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了澳洲墨尔本企鹅岛,入冬夜晚的扑面冷风,我想,新西兰比澳洲更加接近南极洲,那里的气候一定会更加寒冷。
可是,当我在飞机上,远远看见这个大洋洲岛国时,映入眼帘的竟是不满眼的绿色。那些青草、树木比澳洲的更加嫩绿,更加郁郁葱葱。
新西兰地广人稀,到处都是田园风光。然而,在这片土地上,最令人过目难忘的,却是鲜为人知的世界萤火奇观。
我早年崇明农场务农时,在夏天,特别是闷热的晚上,经常会看到机耕路、水渠、林带和农田的上空,有萤火虫飞来飞去。
起先,它们是数量不多,后来,一点点地多了起来,先是几只,然后增加到十多只。它们所打的“灯笼”,一会儿亮一会儿暗的,非常的好看。有时,这些“小灯笼”成群飞舞时,像是火焰上方纷飞的火星,在黑暗中飘来飘去。
有一次,我情不自禁地伸手捉到了一只,借着月光,看清了它的真实模样。原来,萤火虫并不大,长度只有米粒大小,背部呈黄褐色,发光的器官就藏在腹部的末端。
我看着萤火虫慢悠悠地爬到我的手指头停顿了片刻,突然打开翅膀,优雅地飞走了。
在我的头脑里,萤火虫应该是尾部发光有翅膀的飞虫。但是,在这里,我看到的虽然是尾部也有盏亮灯,但它们却是无翅、不会飞的萤火虫。然而,也正是因为它们的无翅,才让人们看到了世上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象。
“怀托摩”的萤火虫洞,是毛利人发现并管理的山洞。这山洞类似我国的溶洞。洞内有各式各样的钟乳石和清澈的地下水。
毛利导游在解说时,多用“牛”或“羊”作比喻。“这是五羊石”、“那是牛头石”,顺着导游手电光的引导,我们侧身望去,那“牛头、马面”还真有点像呢!
在一片由上而下离地面不足一尺的岩石下,是一条深不见底的地下河。令人称奇的是,当我们蹲在地下,脸贴着地面,侧首向岩石底部望去时,一片两寸来长的丝状物体悬挂在岩顶上,在灯光的照耀下,那丝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这就是萤火虫吐出的丝。
我粗略估计一下,那每平方米上足有上百条丝。我想,一个萤火虫的嘴巴里,只能吐出一根丝,照这样计算,那就是说,这块岩石的底部,一定是爬满了近千只新西兰萤火虫了。只可惜,我脚下的岩石阻隔,未能让我一饱眼福。
要想清楚目睹萤火虫的风采,光线明暗是关键。“小精灵”怕光忌水。即使在晚上,天空月光明亮或者飘洒雨丝,它们都会躲藏得让人看不到踪影。好在,我们是在萤火虫洞里看萤火虫,与白天黑夜打雷下雨无关。
我和同事们一起,与外国游客同乘一条地下河上的小木船进入到萤火虫洞里。黑暗中,只见船工并未坐下用桨划船,而是站立着用手拉着洞内的钢丝绳索。
我们发现,洞顶上渐渐出现了三三两两的萤火灯。大家连忙屏住呼吸,唯恐它们受到惊吓熄了“灯”。
小木船又拐了一个弯,我感到船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我依稀看见船工在不停地打着手势,用手指着上方。
我们一齐抬头向上望去,“哇!”只见数百盏“灯”齐刷刷的亮着绿光,就像是在暑天晴朗天空下的深夜,人们所能看到的银河系群星图一样。
此刻,船上、洞内都是静得出奇。借着微弱的荧光,我扭头看见大家都是一样地高抬着头,瞪着双眼,愣愣地看着洞顶。
我看到,萤火虫尾部的灯颜色各异,多数是黄闪闪的,其次是蓝晶晶和绿莹莹,少数是红兮兮的。
我想,也许当时联合国官员考察这里时,一定也是这样被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景观所折服的!
虽然,在这以后看到的景象,都不如眼前的这幕那么壮观,但是,我深信,在这亇洞内其他未开发到的地方,肯定会有比这里更为壮观的一幕的。
当然,我也不会因此而感到遗憾,因为目睹了这一幕,已经完全足够了。它已经强烈地让我感受到这世界奇观的强大冲击力。
只是,“不准洞内拍照!”多少让我感到有些遗憾。终于,小木船驶出暗洞,迎来了阳光。
我跳上码头,仍旧依依不舍地回首望去。我拿出相机,对准这个环绕在碧水之中内藏无价之宝的世界级奇洞,将它摄入镜头,永远留在我的眼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