要是存在之思即符合根性写作,但根性写作也要警惕那些人神合离虚假的,病态式的写作;这种比下边这种应该要抽象一些,表现的不是那么的明显,不易察觉,言说上表现得极端一些,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第二种也就是外部存在形式就非常明显了,诗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辨识度极高的意象符号,如毕摩、鹰、南高原、青稞、雪莲等等,这么说并非此种写作就有问题,相反很多前辈诗人已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如彝族汉语诗人群,藏族汉语诗人群等。

五、根性写作的特点

根性写作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冒犯,打破陈规,深入到语言思想的绝境之地,进行存在诗写,再次创造,当然这是要立足于上边三个条件之上展开诗写的,绝非无目的形而上写作。这种写作目前还很少有人去实践,我们也应该清楚这是需要一番勇气的,大部分诗歌写作者只是为了在一些公开的刊物上发表作品,获得一点世俗意义上名利罢了,甚至他们(她们)根本就没看到诗歌的永恒性,当然这和根性写作没什么关系,根性写作永远坚持自己的诗歌艺术理念,我想这也是诗歌最伟大的地方吧,明知自己的诗歌写作不能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可,可却还一意孤行为这个情人去献生。

根骨写作

一、根骨写作的存在之思

根骨写作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生命状态,说明你在这片土地上还有所思有所想,你这个人还是湿润着的,饱满着的,比如在中国的少数族裔诗人除了作为个体的生命意识外,群体及其它我们无法置身事外,当我们一出生下来就和这个群体、社会有着紧密的关联,根骨写作拒绝虚无,或就是重塑一种诗性的当代担当意识。“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这是“人”的属性,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更是如此,大多数人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大家宁愿上网张贴复制也不愿意动脑去思考,而且随着本能的一些东西被机器所取代,人开始走向异化;在失去一些最本真的东西,也就是诗性品质缺失,苍白,这个世界除了苍白还是苍白。

二、根性写作的荒野美学

荒野,野生野长,粗粝,自生自灭,一种未经过现代科技处理过的原生性写作,正所谓生活在别处,有点悲凉,顿悟的意思,但又符合一个自然人正常机能结构审美范畴内,不知这样表达妥不妥?古装剧给我们的映像文人都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然而事实相反,古今中外很多大文豪都是硬汉,我身边的诗人老师朋友就很多。这么说并不代表荒野美学就是诗,她只是诗人或作家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和一种精神文化活动而已。

三、根骨写作的必要性

①当诗从神的灵感上解放下来,赋予人的气息,我们才会觉得这是一首真正意义上有血有肉的诗,从而传达出人性部分共通性生活体验,在内心形成某种共鸣,于是大家就觉得这样的诗就是一首好诗,写出了自己内心想说又不知如何表达的神秘的部分,没错的,这是一首好诗的基础,但我也想说好诗不仅仅如此,尤其一些能够留世的旷世杰作。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我们都知道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小孩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哭。其实他(她)哭的时候并非感到了痛,只是对这个刚刚到来的世界不信任,对情感的依赖性较强而已,这段话我只想相对性的佐证一个问题,那就是真正的苦难是没有眼泪的,是具有历史性的,一个人只要还能哭出来那都不能算是苦难。② 现,很多诗都伦为了低级趣味,肤浅的表面文字,和岛国洗脑肥皂电视剧有得一比,当你心情糟糕时可以读下,用其它方式娱乐,还不如看这样的文字,廉价又换来开心一刻,何乐而不为?话说回来这样的写法如果搁在八十年代,那绝对的天才,比如口语倡导者,很先锋,当然,这样的写作不能和口语划上等号,真正的口语写作很高级,更加接近诗歌本质,在这里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一个问题:在诗歌写作中有没有永远的先锋?先锋是否有时效性?先锋的对应物,处理过于极端会不会变成一种诗歌现象等,如果我们稍留心下,那些天天在说诗远离了群众之类的,也并不懂诗,就我个人来看中西方诗歌艺术永远都是小众的,绝对精英化的,一些能够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或诗也是通过政治干预的效果,所以说今天我们在课本上读到的文艺作品并非就代表了当时最成熟,最优质的文本。

四、根骨写作的创造性直觉

系统解说创造性直觉的应该是法国哲学家雅克.马利坦,他在《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一书第四章中详细的论述了智性、想象和感觉从灵魂中流泻出来的顺序,要点是区别精神的无意识与自动的无意识,用大篇幅文字讨论了诗性直觉的诗性认识,对诗性认识的产生、构成和实质等,我想后边很多诗学理论是得益于此书的。大家清楚直觉是种非常奇妙的感应,很多人说直觉是艺术创造的基础,柏拉图还提出过“灵感说”,这让我想起大凉山彝族神鬼巫神文化,这些都是自动无意识下的灵直觉创造,而根骨创造性直觉就是回归根骨、山野、大自然写作。上古时期,人类得内心是十分安静,单纯,富足的,而今的人们在自己制造的概念,象牙塔,智力空间里,象极一只做垂死挣扎的狮子,无一点生气可言,还谈什么创造?

“根性写作”及几点想法

一、

何为“彝族汉诗”,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前边一篇不成文的诗学随笔中是这样说的:一种从自发到自觉,在文化上认同度极高的,不依附任何话语权的独立诗歌艺术写作,因作文需要再次引用。‘彝族汉诗’不言而喻,‘彝族’是一个族群,群体的指称,这也就涉及到了今天要谈的核心,作为个体的生命意识与群体之间的诗写关系,我们先来看个体与群体这对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打开这道诗门的重要关键点。从政治,人类学范畴来看,不管西方还是东方,人都是从群体向个体解放的过程,或呈直线式发展,当然这是对某一时期相对而言的,世上没有绝对的不变量,相反,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个人本位是通过他人的认可才得以确认下来的,这就说明个体与群体并非有些人所说的是紧张相对,而是相互依存的。

二、

集体记忆理论开创者莫里斯•哈布瓦赫如此定义集体记忆:“集体记忆是指一个具有自己特定文化和同一性的群体对自己过去的记忆。这个群体可以是一个宗教集团、一个地域文化共同体,也可以是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这种记忆可以是分散的、零碎的、口头的,也可以是集中的、官方的、文字的,可以是对最近一个事件的回忆,也可以是对远古祖先事迹的追溯。”那么我们来看生活在祖国大西南的彝族汉诗群,首先我们都有相同的文字,相同的习俗,相同的节日,共同的心里特征……。这在无形中给我们艺术创造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包括绘画、音乐、文学等,所以在彝族诗人,音乐人作品上对共同祖先,文化追认感是极强的,换句话说我们都在以一种间接性的方式集体参与了历史进程里,而后又变成了个人的记忆历史经验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形成了生命中不可泯灭的印记,直到我们最终离开人世。

三、

任何优秀的诗人都不应该纠结民族性与个人本文之间的关系,当一个诗人只懂得处理个人情感时,这样的写作是有局限性的,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诗学的构建要比诗歌文本重要,更具历史性,当你还没形成成熟的语体,在整个汉语诗歌语境中,那么诗学永远要比诗歌文本重要,诗歌写作最后还是要回归诗歌本身,小资情调写作,肤浅式写作只能算是诗歌启蒙期写作,所以深刻很重要。其实诗写中并不一定要分什么民间和官方的,但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官方体制的很多弊端,不可能出现大师,精神上有太多的暧昧不清性,一个人最终还是回到自身,就像诗歌,我们不能不面对作为“人”所面临的那些问题,写诗歌永远不能脱离‘人’,要有人味,人性写作:苦,乐……

四、

我们彝族大部分汉语诗人阅读量不够,我觉得大家可以购一批好书直接闭关,找个地方边读边进行诗歌创作,新中国至今,彝民族除了刘尧汉先生等几位,还没有那一位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就诗歌来说只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勇于挑战,探索,大诗人极有可能,尤其大凉山,大凉山不同其它彝区,还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还是一块未开发的原生文化矿厂地,所以有无限多的可能性,毕竟创造要比模仿难得多。

根性写作的能量写作场

内部清空阶段:

一、什么是根性写作内部清空阶段?就是将你所学的知识融为一炉,或带有一定的情感宣泄写作方式,但记住不是泛滥,这有点泥沙俱下的意思,但它是有节制的,带有很强的原生性,诗场很强,火焰很高,容易把人烫伤,就如特朗斯特罗姆所说的:从海底回来你已全身僵硬,被某种磁场所吸附,以至于你再也不会言语,诗场,内核。这方面代表作有《嚎叫》作者金斯博格、《地狱一季》作者兰波、《大西南群山中呼吸的九十九个词》作者发星、《漂木》作者洛夫、《草叶集》作者惠特曼、《玻璃工厂》作者欧阳江河,《100个女工生存史》作者郑小琼……一般这样的作品是需要很强的创造才能,一出手足也奠定诗人的诗写地位,但这样的写作也是很短暂的,就像某种神秘的力量或一道闪电稍纵即逝,需要诗人永久的保持感官机能的敏感度,就像一只鹰永远保持一种飞翔的姿式,随时准备着起飞,也就是诗写的敏感度,新鲜度。而根性写作内部清空阶段就是追求这种吞吐万吨创造才能的瞬间写作才华,这时不用急着追求诗歌写作技巧,它本身的写作能量足也弥补了技巧的不成熟,或天马行空吞吐日月星辰之势。

二、

我们清楚有些流派始于绘画或端倪于绘画,比如表现主义,我们先来看表现主义,表现主义始于德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现代派思潮开始进入沉寂阶段,没有了前边那种锋芒性然后新表现主义的画家们重新出发探索颠覆,在原来的基础上,借鉴了一些流派的手法,使新的表现主义具有了新的彻底反叛,颠覆的精神,就这样,表现主义手法又作用于诗歌写作领域,到诗大家特拉克尔等,表现主义在诗上竟生发出如此大魅力,这都是对我们根性写作的诗写借鉴,尤其彝民族,其文化本身就充满了魔幻色彩,如若借鉴这些技巧重新再造,那肯定是非常精彩的,我们现在的大多流行的先锋诗大多就是打破禁区,情绪宣泄,就诗而言没实质性的意义,所以根性写作要避免这些弯路,小径通幽处,通透本民族文化,再用后现代切入

三、

不注重诗歌写作技巧,更多的是原生创造力,注重诗人的诗写爆发力,一种倾盆而下的创造爆发力,但基础是写作者具备相当的阅读量,如彝族汉语诗歌,人类视野加彝民族文化,可以是意象的选用上或思考方式等,再借鉴汉语诗人的诗歌技巧方式(意象的选用永远不可能出现诗写的同质化,同质化是诗人缺乏创造能力的表现)三者不一定统一出现不可,要记住的是:诗歌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它也可以是一种对社会的姿态,比如剪辑,粘贴等手法,不管受众如何,它永远都是再造的过程,一种态度,内部清空意味着打乱原先已有的知识或着诗歌写作认知;原先的任何单项写作。根性写作内部清空更多是属于一种写作能量,见长于组长诗,它刻意保持了诗歌写作原生态,能量场,它不是一种靠技巧取胜小家碧玉式的诗歌写作

20200921

根性写作能量场(构建阶段)

总体而言,根性诗写就是永远保持创造个性和活力,根性写作能量清空阶段重在打破,而后边重在构建,重组,这就是根性写作的构建阶段,那么如何构建?

1、从创造性直觉写作过度到经验超经验写作

①、当前少数民族诗歌写作要么还停留在创造性直觉上,要么就是失去原根的经验超经验写作,而这种似是而非的诗写,从某种意义看是无效的,它繁殖滋生了许多批发式的诗歌文本,就是一种失去原创性的单项写作或就是语气,语境模拟的诗歌写作套式

②、从后现代审视地域文化(另外一种本土本地文化),智性结构穿插俚古曲,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

2、全新的诗歌语体

①三根诗写①民族②汉语③西方技巧。在内部清空阶段,语言注重原生性,也就是更加注重诗歌写作的外部条件,而构建阶段重在诗场或内化阶段,由外而内。

②第一阶段更加注重意象的塑造(物象……),它的情感,心灵,智性等由意象承担,而第二阶段可用心理替换意象,这样说并非要取消意象等在诗歌中的作用,只是注重心理学,哲学,美学在诗歌中的作用

……

根性写作的文化引伸义

单就从文化一词来看,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要偏向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狭义的文化单指精神文化,泛指人类精神财富较为抽象的总和,包括思想、文学、宗教、风俗习惯等,这是大部分人较为模糊又笼统的文化界定,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最显著特征,那从诗学意义上讲什么是根性写作的文化引伸义?人们平时最爱挂在嘴边:‘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被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所歪屈了其本意,很多人从来就没想过以整个人类史的角度来审视这些文化,比如彝文化的:服饰、饮食、十月太阳历、浩如烟海的史诗经词,藏族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医药等方面。自这些文化产生的那天起,就不仅仅再属于这个民族或个人了,它们是有生命的,带着有宽泛的普世性,自身强大的生命力量,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所以根性写作文化并非是一种本地本土文化,我更愿意这样说,它是各民族文化相生相撞后留下的天然结晶体在这片土地里或艺术生命母体的第二次再造。

①为什么是写根性写作的文化引伸义?

我一直都觉得文化对于诗歌写作很重要或对根性写作很重要,一个写作者必须要对本民族文化研究达到学者的水平,最好精通本民族,本国文化,这样做可打通诗写者的国定思维从而抛弃一些陈旧的观念,就是通常所说的打破而后从新再构建,很多大师的写作灵感往往来自于一些经典文化著作,如自己创造意象词,自成系统,诗化成语等等

②三根与文化

文化对于诗歌写作永远都是一座矿,很多朋友平时说的当诗歌写作到达一定量的时候诗思就会枯竭,而这恰恰就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如果以海洋比喻诗写那么海洋就是文化,蒸馏出来那点少之又少的就是诗,下边我们就以文化为切入点谈下三根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个人之根、民族之根、人类之根这是根性写作的三根,我们平时走到某个地方都会说这个民族,国家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深厚等等之类,这是一种对文化的自然反应,也可以看出文化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泛概念,它就像一个平面,而三根就是三个平面的结合点,三根永远都是从文化这个大后方经作者的智力,思想,心灵释放出来的,所以文化也不能直接等同于诗

三、根性写作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或界面

①根性写作严格的说应该叫根性诗歌写作,根性写作以前也谈过:有别于以往任何单项无创造力诗歌写作语体。现在着重谈点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首先两者是同一平面的关系,后根性写作它是一种诗歌写作的诗想方式,而文化是一种较为笼统抽象概念(是诗歌写作的原生矿产地,不竭的诗歌写作能量场),趋于俚语话表达应该可以这样说:诗本体是两者孕育出来的精灵,文化是雌性机体,根性是雄性有机体,两者在一个诗歌磁场结合方能写出或孕育出完美诗歌作品。

②、界面

1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吸收如:彝族史诗经词哲学等,藏族的史诗,医学等

2百科全书式诗写,其中形式之一,词典写作,如:《米沃什词典》《哈扎尔词典》等

3打破构建。打破也是创造的过程,我们如何在打破之中寻找构建的诗歌语言体系?或叫做试验性写作,这是根性写作所要思考并实践的,但试验只是一个短暂性的诗歌写作摸索期,写作者必须回到诗歌本质上来,进行有意义诗歌写作

4构建:①语言的宽度决定思想的宽度②语言的力度决定思想的深度③语言的精美决定韵乐的音乐性

四、根性写作与创造性直觉

‘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是法国诗哲雅克·马利坦的专著,他在书中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创造性直觉还有和诗歌之间的关系等等,为什么我会提到这本书?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词‘迷醉’,一提到‘迷醉’,大家第一直觉反映是?①上古的巫觋文化②大凉山彝人的巫神文化③东北满族的萨满文化④楚巫文化⑤巫傩文化……各民族指称不一样,但所指几乎都差不多,比如彝族的巫神文化中的毕摩,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祭司,沟通天地神灵的专职人员;诗人的另一个称谓,在彝族社会地位非常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高级知识分子,现在很多人还在请这些祭司做一些非常神秘的事情,我不信祭司们所说的,但我迷醉,就像他们(祭司)自己,其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自己说得的什么?但他们本人也迷醉于那种状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很神秘,趋于玄学,你不能点破,只能保持敬畏之心,就像某诗人说的:世界上最不信任文字的是诗人,可诗人却依然乐此不疲,终日埋头伏笔啊,真的很神秘。

根性写作诗歌文本的探险意

1、诗歌写作中探索意义大于内在的文本价值

    我一直坚持认为,一个开创性具备创造力的诗人,他必然带有某种反叛的因子,他一出生就带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冥冥之中指引着他去翻越一些人为的栅栏,或打破,再建立新的诗歌秩序。

  诗歌写作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或换句话说我们诗歌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相信每个诗歌写作者心中都有一个答案,大部分诗歌写作或就是纯粹的爱好,打发时间,养心,怡情而另有一小撮用诗歌助其仕途功成,以上两者皆于诗无关,所以这是根性写作所要摒弃的,那什么是根性写作所要追求的?以前说过根性写作不反对任何形式的诗歌写作,他不打倒某某,他也不革新什么?他不制造噱头,也不搞无意义的诗歌新闻,或就是一种无我,无他之境,说明:这种‘无我,无他之境’并非和佛家的一切皆空,虚无缥缈之类同意词,要区别开来,根性写作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立根写作,他追求的是一种诗歌澄明之境,探险意识,这是根性写作的一种存在方式,就是一种永无止境,必要时让自己的诗思陷入绝境之地,而后无禁区立根存在诗写,这就要求写作者永不重复自己,重复他人,也就是一种探险意识

2、 表现

新在何处①语体之新:一种保持母文化再吸纳外部技术手段的新诗歌语体②视野:以整个人类视野看待个人或民族③思想之新:不再是作古文学大师思想的复制粘贴者,搬运工……

3、最大特征:打破(颠覆)——构建——打破(颠覆)

4、金字塔式的写作:根性写作就像一位从上古而来的祭司,有点崇高感,宿命论,所谓高处不胜寒,但你始终是要站在荒野里站在刀锋上起舞的

5、精英化写作:诗歌写作永远都是一件精英化的事情,超越精神维度诗歌和感情没关系

6、存在:诗写即感觉,感觉即存在

……

20200913晚大凉山西昌

根性写作的诗与思

1

当诗从神的灵感上解放下来,成为人的艺术才可以真正意义上称为诗歌,而且,可以这样说 一个诗人越加成熟,摄入创造性直觉密度是越高的,当我们的写作没深入诗歌最本质部分时,所有一切的写作都值得怀疑。,

2

诗歌深度,所能达到的极限非常重要,这都是大诗人最后面临的问题,这和自身努力程度,语言天赋有密切关系。中国诗人:昌耀,周伦佑,杨炼等都遇到了此问题,这并非有些诗人所说的古老敌意那么简单,而是深入骨髓写作。

3

一个诗人谈不上失去,拥有,永远。个体存在茫茫的宇宙间,换句话说:无生无死,这时间未曾有我,又无处不是我。

4

请阅读一切,这是融为一炉的基础,我们需要艺术创造,不要的低级模仿。

5

如果诗歌写作陷入无止尽形而上中去,那写作是很困难的,从阅读大师到阅读自己,贯穿了诗人的一生,: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本地现场经验过程,诗人主体在场过程,有些朋友写了很多年的诗感觉就是飘浮着样,在前辈诗人中打转就是这个意思,不管你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写出你的生命,用你的方式表达出其他(她)诗人无法表达出的东西,你就写作就已成功了一半

6

在自我精神体系中,达诗学高峰,那就是个大师了,昌耀就是一个好的例子,诗人要永远记住在自我精神谱系中形成一种成熟的语体,没建立自己的高峰,他再怎么努力,都是标榜大师们的伟大,这叫徒劳的诗学。

7

恍如隔世,每次出来都是,这让我不想固定在一个地方呆太久,这种体验是那么的美好,带着某种宿命论。

8

一个艺术家,当他完成使命时,肉身陨灭是对其最好的安排了,如其使命完成,但他肉身还在,这是对其最大的折磨了,万念俱灰,你如果尊敬他,就读他的作品吧,读每一个艺术家吧。

9

大小凉山彝族诗人应该能写出很成熟的作品,好的艺术作品你在看时,会打乱你的感官,给你极大的冲击力,两个字“享受”。

10

为什么很多人说,诗人是通灵的,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感官,思维早就被打乱,就像艺术手法中的感官等。

11

这么多年笼统的汉语诗就连他们自己都各执一词,各拿一套,你跟着他们转,迟早会把你自己累死,还是那句回到自身,阅读自己,诗写自己

12

黄昏,我们都无法并免来自古老的敌意伤害,但他多么的美啊,我们必须于时间对话,与我们这个时代对话,我觉得诗歌永远都是一门精英化的艺术,甚至都与读者无关,写诗,我是和我自己对话,但也不要在漩进无休无止的形而上中去

13

当一个诗人进入状态后,外部原因抽身而出,我可以告诉你,你绝对是焦虑的,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信任感。

14

发星的诗歌艺术品质某些方面在国内都算是数一数二的了,能做到这步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整体的‘地域’诗学还有很多需要重新建构的地方,很多成员的文本是较粗糙的,字句,语法等打磨上还有问题,还有此‘地域’非一般人所理解的‘区域’等指称,所以可以上升哲学,人文学,单独建构‘地域’诗歌美学,如梦亦非所说,和以往流派不同,没流动性,可以保障了大师的出现。

15

根性写作是个很广泛的诗学命题,其中的小分支或者还没命名,有待慢慢梳理,消化。如果我们坚持这些再结合西方,拉美的一些非常前锋的表达技巧,魔幻,超现实等等,真的,这样写出来的诗歌艺术绝对值得期待。

  16

为什么要学西方的前锋表达技巧?十分明确,他们确实走在世界诗歌发展的前例,但文化,根性的这个东西是只属于我们,换句话说,她不存在过时之说,但需要我们用一些外在的东西激活她,这样才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7

西方,更多意义上说只是技巧,通俗的说就是文字等处理上,文化永远不存在前例与不前例,这里的‘文化’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要区分对待。

18

所有的一切都将被时间摧毁,而艺术是永恒的,从本质上说,每一个人都不值得信任,反之唯有艺术才是你终身的情人,这是一个生命本元问题。

19

或许尼采是对的,这让我对那几个世界级的德语诗歌大师更加的痴迷。

20

有一天你把读过的所有书在写作中消除掉,不留痕迹,清空为零,学会了自觉的建构精神体系,那么你的写作开始了,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你读了非常,非常多的书,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基础上

21

要摆脱诗歌练习阶段写作者要花七、八年的时间去打磨,只有天才性质的诗人可以一步到位

22

为民族这个抽象的东西而诗写,值得怀疑,自身需要,个体意识再切入传统文化,架构自己的精神体系,应该是这样的。

23

一个诗人如要成长,他必须接受民族文化的灌溉、传统各民族文化的熏陶,最后把中国和西方的智慧、传统和现代的观念融合一体,他才有可能成为诗歌方面的大成者

24

一个诗人最终靠的是他(她)的诗歌文本,很多时候没人在意他(她)为诗歌贡献了多少,一个优秀的诗人是绝对不会附庸任何外在物的,相反他懂得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

25

太阳异常的大,舒心,阅读海德格尔的诗哲学,美妙,诗就像太阳一样永恒而不朽。

26

诗歌写作最终要落实到个人上,就是独立,写作意识,文本等所有一切最后都是诗的元本质。

27

诗歌太伟大了,所有一切非诗部分,都会随时间烟消云散,这就是诗,真正的诗

28

诗学的构建要比诗歌文本重要,更具历史性。当你还没形成一种成熟的语体,在整个汉语诗歌语境中,那么诗学永远要比诗歌文本重要。

29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位诗人:但丁,歌德,莎士比亚,屈原

30

波德莱尔实在伟大,他的诗写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诗歌写作,‘人生不如波德莱尔一行诗’

31

兰波的通灵:有了一定的诗龄,读书太多,你发现身上所有的感官错乱,互通,泛指这个

32

远古的敌意?多么的美,黄昏,这就是盐源,这才是我的盐源,快要击穿我了

33

当一个诗人有了成熟的语言,理论系统,那么他看到的都是美的了,一切皆可入诗了。

34

艺术实质上是个人行为,我不博取任何人的关注,同情,我是非常独立的一个人,自然赋予的个体权利,我首先是‘我’和其它一切无关。

35

大师绝对是把汉语言写到,发挥到极致的人,彝族汉诗也如此,我们是用汉语表达的,所以必须研究每一个中国现代诗人,像个学者一样深入研究。

36

茨维塔耶娃,这位站在人类精神高峰的巨匠,今早一直在读她,美妙,伴随着一种无法说明又非常享受的隐痛,像逝去的,无法把握某种东西,今天重新又被激活或唤醒了。诗是隐喻的世界,解读诗,研究诗这是对诗歌无情的伤害,一首好的诗是需要读者作者共同参与完成的,像有些诗人说的那样。世界是荒凉的,这是永恒不变的,从古至今如此,但普通人不易察觉,今天的社会更是,感官娱乐麻木,只有诗人才是敏感着的,因为敏感,诗人一生必将痛苦着的,荒凉着的,反过来也只有在词语中寻找一种向生的力量。

37

“性”万物之源。

38

诗歌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简单的承担了抒情功能,最后我们还是回到哲学上来的。

39

高处不胜寒后,只剩下了王者的无尽孤独和悲凉。

40

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取决于诗歌发展成熟度,往后的路还更长,但我们有信心,决心

41

米拉一个和萨福一样伟大的诗人。‘死亡还很新,以致她一无所悟’。正读,多棒的一句。

42

有两种诗人:1、革命性的具有先验性质的创作家,2、生活的记录者,老掉牙的形式,中国诗人大体如此

43

刚刚在读两位创作力极强的诗人,他(她)们在文中如是说:为了一篇文论,日夜苦读,以艺术创造艺术,以艺术催生艺术,然后整合,重组,经过你头脑让她活起来。(大意)

44

中国近20年是无法出那种巅峰性,颠覆性的天才,巨灵者。普遍的写作者,这也正常,等这波商业浪潮过后,绝对要出大诗人,大天才。

45

如果凉山也出现几个敢于冒险的诗人,不需要太多,那怕两,三个都行,那棒极了,就象一只部队的先遣队一样,直达诗歌本质

46

请坚守你所认为的艺术,这才是最伟大的,让人献身其中而无怨无悔的,我的艺术永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以坦然的心看待一切。

47

诗歌写作有很多种,学会从小处着手,写身边的事,就是学会生活了,这样的诗是从生活中磨练,体悟出的,写这样的诗会生活很重要。

48

勃朗宁夫妇的爱情诗:今早一直在读,美的震撼!继承了欧洲三大浪漫主义大诗人风格,雪莱,拜伦,济慈,不同于拉美文学,聂鲁达等人,我个人觉得其两人爱情诗要比《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更加出彩。

49

不一定认同别人的诗写理念,但诗歌艺术可贵之处就在于先锋性,独创性,所采取的写作策略,这才是诗歌希望所在

50

杨炼,为数不多中国诗人在国际有巨大影响力者之一,他的诗技术几乎达到完美的程度:反讽,隐喻,超现实等。诗人昌耀,和他是取得大成绩的诗人,也是根性写作取得最成功的诗人。

51

阿索拉毅、鲁娟、麦吉作体三位诗人正时出大部头作品期,但都没什么动静,以上三位诗人是80后最具代表性的彝族诗人,尤其阿和麦的写作,慢慢会凸现其重要性的。周佑伦的‘红色写作’。发星的‘地域写作’中……两者是个很广泛的诗学命题,其中的小分支或者还没命名,有待慢慢梳理,消化。

52

如果我们坚持这些再结合西方,拉美的一些非常前锋的表达技巧,魔幻,超现实等等,真的,这样写出来的诗歌艺术绝对值得期待。在西昌的朋友可以去奴隶博物馆感官下,如果不在这方面有所探索,多么的对不起我们的传统文化,一进门就给人一种超现实之感,诗歌,绘画,不出成绩,那,真的,非常的遗憾!

53

西方,更多意义上说只是技巧,通俗的说就是文字等处理上,文化永远不存在前例与不前例,这里的‘文化’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要区分对待。

54

中国少数民族90后诗人:站在荒原中起舞的拉玛伊祖是一位:唯数不多的一位:他是我的兄弟。永远在创造的路上。

55

有一天你把读过的所有书在写作中消除掉,不留痕迹,清空为零,学会了自觉的建构精神体系,那么你的写作开始了,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你读了非常,非常多的书,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基础上的,这一点很多诗人都提出来了,但过于片面,比如有些诗人说的读书对写诗无用论,他们的出发点只是‘口语诗’(‘闲聊诗体。’)做到上边这点或许我们可以真正意义称得上一个写诗人了。从很多写作者案例来看,大部分写作者是连这步都没有到达的,更不需说诗人、成熟诗人,(实力诗人)、大家、伟大……。

56

周伦佑是大师级的诗歌艺术家。‘非非’为什么在国内外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很重要的一点,这个群体成员的诗歌天赋外,没流动性,非常的重要,不管前非非还是后非非,它的写作理念是不变的,后非非只不果是在前非非上基础上查漏补缺,加以巩固的,使其诗学上发到无懈可击。

57

真正的诗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永远是小众的,这才体现出其伟大性,永恒性,但一般的诗歌爱好者他是领悟不起的,这就制造了非常多的无效读者群,刷流量的人。

58

:似乎被带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很美妙,或许这就是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那部分吧!

59

写完一首诗之后花大把时间去阅读,吸收养份,保持平衡,做个开心快乐的人,不为外界所动,外界不因你而动,时间仿佛玄黄,诗歌写作的另一重大界,这个世界没有十恶不赦之人,也没有值得同情之人,有因必有果。正解。

60

不牵挂任何人,这个傍晚,有的只是遗世的凄美,一个人。

61

如果只继承,不创造,诗歌写作就会出现断层现象,某种意义诗评对诗写有指挥棒的作用。

62

90后诗写愈来愈来狭窄、圆滑了,似乎很合官刊口味,但不幸的是这样的写作,路走不了很长,需知大多数写作者要经10多年才能诗歌练习中毕业。(知识储备等)云南90后诗群,很少有自己的风格,也就是所谓的辨识度,深受云南王雷平阳,于坚等老一辈影响,包括彝族90后

63

在读刘诚的长诗《命运.九歌》,后部分有惠特曼影子,但还是很享受,感谢作者带来精彩诗篇。

64

海上早期诗和穆旦诗有相似性。古老的敌意吗?生活有些痛。曲终人散后,以诗取暖。

65

词不是诗,诗也不是词。但是诗是由词(外壳)铸成,最起码语言流畅是该具备。平时不要只看诗(诗集),我们应该多去读一些严肃作品,包括小说、人物传记……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用第二语表达对于少数民族是快硬伤。当然,词不果是表达所需工具而已,于诗有些时候都没意义。

66

诗人是法律的制定者,是一切正义的化身,但绝对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在简介前加族别都是多余的,对于真正的诗人说,尤其大师。

67

贝克特名句:上帝六天做好了世界,而您呢,您六个月居然没有为我做好一条裤子。尝试、探索、实验这个词足已让很多诗歌写作者冒冷汗了 。

根性或时代性

衡量一个诗人最大尺度是什么?就我个人来看也是唯一的一点:他(她)的诗歌写作给所属的时代、语种诗写带来了什么‘可能’,也就是一种创造力或是否推动了这个民族诗歌艺术向前发展,就群体而言俄罗斯黄金,白银时代,哈来姆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新文化运动等都是例子,就个体而言普希金,波德莱尔等等,有的诗人甚至凭一己之力把本语种诗歌向前推动了几十年的时间,所以从这点看一个诗人的诗歌写作永远不能摆脱他处的时代,换言之如果一个诗人诗歌写作脱离了他所处的时代现场感,那么则是无效的,这点也可以用个体独特的经验与超验来表达,而这种经验必然是‘存在’着的,也可以这样说诗和最原始的感情原型不是直接的作用,所以你的诗歌写作如和你所处的时代没生发关系,那么真的一切都是无效的,那就更谈不上你的诗写重不重要了,刚才一直在读根性方面的诗章,精彩,最起码它具备很强的原创性,但,有点,这种写作更多时抹除了个体生命经验与超经验,也就是缺乏一种现代性,就相当于被置放进了一个真空里面,与外界完全隔离开来了,没一点生命力。为什么这种写作是无效的,回到母问题,“此在”与“存在”永远都是互相体现的过程,离开任何一方这种假设都是不成立的,我们想想如果我们一旦离开假设的对方我们还有“存在”么?这也是根性写作现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后现代,像有些诗,过于沉迷经验作用,读到后边诗文本感觉越来越单薄且显出了种依附性的无力感,所以我们应该如何调和两者关系,既保持诗人诗写的湿润饱满状态,也就是踏踏实实的生活,又要保持经验与诗写的哲思性,但不是虚无缥缈,虚空的。我们应该根性诗歌写作中注意从后现代切入传统文化,后现代是一种视觉,角度,而在根性诗歌写作中传统文化必须经你得到确认,不能本末倒置,你必须是存在着的诗歌写作主体,从你这里深入到传统这棵大树的根部里面去。在进行根性写作时,不要刻意深化主题,“根性”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诗想方式或存在方式,它不是概念,有些诗人在根性写作时直接把古诗翻译了过来了,记住这样的写作也是无效的。而后现代切入传统文化更加倾向于一种思想方式及风度,比如战国的四公子风度,魏晋风度等,这不是复活古人而是思想再造。

20201015夜

几种无效的根性写作

一、

当人类在现实中遇到一些超自然又无法解决的事情,总会向宗教求救或皈依于某6种神灵,从而达到现实生活残缺部分的弥补,救赎,其实诗歌就充当了这么一种‘神灵’的地位。也就人性的一种趋避性,逃向神灵,逃向宗教,逃向诗歌,这么说并非这种逃避就是一种错误,恰恰相反,就我个人看来,人类之所以会出现许多轴心时代,一些时代性诗歌大师, 完全归功于这种逃避性的磁场力量,如一个时代没有这种逃避机能必然造就一个平庸的时代。当然这种逃避性机能也伴着一种毁灭性的力量,所以说越是杰出的人才往往是悲剧性的命运,带着某种不可言说的宿命论。当然,你不能一昧的沉浸在里面,这种逃避具备一种迷惑性,最终使人无法自拔,纵然身陷囹圄之中也不想改变,那么什么是诗歌?是不是应该有广义狭义之分,我以前说过彝民族的经词也是诗歌就像荷马史诗,圣经等等,这些都是诗歌,只不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短诗传统的国度,约定俗成,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诗歌认知理念。

二、

上边说了这种逃避具有一种蛊惑性或无效的根性写作

①与外部世界的隔离,使人出现短暂的悬空现象,更多是记忆的一种短暂失忆行为

②自给自足,沉迷于以往的某个辉煌时代,自觉消除个体意识

③只有神灵,没有‘人’的声音,只有文字,没有人的气息

④艺术靠想象,但是有度的,可以宣布天马行空式的写作无效。来源生活,高于生活。

⑤时代性,这是你诗歌写作意义的起点,最重要

……

20201017

根性写作美学(初稿)

美学是一门来自西方的人文学科,孕育于哲学和诗学理论,由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拉丁语“aesthetic”即感性学,也即希腊语asthetik,后者源自aisthetikoa,意指感知、感觉①。那什么是美,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看到某样东西或到某处盛景就会不由自主感叹连连,原因无非是我们感受到一种美,一种和之前所见的形成差异的美,比如雨后的彩虹,秋天盛开的花朵,这是不是美?肯定是,只是彩虹,花朵这是大自然中的一些固有自然想象,所以这些也称为自然美,而当你心情烦躁,到一个开阔的地方,心情瞬间明朗了许多,这是不是美,肯定是,但同样是一个地方a就觉得心情特别舒适b就觉得和其它地方没什么区别,两人看同样的风景后感觉出现了差异,这是什么造成的?肯定和个人的认知,当时的心境等很多因素相关,比如我们看到的诗,画展……主体都是人经心灵筛选后呈现出的美,也就是心灵美,这就非常的明显了,我们来看看根性写作的诗歌美学。

一、根性自然美学

古色古香之美,什么意思?或我这样说:各民族所创造的史诗经词,比如彝民族,如果我们用现代汉文诗化这些史诗,可以不用再造,这本来就是诗,甚至彝民族民间传说等,有无限多的可能性,诗人必须把自己置于0度以下写作,存活,思考,0度和可能这两个词贯穿一个诗人尤其优秀诗人的一生,这是罗兰巴特思想最高级的地方,“可能”两字太有魅力,让人身陷其中,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蛊惑人继续诗行,也有种内部破碎,清空的力量。超现实和深度意象一个共同点是用物象表现一些非理性经验,这是其最大的成功之处,你是不是位优秀的诗人很大意义上:你为诗歌提供了什么可能,可能两字太重要,包括经验,意象制造,诗想能力……某些方面我觉得昌耀要比陈子昂伟大,两位都是杰出性大诗人,精神有共通之处,昌耀无愧于汉语,他把现代汉语发挥到了极点,他的深情:悲壮,西北高原、天地为之动容,他的每句诗,足以让人泪流两行,为诗写提供了很多可能性。

二、根性写作内化之美

根性写作内化心灵之美,在这里,传统文化或上边所说的经词,史诗,不再是诗歌写作的依凭或附带,它将只会作为一种诗歌写作的能量场而出现,它给诗人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或创造能力(没有玄之又玄的所谓灵感,大量阅读打通感官也是灵感的部分),它也是本质,最终的诗歌写作目的,从直觉写作到经验与超经验过渡的阶段,直觉写作它也是种美,就像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感应到的雨露,花朵等,或被第二界面感官所强迫做出的反应,社会性较强,而内化是一种实质性的倾向,它抛开一切外界的干扰,沉醉于内心,沉醉于地域吟诵等二者如出一辙,大同小异。直觉写作诗人往往更具先锋性,和诗人所处的时代有较大的关系,比如:爱国民族诗人等

①参考资料

根性写作的哲思性

‘根性诗歌写作’:哲思上所孕育出的花朵。没有哲与思就没有根性诗歌写作。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哲与思的能力,包括我们每一天要做什么?怎么做?这一系列都充满了哲与思的意味,或换句话说哲与思是我们人元知意识里面的一项能力。但随着人渐渐在异化,这种悖论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变得更加的明显了,应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整体文明会不断在发展,但并没有,相反这种单一的进步消释了人最初哲与思的活跃度,使人变成了空心人,房奴,车奴,性奴(偏离人本欲的欲望),失去了深度思考能力。这在诗歌写作中表现得更加的显著。很多诗歌写作者缺乏一定的知识文化(你也可以说诗歌和知识无关)。把诗歌玩成了顺口溜,玩成了心理学,完全是在作践诗歌,作践自己,一昧的恶化人性,病历学是如此解释的:“秋冬两季人很容易感伤,尤其诗人,而且还十分享受这种情绪,在人体大脑底部,有一个“松果体”的腺体,它能够分泌“褪黑素”。这种激素能促进睡眠,但分泌过盛也容易使人抑郁,气温的变化对其分泌也会产生间接影响,尤其是在冷热交替的换季时节。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与五行学说和四季变化存在相应的关系。以五行学说中的“金”为例:五脏中的“肺”属金,七情中的“悲”属金,四季中的“秋”也属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连绵的日子里,人们除了容易“秋燥”,有时也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①。以上这些都是人类哲思在弱化的表现,我们变得惧怕思考,谨小慎微,大脑皆由电子设备所支配着,所以很多写作者为了迎合市场作出了一批批苍白软弱的畸形文体,尤其‘绿叶体’,什么是绿叶体?完全没有个体介入,诗歌文本由意象组装而成,少数民族诗人尤为突出,也就是猎奇。所以这都是根性写作所要警惕的。更多的时候诗意和词语无关,我们只是在捕捉一些诗意,用词语。①表现。诗中没有明确个体的存在,而是用物象表现,但也不能沦为由词语组装的半成品,没有中心,意象与意象太凌乱,拥挤,根性提倡意象的冲击的力度,稳,物象只是表现,中心还是个体经验与超经验感受,比如这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诗中没出现半句诗人咿呀之语,诗人的那种孤寂之感,完全是由物象与物象之间相互破撞,冲击,变异,超现实而成,干净利落,一切浑然天成。②叙述。在叙述中寻求诗意,我现在认为叙述是诗歌的最终指向,根性写作同样如此,但最重要的一点两者都离不开哲思。意象(哲思)~叙述(哲思),也就是说哲思贯穿诗写的一生,两者九九归一,同连一体。

20210201西昌

①参考文献

                                                                           

日记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现代文化写作(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