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是那位困死于自己心中迷雾的人吗?

假期接近尾声,百无聊赖之际看了一部电影《The Mist》(迷雾)。故事情节设置与绘画心理分析中一个画法-魔法壶困境十分相似,是一个现实版的心理测试体验。下面,我会为大家介绍故事中的人是如何应对困境的,大家也可以边看边思考,如果你也身在其中会做出怎样反应呢?


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打破了一座美国偏远小镇的宁静,导致对外通讯和公共电源全部中断。第二天清晨,人们不得不驱车去镇中心的超级市场,采购储备用的食品和修缮房屋的材料等。就在这时,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笼盖住了超市。一个跑赢了迷雾、躲进超市的居民说,迷雾中隐藏的东西会使人丧命,但是他本人和其他人都没有看见那个东西是什么。到此,一个完美的困境模式营造完毕:事出突然毫无准备,困于某个空间危险未知,无法和外界沟通,而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被困者暂时不用担心温饱问题。


刚刚陷入困境的人们,表现出不同心理状态和行为:

一位传统画家,工作面临着电脑绘图代替的威胁,一边平静地安抚自己的孩子,一边组织大家加固门窗准备防御工具。

一位律师,因从前和镇上的一些人有过冲突,认为这只是对他有敌意的人编造的谎言,意在欺骗他出丑,所以坚持要离开超市。

一位抢劫犯,性格暴躁且自视身手敏捷,愿意去浓雾中探明真相。

一位教徒,试图用《旧约》的故事为自己解释这场迷雾的原因。

律师和抢劫犯离开超市后,死于浓雾之中,大家仍然没有看清杀人之物,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能离开超市”。


就这样整整一天过去,夜幕降临,超市外的空气静悄悄的,危险似乎停止了......。

画家,仍在极力安抚孩子,并为生病的人寻找医生和可用的药品。

教徒,开始宣讲教义,告诉人们这一切是上天给人类的惩罚。

一位退休的教师,鼓励曾经的学生不要放弃“生”的希望。


杀人之物终于显形,也带来了一波袭击和死亡。幸存下来的人们,看着没有丝毫减弱其实的浓雾,担心着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的袭击,又有怎样的反应呢?

一位老妇人,吞噬了一瓶安眠药,在睡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教徒,进行者更有煽动性的宣讲,使她周围聚拢了很多临时信徒,希望从圣经中寻找上帝原谅她们的方式。

画家,目睹了强大嗜血的怪物,不复之前的沉稳,表现出恐惧,决定带孩子离开超市,为孩子的生命做最后一搏。

退休教师,愿意帮助画家,为孩子寻求“生”的希望。


令人庆幸,画家在退休教师的帮助下,带着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车,向着镇外逃亡。逃亡过程中,他们与更加巨大和可怕的怪物擦肩而过。他们似乎看到了希望又似乎感到更加恐惧了。然而,他们低估了浓雾的范围,汽油耗尽时,他们仍然身处浓林重雾之中,死亡随时会降临。三个人决定自杀而不再承受煎熬。在用手枪打死了教师和孩子后,画家的手枪没有子弹了。他冲向浓雾希望尽快结束生命时,却迎来了身穿生化防护服、手持重型武器的军人,浓雾也开始散去。最终,画面中只有机器的轰鸣声和画家崩溃的嘶吼声......


和其他灾难片主角不同,画家没有大获全胜,而是家破人亡,肉体虽然活了下来,但精神已困死在自己心中那片迷雾里。影片非常现实地表现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心理变化和行为方式。例如,刚刚陷入困境时,是冷静思考、积极应对、还是担心恐惧、急躁反抗。在出现一点希望时(例如没有袭击的第一个白天),是充分收集和利用身边资源,使自身能力更加强大,以应对未来的袭击,还是瑟缩角落被动等死。在陷入困境一段时间后,是依旧努力寻求逃脱的方式还是选择放弃。在长时间被困且看起来没有可利用资源时,是否还有足够的意志力维持“生”的希望。


中国老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换言之,我们最重要的资源其实是自己的生命。生活中的困境很多,例如职业发展,生活琐事等,它们不会影响到生死存亡,但会消磨我们的意志力。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积极可控的情绪,建设性的行动力,较好的自信心,明确的目标感,做事的耐心度,才能更好的应对形形色色的困境。

你会是那位被困于自己心中迷雾的人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会是那位困死于自己心中迷雾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