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的这个锅必须得IT行业自己来背

软件落后的生产方式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的病根


这是老坛聊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互联网系列的第一篇。这十几年来,我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企业数字化这个大命题上了。扎扎实实的苦逼迷茫了很多年,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该怎么解决。最后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结症,也找到了治病的良方,又花了四年时间去开发治病的药。现在是时候将它们公开了。

第一篇我必须得从吐槽开始,一是不吐不快,二是不知病因便无法治病。

都说中国的To C已经做到世界领先,下一个更大的风口是To B。然而相比To C的风云变换,To B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慢如蜗牛。企业软件开发者和使用者都是一脸的迷茫。说好的企业数字化呢,说好的产业互联网呢?业界分析了一大堆问题,很多都把问题归结到企业数字化的困难上去。什么企业管理复杂啊,每家企业都要个性化啊,需求变更频繁啊,软件是特殊产品不能标准化生产啊等等。是事实,但都不是根本,工业化也走过类似的道路。这个锅必须得IT行业自己来背。说的高大上一点,这个锅是企业日益增长是数字化需求与软件落后的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说的接地气一点儿,是软件产业的软件生产模式太low,根本支撑不起企业数字化更不用说产业互联网了。

什么,难道IT行业不是最先进的产业,软件研发不是站在科技与创新的双顶峰吗?凭什么说软件的生产模式落后?别不服气,事实就是这样。你看任何一款软件从构想、设计、开发、部署、运维、升级整个生命周期,都是由同一家企业完成的。在工业化革命之前,我们管这种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生产方式叫什么?手工作坊啊,小农经济啊。所以软件公司都是铁匠铺。再对比一下工业化生产,且不说汽车飞机这些全球成千上万企业一起协作的极端复杂的产品,就算一个小小的打火机,它也是全球专业化分工全产业价值链的协作结果。否则1块钱你能买个打火机?相比于工业化生产的打火机,软件贵就贵在这儿。

我们来看一个事实。世界上没有一家软件公司可以为企业数字化提供所有的软件,每家软件公司都只能生产某个专业领域的软件。而产业互联是由很多家企业,很多业态,很多业务场景连接起来的。这就意味着必须是很多家软件公司如同工业化产业链一样,专业化分工,供应链协作,它们的产品如同标准零部件一样,根据需求设计组装共同支撑起产业互联网。但软件目前的生产模式决定了每家厂商都是自己的设计,自己的规范和自己的理解。并且因为知识产权、市场竞争等因素,每个家厂商都竭力竖起各种壁垒和限制,如同拼命保护祖传秘方和生产工艺的铁匠。让这样一堆工业革命之前的铁匠铺以及它们生产的互不相容的零部件去推动和支撑一个后工业化时代、依托互联网高度协作的产业互联和企业数字化,这不是开玩笑么?

企业数字化和产业互联网的现状就如同规划和设计了一辆完美概念的汽车却找不到全球标准零部件供应市场,也没有大规模制造的代工厂。你只能找到一堆铁匠铺来为你生产。你遇到的问题是不但每个铁匠铺手艺都不一样,它们生产的零件还没有统一标准,有些根本就没有装配接口,有些甚至还故意阻止与其它零件互联。你不得不再雇佣一伙铁匠,零敲碎打的去焊接这些零部件。可想见这样的生产模式下汽车大概率是造不出来的,而且还贵到飞起。有人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因此不再外包给铁匠铺,而是自己雇佣铁匠,用标准来培训他们,用规范来要求他们。然而整个打铁行业都支撑不起来的企业数字化,仅凭你一家之力就可以支撑起来了?就算你最终造出了自己的汽车,但那辆只符合你自己的标准和工艺的汽车,你能确定它可以开到任何一条马路上,到任何一个加油站加油,停到任何一个停车位,到任何一家维修厂维修?所以结果只不过把你自己也变成了一个铁匠铺。

别拿开源革命成果来反驳我说IT行业其实也是开放协作的。开源社区到目前为止,开源和协作的是只是技术组件,相当于开源和共享的只是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而已。真正构成企业数字化的是各种业务组件产品,产业互联需要的是业务互联而不是生产工具的互联。

也别拿阿里、腾讯的生态来反驳我。他们做的只是符合自己利益和标准的生态。这些互联网巨头通过垄断流量和入口构建的所谓生态,其实很像是占山为王的山大王: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这过,留下买路财。而加入这个生态的每个角色都只是地位高低不同的小喽啰而已:遵守山寨的规矩,替山寨办事,每天还要唱着“大王叫我来巡山”。辛辛苦苦抢了点可怜的钱也得先交给山寨,再等待山寨的分配。山寨之间还经常因为争地盘而互相殴斗,小喽啰难免成为炮灰。如果产业互联网的未来是这样的,那真不值得期待。至少为人类带来爆炸式发展的工业化模式不是这样的。

所以问题的结症已经很清楚了。传统企业管理软件落后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模式无法支撑产业互联下的企业数字化,而竭力鼓吹让别人开放共享加入生态经济的互联网巨头自己却在跑马圈地占山头招喽啰。正应了那句话,别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造成企业数字化和产业互联网落地困难的这个锅,还真就是整个IT行业的。

病因清楚了就要对症下药。这个药方其实不稀奇,就是软件生产模式要从手工作坊式变成工业化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供应链生态模式。治疗手段也不稀奇,现有的技术级别的开源生态要升级到业务组件级别的开源生态。

而要做到这两点,就要从理念和技术两方面下手。理念指的是软件生产模式的改变,以及为此配套的游戏规则和分配方式。技术指的是支撑起软件产业专业化、生态化的平台、架构和技术。

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的这个锅必须得IT行业自己来背_第1张图片


这将会是很长的一个系列。我会持续的把我这十多年在企业数字化过程中思考、架构、方法和技术,以及我团队所研发的企业数字化中台构建平台发布出来。相信对业界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如果您对企业中台架构、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互联网感兴趣,请关注我并期待后续更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企业级数字化开放中台,中台,数字化转型,企业服务,架构,软件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