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聚类算法—K-MEANS,Mini Batch K-Means

第九章.聚类算法

9.1 聚类算法

1.聚类和分类的区别:

分类样本是带标签的,聚类的样本是没有标签的。
第九章.聚类算法—K-MEANS,Mini Batch K-Means_第1张图片

2.K-MEANS

1).算法思想

以空间中k个点为中心进行聚类,对最靠近他们的对象归类,通过迭代的方法,逐次更新各据类中心值,直至得到最好的据类结果。

2).算法流程

1).先从没有标签的元素集合A中随机取k个元素,作为k个子集各自的重心。

2).分别计算剩下的元素到k个子集重心的距离(可以使用欧氏距离),根据距离将这些元素分别划归到最近的子集

3).根据聚类结果,重新计算重心(重心的计算方式:计算子集中所有元素各个维度的算数平均数)

4).将集合A中所有元素按照新的重心重新聚类

5).重复步骤4,直至聚类结果不在发生变化。

3).示例分析

  • 题干
    假设有4个坐标点(1,1),(2,1),(4,3),(5,4),取(1,1),(2,1)为两个分类中心点。

  • 计算:
    第九章.聚类算法—K-MEANS,Mini Batch K-Means_第2张图片
    第九章.聚类算法—K-MEANS,Mini Batch K-Means_第3张图片
    第九章.聚类算法—K-MEANS,Mini Batch K-Means_第4张图片

  • 迭代过程中聚类的变化示意图:
    第九章.聚类算法—K-MEANS,Mini Batch K-Means_第5张图片

4).示例

·测试数据链接: kmeans.txt

·代码实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 绘制等高线图
def coutour(data, model, centers):
    x_min, x_max = data[:, 0].min() - 1, data[:, 0].max() + 1
    y_min, y_max = data[:, 1].min() - 1, data[:, 1].max() + 1

    # 生成网格矩阵
    xx, yy = np.meshgrid(np.arange(x_min, x_max, 0.02),
                         np.arange(y_min, y_max, 0.02))

    z = model.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  ## ravel与flatten类似,多维数据转一维。flatten不会改变原始数据,ravel会改变原始数据

    zz = z.reshape(xx.shape)

    # 等高线图
    contour = plt.contourf(xx, yy, zz)

    # 画出各个数据点,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分类
    mark = ['or', 'ob', 'og', 'ok']
    for i, d in enumerate(data):  # 用于for循环中得到计数,并获得索引和值
        plt.plot(d[0], d[1], mark[result[i]])

    mark = ['*r', '*b', '*g', '*k']
    for i, center in enumerate(centers):
        plt.plot(center[0], center[1], mark[i], markersize=20)


# 加载数据
data = np.genfromtxt('F:\\kmeans.txt', delimiter=' ')

# 设置k值
k = 4

# 训练模型
model = KMeans(n_clusters=k, n_init=4)
model.fit(data)

# 分类重心坐标
centers = model.cluster_centers_
print(centers)

# 预测结果
result = model.predict(data)#result = model.labels_

coutour(data, model, centers)
plt.show()

·结果展示
第九章.聚类算法—K-MEANS,Mini Batch K-Means_第6张图片

3.Mini Batch K-Means

Mini Batch K-Means算法是K-Means算法的变种,采用小批量的数据子集减小计算时间。这里所谓的小批量是指每次训练算法时所随机抽取的数据子集,采用这些随机产生的子集进行训练算法,大大减小了计算时间,结果一般只略差于标准算法。

1). K-Means & Mini Batch K-Means差异

①.Mini Batch K-Means的数据更新是在每一个小的样本集上

②.Mini Batch K-Means比K-Means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但同时也降低了聚类效果,但在实际项目中却表现得不明显。
第九章.聚类算法—K-MEANS,Mini Batch K-Means_第7张图片

2).算法的迭代流程

①.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一些数据形成小批量,把他们分配给最近的质心。

②.更新质心

3).示例

·测试数据链接: kmeans.txt

·代码实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MiniBatchKMeans


# 绘制图像
def Imageshow(data, model, centers):
    x_min, x_max = data[:, 0].min() - 1, data[:, 0].max() + 1
    y_min, y_max = data[:, 1].min() - 1, data[:, 1].max() + 1

    xx, yy = np.meshgrid(np.arange(x_min, x_max, 0.02),
                         np.arange(y_min, y_max, 0.02))

    z = model.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
    zz = z.reshape(xx.shape)

    # 绘制等高线
    contour = plt.contourf(xx, yy, zz)

    # 预测结果
    result = model.labels_

    # 绘制散斑点
    mark = ['or', 'og', 'ob', 'ok']
    for i, d in enumerate(data):
        plt.plot(d[0], d[1], mark[result[i]])

    # 绘制分类重心
    mark = ['*r', '*g', '*b', '*k']
    for i, center in enumerate(centers):
        plt.plot(center[0], center[1], mark[i], markersize=20)


# 载入数据
data = np.genfromtxt('F:\\kmeans.txt', delimiter=' ')

# 设置K值
k = 4

# 训练模型
model = MiniBatchKMeans(n_clusters=k, n_init=4)
model.fit(data)

# 分类重心坐标
centers = model.cluster_centers_
print(centers)

Imageshow(data, model, centers)
plt.show()

·结果展示
第九章.聚类算法—K-MEANS,Mini Batch K-Means_第8张图片

4.K-Means算法存在的问题

1).对k个初始质心的选择比较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

  • 例如,我们上面的算法运行的时候,有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如下面这两种情况,K-means也是收敛了, 只是收敛到了局部最小值:
    第九章.聚类算法—K-MEANS,Mini Batch K-Means_第9张图片

2).K值的选择是用户指定的,不同的k得到的结果会有挺大的不同

  • 如下图所示,左边是k=3的结果,蓝色的簇太稀疏了,蓝色的簇应该可以再划分成两个簇。右边 是k=5的结果,红色和蓝色的簇应该合并为一个簇。
    第九章.聚类算法—K-MEANS,Mini Batch K-Means_第10张图片
    3).存在局限性,如下面这种非球状的数据分布就搞不定了(根据密度聚类可以解决这种问题)
    第九章.聚类算法—K-MEANS,Mini Batch K-Means_第11张图片

4).数据比较大的时候,收敛会比较慢(可以使用Mini Batch K-Means来可以解决这种问题)

5.K-Means算法优化

1).使用多次的随机初始化,计算每一次建模得到的代价函数 的值,选取代价函数最小结果作为聚类结果。

①.公式
第九章.聚类算法—K-MEANS,Mini Batch K-Means_第12张图片

  • 参数说明:
    xi:某个样本点
    uc(i):某个样本点所属类别的质心
    || ||:取模

2).使用肘部法则来选择k的值

①.图像
第九章.聚类算法—K-MEANS,Mini Batch K-Means_第13张图片

  • 不同的k值,对应不同的代价函数值,并且k值越大代价函数值越小,若存在一个肘部“Elbow”,则肘部所对对应的k值即为所选k值

  • 第二幅图中的肘部不太明显,需要根据具体的需要具体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聚类,算法,kmeans,MiniBatchKMe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