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5

                                                      高翥:不一样的清明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涧,浙江余姚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从生平简介中可以窥见诗人高翥非常有个性,安贫乐道,人穷志不短,诗书满腹,精神生活极为丰富。他的这首《清明日对酒》应该是中年之作,参透了世事哀荣,人情凉薄。


万物洁齐明净乃清明

       首联“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直言清明时节各家坟头墓地人头攒动,后辈祭祖扫墓,来往身影匆忙。“纷然”二字虚化出墓地祭扫的各种动作,如清除杂草,培添新土,挂烧纸钱,供奉祭品以及亲人跪拜哭诉等画面,属于场面描写,也是虚实结合,为颔联埋下伏笔。


纸灰飞作白蝴蝶

        颔联“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对仗工整,不由让人联想起李商隐的“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说不定诗人灵感来源于此,可以看做是化用,不难看出运用了两个典故:庄周梦蝶与蜀王杜鹃。冥币纸钱烧化的灰烬随风飘飞,好像空中蹁跹的白色蝴蝶。亲人的伤心哭泣、对已故亲族的怀念,泪血似乎染红的鲜杜鹃。

       “蝴蝶”这个意象出自庄子,带有浓厚道家意味,同时也是沟通阴阳二界的灵物。如《孔雀东南飞》里双双殉情的焦仲卿刘兰芝被合葬后,坟头飘舞一双蝴蝶。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男女主人公化蝶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悲情佳话。

       “杜鹃”在这里一语双关,既指山间怒放的野杜鹃花,夕阳涂抹下显得格外鲜红绚烂,也指杜鹃鸟,传说中蜀王望帝战败后化作杜鹃鸟日夜悲鸣,成了悲伤的象征。一“白”一“红”,冷暖色彩相对,我联想起老家红白喜事,人从呱呱坠地那天起,无论嫁娶寿辰都是以红色来表示喜庆,凡事都希望讨一个彩头,唯有到了生命的终点,丧事主色调就是白色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红与白似乎成了人生的两大色调,想来不禁让人感慨唏嘘。


日落狐狸眠冢上

       颈联“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夕阳西沉后狐狸依旧眠卧在白天人们伤心祭拜的坟冢上,屈原在《哀郢》用“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来表达对楚国都城郢被秦兵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的悲痛之情。传说中狐狸死之前头会朝着家的方向,诗人在这里一方面指狐狸对熟悉地方的眷恋,另一方是暗示墓地坟冢重新回归荒凉。扫墓归家的儿女们依旧在灯前欢声笑语,甚至推杯换盏。将白天祭祖的哭诉悲伤与晚上归家后的欢喜进行对比,形成强烈反差,艺术张力更为明显。一年一度,我们能与逝去亲人对话主要是清明节和中元节两天,能够陪伴九泉之下的他们或许只有那方青山与狐狸了。


人生有酒须当醉

        尾联“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是对前面六句诗的总结与升华,也是诗人的深刻体悟与慨叹。人生苦短须珍惜,及时行乐,活在当下,因为死后葬于酒泉之下,即便清明节后人前来祭拜,各色贡品和美酒也成了一种摆设,抑或称作敬意吧。生前尽孝远强于坟前哭诉。其实感叹生命苦短须当醉在中国已有传统,比如曹操一曲《短歌行》“人生苦短,譬如朝露……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仙李白微醺时高唱《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杯莫停”,这不仅解读出人生借酒浇愁,更能喝唱出了文人们的豪放达观。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木有本,水有源,清明祭扫只是一个慎终追远的方式,活着的人身上流淌着先辈们的血液,有着他们的基因,享受他们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清明不过是对他们的缅怀与敬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