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秋雨冰凉,草木含霜,在这个凄风冷雨的傍晚,让我用这篇泪水浸透的文章,来祭奠去世多年的的外公!
人生如同一列缓缓行驶的火车,鸣着汽笛,喷吐着白雾,承载着人类短暂的一生,驶向岁月深处,直至走到人生的终点。
这是一趟单程旅行的列车,永远不会出售返程的车票,它没有重复的站点,它孤独的行驶在空旷的荒野!四季与人生交替更迭,这里没有永恒的生命,只有出生时的羸弱与到站时的灰飞烟灭!
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一些人注定会很重要,一些人注定会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最重要的位置。那就是血脉相连的亲人,也是缘分把我们聚集在一起的人,我们深深地怀念他们,怀念在一起的温馨时光,虽然他们去了我们最终都要去的天堂!
多年来一直漂泊在外,有时坐在车窗前,望着外面转瞬即逝的原野,听着轰轰隆隆前进的车轮声,内心有着无比的感墙。时光飞逝,永不停歇,朝花夕拾下,最后捧在手中的尽是那凋零与枯萎。亲人们就是这趟车上的旅客,有的还未来得及长久的亲近,就匆匆的下车而去,只留下泪水模糊的背影,今生再无相见的机会!
秋风萧瑟,百草含霜,外公,今天我站在您的墓前,滚烫的泪水无声的流下!我知道,您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当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该着您老享福的时候,却悄悄地走了。
我记得您常说的一句话:老了,老了,该走时就走了,不能给孩子们添麻烦呀!那时的我,以为是一句玩笑话,谁知却变成了现实,那哪里是笑话啊,分明是让人捶胸顿足、痛彻心扉的现实啊!
如今的您长眠在这片地下,可知孩子们对您的惦念。我想,我的话您一定是听得到的,因为刚才明明没有风,您坟头的翠柏却慢慢地摆动,那肯定是您的回答呀!
外公,您虽然离开了这块生活了七十四年的土地,心却没有走,因为这里有您的期望、您的汗水、您的笑声……
在无数次太阳升起又落下的日子里,在巍峨屹立的南山脚下,有一位倔强的身影挥舞着沉重的锄头,拼尽全力的重复着一个动作---高高举起,又用尽全力的落下,一片片长满拉浆石的野地被开垦平整;一簇簇枝根盘错节的荆棘被斩断清理,那个汗流浃背的人,就是我的外公,一位视土地如生命的山里人。
中国的历史,是土地的历史,从蛮荒懵懂的远古到神六发射的今天,一段段历史因为土地而被改写,一个个王朝因为土地而被颠覆;从周王朝的井田制到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农民手里的土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回到人民的手中。
外公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历经了沧桑,受尽了磨难,在无数个忍饥挨饿的日子里,幻想着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那种想法是多么的奢侈,这个想法也让无数人如做梦般的憧憬!
夏季的午后或者晚上,躺在大木床上,他摇晃着蒲扇一边给我扇凉,一边哼唱着“唐僧沙僧八戒悟空”的民谣,一边轻轻拍打着我的小肩膀说:“红啊,吃啥喝啥,穿啥戴啥,外公都不稀罕,就稀罕地,土地就是咱农民的命啊!”外公啊,您看远处的南山,重峦叠嶂,还像以前那样高大,如同他您不屈的脊梁;外公啊,您看田野上的庄稼,还似往日般茁壮,就像您亲手浇灌时的模样!
西风乍起,百草冰凉,冷冷清清,原野空荡,真是阴阳隔断生死路, 痛苦悲戚也枉然啊!
我跪倒在你您老人家的墓前,端详着用石块垒起的墓冢,墓冢前的石块,交错的压在一起,组成了拱形的图案,这是豫北一带悼念孝亲的一种方式,逝者入土为安,不仅坟前要有松柏遮阴,还要用石块垒成房子的形状,让亲人住得结实宽敞。
外公,您现在住的房子,夏天热吗?冬天冷吗?思念及此,泪水滂沱,我又想起了您的慈祥,想起您的疼爱!我又想起三伏天您为我驱暑时的蒲扇,如今想起来,深深的憎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忍受一丁点的热,每当您扇得累了,稍一停歇,自己就会嘟囔呓语,让您没有半刻的歇息;我还想起您寒冷的冬晨早早起来为我做饭,那些年的冬天好冷啊,滴水成冰!我想起您那布满皱纹犹如深壑的脸庞,想起您那长满老茧的双手,想起您那辛苦劳作忙忙碌碌的一生,还有,还有那垦荒时高高举起的锄头,思念及此,我就百感交集、声泪俱下。
风起,西边天际飘来一片乌云,厚厚的、愁愁的,忧郁的要凝出雨来,我知道,那不是雨,那是泪,那是您老人家惦记我们的身影;风摇曳着坟头的枯草,好像墓中的老人还有许多话要说,我双膝跪倒放声哭泣:“苍天啊,松柏尚能常青常在,为何人生却如草芥般脆弱易衰,当年您抚育的孩子们已经长大,可是孙欲孝而亲不在?”
外公啊,山依然,水依旧,却再也不能握住您那长满老茧的双手!您是一位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巍峨的群山是您的脊梁,年迈的耕牛是您忠实的伴侣,木犁深深地印着岁月的痕迹,肥沃的田地浸透着您的希望和无尽的疲惫!
一张饱经沧桑的脸,一双黝黑粗糙的双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套穿了又穿的衣服,一只白羊肚的毛巾也不知用了多少年,洗过了多少水,颜色都发黄了,您还一直拉在头上!
您,可亲、可敬、慈祥、朴素,梦境中的我高兴的笑着闹着,跟随在您的身边;梦醒后,您走了,陪伴我的只有漆黑的屋子和挂满脸颊的泪水!
外公啊,您的汗水曾经流淌在这片热土上,您的皱纹堆砌起了我的童年,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啊,有着对我无尽的关爱,那张宽大的油纸伞为我遮住了多少的雨露风寒!
外公,您知道我有多么的想念您吗?您知道吗?如今的生活好得很了,有了联合收割机,您再也不用深深地弯下腰去割麦;有了播种机,您也不用弓着身、蹬着地,拼劲全力拉着沉重的木耧,烈日下,看着那绷紧的棕绳深深地嵌进了您的臂膀,豆粒大的汗珠从头上滚到脖颈,又从黝黑的脖颈渗透进衣衫,每当想起那些场面,我都难过的哭了!
外公,您常常对我们说: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您的一生,虽然仅仅守着几亩薄田,可是您对土地的热爱,您伺候土地的细心,现在还被咱们村里的人传颂!干活儿的人都知道,您是扬场的好把式,无论再粗鄙的麦子,无论掺杂着再多土粒石子,在您巧妙扬起的木锹下,都会只剩下黄澄澄的麦子。可是,您那被火辣辣的阳光晒黧黑的胳膊,被汗水风化了的一条一条裂缝的背心,它向我们证明,所有的成果都是由汗水换来的!
外公您知道吗?当年绕在您膝下玩耍的娃娃,已经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而您的几个重孙孙女啊,也已经长大成人了,有的在大城市工作、有房有车,条件很好;有的在其他城市努力求学,做着大学问,;还有的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做护士有的做导游,他们全都继承了您勤劳能干的吃苦精神,为人处事光明磊落,咱山里人淳朴善良的风格一点没变,您老放心吧!
可是时光啊,你为什么不能停下行色匆匆的脚步,让我们再陪着外公拉拉家常;可是时光啊,你为什么不能倒流一次,让我们再回到外公的身旁,让他用那双长满老茧的双手再摸摸我们的脸庞!
清明的风寒意如冰,仿佛被感恩思亲的泪水浸泡过一样,拂过发丝、掠过脸颊,有几丝竟钻进了口中,那苦涩的滋味啊,分明就是我思念您老人家的热泪啊!
(二)
时光荏苒,转眼外公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他是一位多么慈祥而勤劳的老人,说他慈祥,在我幼小的记忆中,他从未对谁发过脾气,见谁都是一脸忠厚的笑容,秋冬季节,总是在头上系着白羊肚手巾,好像黄土高坡的羊倌。夏季的时候,穿着一件白色的圆领汗衫,由于时间久远,白色褪成了土黄,上面还有几个小洞。外公一生勤劳,年轻时就守着土地终日劳作,他是农民没有文化,却对土地有着极深的感情,每一处墙角,每一处田边,他都铲得平平整整;每一根野草,每一株藤蔓,他都薅得干干净净,即使到了临终时的前几日,他还在南山脚下开垦着荒地,种些红薯、芝麻之类的作物。
兄妹几个都是他精心呵护的小苗,他用那因为劳累而佝偻的身躯,为我们遮风挡雨,极尽关爱!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是他的容貌依稀还在眼前,笑声还在耳边,空气里还弥漫着他那熟悉的气息,一根老拐杖上还有我担心他滑倒,在根上层层缠绕的胶布,堂屋的老柜子上还放着留有他余温的大蒲扇,虽然扇叶已经斑驳,但是我仍能感觉到丝丝缕缕的凉风,我就是在外公的扇下,度过了一个个炎热的夏天。
“铛,铛”老式挂钟的响声惊醒了我的回忆,唉,外公的生命早已远离,融进了他辛苦劳作一生、深深眷恋着的土地;化作了我们一腔浓浓的思念,化作了我们没有来得及报恩的遗憾,化作了我们痛彻心扉的潺潺泪水!
这是一场迟来的秋雨,暮色苍茫的北山下是外公外婆安息的地方!八百里太行山,草枯叶落,田野间尽是哀寥的颜色。冷风席卷着残叶,在外公的坟茔上逡巡飞舞,久久不肯散去,好像在听着他老人家讲述着过去的事情……
在我初有记忆之时,外公就是那种苍老的模样,好像从来没有年轻过。现在想想也是,慈祥的他在七十四岁离开我们的时候,自己才刚满二十。如此算来,七八岁的我能记事儿的时候,他老人家就已经五六十岁了吧。
笔写到这里,我忽然悲从心生,人这一辈子都有件让你至悲至喜之事,外公疼爱,开心事无数,不胜枚举;但是最让我伤心之事,就是众亲戚在堂屋给他老人家入殓之时,本家亲人的喊声:“爷,躲钉了”,然后就是那击碎人心的钉棺木的锤声,顷刻,悲声四起,天也落泪!这是我听到的最恐惧的声音,一声声重击宣告了与外公的阴阳相隔,一声声重击提醒自己再见只能在那虚缈的梦中!
在他将要离去的最后几日里,我一直坐在床边握着他的手,那布满老茧的手心如硬壳般坚硬,那是他劳作一生的印迹,他的脉搏跳得强劲有力,心脏在最后时刻还在与死亡抗争。外公患的是脑出血,如果是在今天,先进的医疗技术还能挽救他几年的生命。外公啊,哪怕您躺在床上不言不语,只要人在,我们还能陪在你身边,还能喊外公,还能尽最后的孝道,还能每日与您见面。唉,人生呢,你为何如此短暂?命运呢,你为百变桀乖?孙欲孝而亲不在,只留下悲泣涕涟涟,满腹遗憾恨苍天!
外公一去悲落日,邻里含泪送终去。七十四载沧桑路,此时别后难孝亲!
豫北山区,有的是高山峻岭,魏巍太行,横跨晋豫。我们的小山村,就在它的襁褓之中,村北坡孱,村南坡陡,一道道山梁,一条条沟壑,冬季草木晦暗,到了春季就泼墨般染绿了群山。
八十年代初,我们大队(那个时候还没有村的称号)还是集体合作化,人们还在跌跌撞撞的跟着社会主义步子前进,队里办公楼顶的大喇叭播放着威武雄壮的红色歌曲,人们成群结队的举着红旗,背着农具上工了。外公背着羊铲来到后街土崖下的窑洞,推开篱笆门,领头的老羯羊就冲了出来,后面花的、黑的、大的、小的一大群羊就“咩咩”叫着,鱼贯的跟了出来。羊群沿着东街走着,又拐到满圈的房后,顺着石头铺就的、坑坑洼洼的小路上山了!
有时我也跟在他的身后,提着个小袋子,里面放着水壶和馍,馍有两种,白馍和黄馍,妈妈在我出门时叮嘱,外公年龄大了,牙不好要吃白馍,黄馍等我玩累了再吃。外公疼我,在山上休息时,白馍总是塞进了我的嘴里,他却边喝水边使劲嚼着发硬的黄馍。外公有一个大号的、土黄色的牛皮伞,用博爱清化竹子做的龙骨,撑起来好像一座小帐篷。阳光强烈或下雨时,我就钻到下面,背依着山石,拿着两只蜗牛壳子顶架。外公拿起长长的羊铲,铲起荆棘旁一颗石子,扬起铲子,准确的打在离开羊群的小花身边,它赶紧“咩咩”叫着,跳下岩石,回到群里面!我对外公这一手羊铲飞石的功夫羡慕不已,无奈自己还没有羊铲的一半高,也就想想罢了!
外公勤劳朴实,总不愿端坐在家中养老。我们姊妹五个,除了我和小妹还在上学,大姐、二姐和哥哥已经下地劳动了。那个时候,集体解散,土地分给了农民,重新拥有了土地的人们干劲十足,不但把分内的庄稼饲弄的井井有条,还四处开垦荒地。
每天吃过早饭,外公就扛着那柄磨得明晃晃的撅头来到南坡根。半山腰上,有一条六、七十年代修的渠道,绵延几十公里,源头在纸房沟水库。后来,年久失修就荒废掉了,那时的我,光知道翻石头抓蝎子,玩累了就看着外公干活。一块略倾的田地,南高北低,有十来米宽,上百米长的田地,是外公用撅头一下又一下锄出来的,遇到荆棘疙瘩,根深顽固的,他就得挖得很深才能刨出来,汗水湿透了衣衫,紧紧贴在身上。干活累了的时候,他就放下撅头,蹲在地里,捡拾着地里的浆石,边拾边说:“红,别费气,就在地头耍吧!唉,如今想起来啊,自己是多么的不懂事,不但不干活,还让老人家为我担心!
一九八七年夏天,我升入了初中。学校就在我们村里,不需要住校,但是晨读须起早。凌晨五点半跑步,外公四点半就要起床给我们(还有嫂子的妹妹)做饭。冬季天冷,我赖在被窝里不起来,还让他在煤火上反烤着棉袄,熏热了才起床。八十年代的豫北山区,全球热效应还没有波及到,中国南北方温度差异明显,冬季极冷,夏天并不特别热。不像现在,既感受不到春秋两个季节的存在,也对冬季南方大雪飘飘,北方旭日高照的怪状不得其解。那时候的冬天好冷啊,家里又没有暖气,谁不想在温暖的热被窝里躺着,外公常常在冬寒料峭的半夜起床为我做饭,难道他就不冷吗?冬夜漫长寒冷,夏天却蚊虫繁多,年幼之时,总是躺在外公的腋下,在老人家不紧不慢的扇下酣然入睡,稍有停顿,就吱唔呓语,扇风便倏然又起。那时候的我只想着自己在习习的凉风下懒睡,却不知道外公在胳膊的酸痛中,又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午后!
唉,时光荏苒,纵然追赶,也跟不上它的匆匆脚步;岁月无情,即使悲痛,也寻不回昔日外公的怜爱之情。如今想起来,昨日自己是懵懂无知,只顾嬉戏,哪懂感恩,现在蒙佛召唤,忽然觉悟,但外公已不在,唯有以潺潺泪水冲洗记忆,来怀念他老人家了!来感恩他老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