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东陵皇陵选址之谜……


中国历代君王认为,选一块上吉之壤作为自己死后的栖身之所,可以“巩万载之金汤,开创世之统绪”。基于此种认识,他们一面让臣民们高呼自己“万岁”,一面刻意追求着所谓“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风水宝地。


说到这里,您一定很好奇清东陵这块神奇的风水宝地是被哪位风水相师慧眼识珠吧?翻开清宫档案,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个人竟然是清朝的开国皇帝——顺治!



据史料记载,顺治八年,顺治帝突然决定出巡狩猎,来到燕山一带后,14岁的少年天子在众多待卫大臣和八旗健儿的簇拥下,纵马扬鞭,搭弓佩剑,穿林海,攀长城,兴冲冲地来到了凤台岭之巅。


站在凤台岭上,顺治皇帝极目远眺,只见这一带山势蜿蜒不断,气势磅礴。放眼下望,重峦叠翠,紫霭飘渺,风吹树海,滚滚碧涛。群山环抱之处,又是一马平川,两水环山,堂局雍容坦荡,骄阳沃野,金光万道。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



顺治皇帝眺望前后,顾盼左右,发出由衷的赞叹。他翻身下马,在凤台岭上选择了一块风水相宜的地方,将右手大拇指上佩戴的翠玉“扳指”轻轻取下,小心翼翼地扔下山坡。



静默片刻,他庄重地向身边敛声屏气的群臣宣布:“此山王气葱郁,可以为朕寿宫。”


又说,“扳指”停落之处,就是佳穴,可以在那里兴工。


群臣遵旨,顺着那“扳指”滚落下去的方向寻觅,终于在草丛中找到了。于是在“扳指”停落的地方,打桩做记号,后来当真在这里建造了清东陵第一座陵寝,即顺治帝的孝陵。



后人对顺治皇帝亲自选陵址一事多有争议,让我们翻开历史的档案,查阅清皇室后人对这位清圣祖亲选陵址一事的记录:


《清圣祖实录》记载了一段苏克萨哈的话:

世祖皇帝卜地时,蒙谕:朕万年后,尔等大臣之墓亦葬陵寝近地为善。我即叩谢:若得此,甚幸。卜阅陵地,非我一人侍从,曾有索尼、遏必隆,我三人一齐叩谢。

清昭槤《啸亭杂录》这样记载:

“(顺治)因自取佩韘掷之”。什么是佩韘呢?解释一下,韘,射箭时戴在右手拇指上用来钩弦的工具。以象骨或者玉石制成,俗名“扳指”。

《满文国史院档案译编》也记录下了顺治帝这次行踪:

“顺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驻跸遵化。”说明顺治帝在这一年确实来到了遵化。

乾隆帝在《恭谒孝陵》诗中这样写道:

“桥山亲指顾,秘殿永精虔”,很明显,乾隆帝说孝陵风水为世祖亲选。

《昌瑞山万年统志》中也曾有相关记载

皇家秘籍《昌瑞山万年统志》记载了乾隆皇帝在乾隆二十三年写了一首谒陵诗,诗中有两句话很关键,他这样写道:“鼎湖亲卜吉,昌瑞万年吉基”,说的是昌瑞山这块风水宝地是顺治帝亲自选中的。乾隆在这首诗的注释中进一步解释道:“昌瑞山乃我世祖行围至此亲定者,初未用堪舆家也。”选择的时间就是顺治八年。

乾隆帝在其《御制隆福寺碑文》中进一步强调:

“夫此山陵乃我世祖行狩于田,亲临所相度也。非若前代陵寝委之将作,听之堪舆者比。”进一步指出孝陵风水是顺治皇帝亲自选中的,根本没有使用风水先生。

于是,乾隆皇帝做了最权威的结论:这块宝地是顺治帝亲自选中的,没有使用堪舆家,这就是乾隆皇帝的判断。乾隆帝的判断影响极为深远,立即得到各方的支持。


其中最为权威的要属礼亲王昭槤的回应。昭梿生于清乾隆四十一年,是礼亲王代善的第六世孙。受时代影响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昭梿喜好诗文,勤于笔耕,留给世人一部历史笔记《啸亭杂录》。


在这部书里面,昭槤说:“章皇尝校猎遵化,至今孝陵处,停辔四顾,曰:‘此山王气葱郁,可以为朕寿宫。’因自取佩韘掷之,谕侍臣曰:‘韘落处定为佳穴,即可因以起工。’后有善青鸟者,视邱惊曰:‘虽命我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所以奠我国家万年之业也。”


昭槤很明确指出,孝陵选址的时候,没有使用风水先生,是顺治帝亲自选中的,而且渲染说,即使是风水先生也未必能够有这种水平,也就是说14岁顺治帝的水平超过了专业水准。


另外一个回应是在第一部大型清史典籍《清史稿》中,也有类似的记录:“先是世祖校猎于此,停辔四顾,曰:此山王气葱郁,可以为朕寿宫。因自取佩韘掷之,谕侍臣曰:韘落处定为穴。至是陵成,皆惊为吉壤。”由此看来,少年顺治帝不仅天资异禀,而且运气上佳,如此佳壤,巧妙得之。使得那些风水先生们都感到自惭形秽……

摄影:刘满仓 李文惠


你可能感兴趣的:(揭秘清东陵皇陵选址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