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教师:陈红(成都市三圣小学)
听课时间:2020年3月18日星期三
听课者:陈韵芝(成都市凤凰小学科学教师)
原教材本课内容简单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
本课安排的学生知识背景:学生已经掌握了灯泡亮起来的原理,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
本节课的目标设置:研究物体的导电性,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本课的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是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第二部分是发现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了解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
线上课程的教学内容简单分析:《导体与绝缘体》安排在第三课。本课安排的学生知识背景:学生已经掌握了灯泡亮起来的原理,但没有学习电路的简单知识,推测大部分学生不能由灯泡亮起来的原理推理出灯泡在电路中亮起来的原理。
本节课的目标设置:通过实验指导,研究物体的导电性,认识身边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本课的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是实验方法指导: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的导电性;第二部分是学生操作: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第二部分是通过一个实验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
听课后的整体感受:教师的语言童化,贴近学生;教师的语言和实验方法的指导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视频的文字图片清晰简洁。
这节课非常优秀,学习的角度很多。
我思考最多的是:如果将这节课应用在教学课堂上,应该是锦上添花。接下来我就具体谈谈我的观点。
我的观点: “指导学生观察,促进新知形成”。
观点提出的背景:学生在观察时,观察到的现象总是很零散,很浅。观察的持续时间也不常,所以长周期的观察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
我的分析及观点:
1.为什么要观察?
通过观察认识自然,认识世界,认识事物运行的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懂事”。
2.什么是真正的观察?
真正的观察,是要形成对事物的新认识。
3.怎么才能对事物形成新认识?
边观察边提问。所以在教学中我常问:通过观察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呀?但结果总是令人哀伤的,学生要么没有疑问,要么这个疑问根本不能促进学生深入观察。这节课让我找到了原因:学生的观察很零散,提不出有价值的疑问,是因为脑袋里没有知识,所以教师要抛出一个个问题引导他们;知识指引观察的方向,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
总结我的观点:1.观察,是为了发现问题;回答问题,离不开观察。
2.孩子的观察很零散,因为脑袋里没有知识,所以要抛出一个个问题引导他们(教师提问,推动学生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讲解相应知识,推进观察)
3.知识指引观察的方向(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4.知识推动观察,观察推动问题,这样就产生了新知识。
那这节课是可以怎么与线下指导相结合呢?
后记:这节后侧重实验指导,对“观察—提问—观察”的表现力不强,但却触发我想到了以前教学中一直想让学生提问而不得的现象,一点感受,请大家为我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