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1日 共修前回答

2020年9月21日 共修前回答


一、回答以下问题,清晰共修和成长的方向:

1)是我们选择相信的信念决定了我们的经验,还是我们的经验决定了我们的信念?

换句话说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模式,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体验,还是我们过去的经历创造了我们?


我觉得不是二选一的,而是鸡生蛋、蛋生鸡相互作用:经验巩固信念,信念又带来新的经验,如此循环。所谓21天养成一个习惯,也是要创造新的脑回路(信念),从而触发新的习惯。

小时候因为无力,更多是是经历创造模式。成长说的浅白一点,是主动从脱离模式,或建立新的模式。模式就是我执。有时表现为愚昧。

在极端情况下,比如战争,残酷的经历会强行早就新的信念;也可能因为是被迫的,跟原有信念发生强烈冲突(PTSD)。想主动改变模式的人,大多是之前的模式行不通,太痛苦了,穷则思变。

我自己的案例,三年前,稍学了点,感情来了,又跳坑了。不是真的想改变。哪舒服哪呆着。现在疼的不行,又来学习了。

但整体而言,我比之前更相信,人是有选择的。事情是死的,人对事情的理解是活的。you have a choice.


2)在每个人的成长中,自我负责与他人支持的关系?拯救与支持的区别,依赖与寻求支持的区别?在共修中,"共"与"修"的关系?

有了自我负责,他人的支持才能起作用。否则不是支持,是依赖。拯救还是填洞,还是模式。

我自己的经验,掉进跟F的情感,其实不是爱情。身体非常清晰的反馈给我了。但他满足了我对完美家人的想象,成了我情感的宿主。我完全彻底了忘记了“我已经长大,我为自己在这里”,我变成了被百分百满足的孩子。我不能接受他的离去,本质上是不接受他不玩了,我又要为自己在这里了。就这就是拯救和依赖。把自己玩进去了。

修是自己的事,真想修才能修的动。共是相互照镜子。修不只是打坐,在事上修,看着镜子修。如果自己不行修,怎么共也没用。


3)我们为什么在这里共修?是来寻找情感安慰,还是选择自己面对自己?共修的规则要求是限制我们的,还是支持我们去面对自己的?来这里是要让自己舒服,还是要让自己成长的?

当然是选择面对自己,但难免模式爆发时,就变成了寻求安慰。修的意愿越不强烈,寻求安慰的成分就越多。

当然是支持。但模式,ego为自我保护,会解读为限制。

当然是成长。就是不舒服了,才要修啊?否则来干嘛?



二、通过前期东方九型学习的收获和目前的困扰。


收获太多了。人打开了,自我认知清晰了,看人看事都增加了智慧。对处理工作、人际关系都有帮助。

困惑是:我是不是还不够痛苦?修的意愿还不够强烈?掉到坑里,不知道疼就不愿意爬起来。如果能一直在坑里舒舒服服,还有出来的必要吗?那就是世俗的所谓幸福了吧?



三、对于参加第十三期线上120天共修的期待和自己的态度。

期待自己进一步打开。曾经以打开了,并没有,或没有自己想象的打开度大。希望真的找到自己的方向。迷茫是我最大的痛苦。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倒,是因为功课没有做足。那就再来,再来,撞破南墙。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年9月21日 共修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