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感谢螺丝的推荐,为数不多的难得的好书之一。
不得不提我奉行的又一个原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真正地打开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大门,并清晰地看清了这条道路。
解答了我不少关于读书学习的困惑:
·怎样阅读?
·阅读的层次有哪些?
·哪些书需要读?哪些书值得读?哪些书适合读?
·作者想表达什么?如何论证?
·是否可以批判?真实性如何?与我有何关系?
·如何阅读才能真正做到“知识改变命运”?
怎样阅读
其实一直以来,我用的阅读方法都是“只字不差”地阅读,在感叹效率低下的同时,又苦于找不到更好的阅读方式。
刚好这本书就提供了我所需要的:
·略读
·速读
·完读
·重(重点)读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用书中的方法,效果是显著的:
1、这本书我并未花多少时间就读完了
2、收获不比平时阅读少,应该说还要多的多
3、阅读时明显比以往更专注
略读的方式很简单,先看书名、序以及目录,对整本书有一个大致轮廓的了解。
仔细想想,这和上学考试时老师要我们先浏览一下整张试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我却没有发现并用到阅读上。
速读: 便是刻意要求自己提高阅读速度,开始强迫自己读得快一些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得到注意力更加集中。
完读: 对于阅读过程中所碰到的暂时跃不过的“障碍物”,先忽略,先完本地读完,再回头的时候或许就没那么困惑了。
重读: 思考作者想表达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大部分的书籍其实都只是为了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其他的都是细枝末节。
比如这本书,就只是为了教会阅读者如何进行主题阅读。
阅读的层次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阅读划分成四个层次: 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按我自己的理解,将四个层次分别对应信息、知识、竞争力、智慧。
在基础阅读的层次,我们只是接收了信息而已,就如同将U盘上的信息拷贝到电脑上,还会有数据的丢失,这与看新闻、八卦没有区别,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会增加大脑中的垃圾,从而错过真正有用的知识。
在垃圾堆里闪转腾挪,百害无一利。
在第二个阅读的层次,检视阅读,我们开始理解数据、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它们可以成为我们有用的知识,开阔知识面,但却无法做到改变我们的生活。
这一点就似得了深厚内力的功夫菜鸟,徒有宝藏在身,却无法施展,无法形成竞争力。
也许这也是很多人读书破万卷,却依旧没有改善生活的原因吧。
兵书读得再多,上了战场,却赢不了。
到了分析阅读的层次,我们已经可以将从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中,形成与他人的区别,创造出竞争力,改善生活。
在这个层次,作者所传达的思想、知识、经验、智慧,已经能够被我们有效留存并应用,足以改善生活,但还不足以改变命运。
阅读的最高层次是主题阅读,能够将书中所言消化、吸收、凝练、转化成自我的智慧,当然,这个层次是建立在熟练掌握前三个层次的前提上。
足以真正走上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逆天改命。
越有用的往往越精简,只有两个问题:
·真实性
·与我联接并创造属于我的
哪些书需要读?哪些书值得读?哪些书适合读?
对于我这样的“弱者”而言,我需要的书很明显,能够迅速提升我生存竞争力的便是我需要的,再直白点,就是能提高我赚钱能力的就是我所需要的。
而值得读的书,就很多了,能开拓视野,增加知识面,我所不知道的,历史、文学、哲学、小说等等,都值得一读。
最终适合读的,对我而言,便是二者的交集。
在选书这件事上,我只需要考虑适合这一个问题便足够。
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去看跑步技巧、跳高跳远技巧,显然是没有用的。
·作者想表达什么?如何论证?是否可以批判?真实性如何?与我有何关系?
拿读过的两本书做比较,一本是《人性的弱点》,一本是《狼道》。
其实两本书作者想表达都一样,教授我们一些技巧去改善生活。
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列举了很多销售的场景如何应对,都是相当合理且较高超的处理手段,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场景可以拿来即用。
而《狼道》这本书,作者的写作手法便是抛出观点——举例证明,和高中时期的议论文写作方式如出一辙。
对于这样的论证方式,我只能说无力吐槽,拿大量古今中外个例来证明一个普世(适)因果逻辑,本身便有着“一票否决”的大漏洞。
毫不客气地说,这书就是垃圾!
如何阅读才能真正做到“知识改变命运”?
想要真正做到阅读有用,毫无疑问,首先肯定是要达到主题阅读的层次的,而这个层次只需要考虑两样。
一、真实性
俗话说:
出淤泥而不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兔子不吃窝边草——近水楼台先得月
好男儿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
金钱不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
事在人为——天意难违
……
诸如此类的矛盾数不胜数,所以阅读内容的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书读多了变成书呆子,便是说的这般一知半解的“教条主义”。
读书破万卷,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洞见!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打造一张属于自己的过滤网,参考真实性的阅读过程应该是:
阅读——理解——怀疑——批判——相信
最终留下自己所相信的那部分,至于其他的,丢掉即可,徒增负重的东西有害!
二、与我联接并创造属于我的
其实又可以分为两个小层次:
与我联接:
阅读完,书中留在我这的有多少?是哪些?我能用在哪些地方?能解决哪些问题?
这就好像我们在野外生存,从阅读中获得了刀、锤、绳子等工具,掌握了使用方法并带在了身上,而不是丢在某个地方,要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
它们已经真正地成为了自我的一部分。
创造属于我的:
与前面的小层次区别在于:
一个是获得已知去解决问题;
一个是使用已知去探索未知。
一个安邦定国,一个开疆拓土。
而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做到主题阅读的层次还依旧不够,即便已经产生了联接,还需要足够的实践!
读懂、读透兵书还不够,还必须“身经百战”。
完整的阅读过程应该是:
阅读——理解——怀疑——批判——选择性相信——凝练(智慧)——多次实践——总结——创造——旁通——最终把这块砖添加到自我的大楼中。
结语
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罗曼罗兰
潦潦几千字,不过一句话而已。
延伸问题:
·阅读的方式是否可以触类旁通到写作、学习、生活工作中?
·如何旁通?